首頁>財經>

很多公司在年報業績下滑時,總是會把原因歸結為巨集觀經濟形勢不好,中肯一點的可能會解釋為行業不景氣。其實如果能做好戰略規劃,在強週期的行業內,照樣能走出穿越週期短的長線走勢。

這次我們乾脆就藉著一隻晶片股——晶瑞股份,系統闡釋如何能在一個強週期行業內保持長盛不衰。

一、如何穿越週期?前期研究已給出答案

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上一篇專題【中國產替代系列(一):這些領域的中國產替代迫在眉睫!】裡的江化微,雖然是一隻相對純正的半導體材料商,產品集中在液晶屏和半導體領域,但畢竟產業轉移、半導體景氣恢復、中國產替代這些趨勢不能一蹴而就,所以還在“等風來”。

不過在行業內江化微有個強勁對手——晶瑞股份,從規模和市值上講是業內龍頭,是同樣作為電子產業鏈上游材料商,晶瑞的思路要靈活的多,踩中了好幾個風口概念,自然市值和業績也遙遙領先。

這種多元化方式與我們在軍工專題【軍工風雲(六):軍工轉型典範,中航光電的成長之路!】裡分析的中航光電如出一轍,電子行業下游需求波動極其巨大,如何能抵禦週期波動,實現穩定增長?

結合之前分析過的匯頂科技【中國芯(六):全球第一!晶片龍頭竟然這麼會踩節奏?】以及養豬專題【長跑冠軍(三):——你就是個養豬的。——我可是“豬中茅臺”!】不難發現,週期行業想持續盈利,龍頭可以通過提升集中度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那非龍頭或是電子科技這種顛覆性很強的行業呢?——分散下游使用者領域,儘可能平滑週期波動。但要注意幾個原則:

1)保持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則只能將業務擴充套件至低壁壘市場,仍難以避免週期下行和競爭惡化的風險;

2)可以無縫切換,同心多元化。核心能力再強,盲目進入一個陌生高壁壘領域,也需要巨大的投入。以核心競爭力為錨切入熟悉的高壁壘領域,要遠優於跨界經營;

3)下游市場空間足夠,且有想象空間(用糙話說就是會蹭概念)。否則會導致一直轉型,資源越來越分散。

作為典型的電子科技上游廠商,主營溼電子化學品和光刻膠、鋰電池粘結劑的晶瑞股份,做的到底如何?不妨與上一篇專題裡的江化微進行對比來看。

二、三個維度,誰更抗週期?

與江化微不同,晶瑞除了有溼電子化學品(超高純度試劑),且把業務擴充套件到了光刻膠和鋰電池領域。所以在下游液晶面板和半導體行業對溼電子化學品需求放緩時,能更好抵禦週期。

分開來看:

1)溼電子化學品——技術突破,中國產替代先行收益

江化微的溼電子化學品主要是酸、鹼類,而晶瑞則主要是集中在雙氧水,誰更勝一籌?從需求規模看,目前主流的12寸晶圓對雙氧水的需求最大,其次是硫酸,這都是晶瑞股份主打領域,而江化微主打的刻蝕液、顯影液需求規模則小得多。

根據SEMI預計,2017-2020 年間投產的半導體晶圓廠為62座,其中26座設於中國,佔全球總數42%。對於大尺寸晶圓來說,目前中國大陸12英寸晶圓廠共有39座,其中在建 14 座,規劃5座,12寸晶圓帶來的雙氧水需求巨大,但當下最高階5級(關於等級劃分也可參考江化微專題)雙氧水仍是被美、德、日壟斷,晶瑞是第一個突破這個技術的大陸廠商,也將率先受益中國產替代大潮。

從下游空間的維度看,晶瑞佈局思路要明顯優於江化微。

2)光刻膠——沒有就買,但偏低端

從這裡可以看出二者在經營思路上的區別:

晶瑞股份在光刻膠領域的產品主要針對PCB、分立器件、功率半導體、平板顯示等低端領域,技術主要從日本瑞翁引進,而江化微雖然自研,但只有光刻膠配套材料,毛利率較低、市場空間較小。

刻膠行業的主要技術難點有兩個:1)配方;2)超高純度,研發難度大。且研發需要光刻機(單價在1千萬-1億美金不等),不同的客戶又有不同的應用需求,國內廠商與歐美日巨頭差距在3代以上。

上面提到,中國產替代如火如荼,國內晶圓廠建設迎來高峰,此時自研節奏過慢,晶瑞通過外延引進技術,擴充套件自己的核心能力,顯然比強行自研更靈活,變現速度也更快。但從長期講,CPU級別的光刻膠仍然有巨大中國產替代需求,晶瑞和江化微誰先拔得頭籌還無法確定。

3)鋰電池粘結劑——空間不大,但蹭到熱門概念

在鋰電池領域江化微幾乎沒有佈局,而晶瑞主打的負極粘結劑市場規模不足4億,看點不大,不過倒是蹭了個新能源車的概念。

三、如何抵禦週期波動?

按照我們所說的三個維度,總體上晶瑞抗週期能力優於江化微,值得借鑑的是,當核心能力不足時,通過外延擴張可以更快速地佔領市場。

所以,要想抗週期,要麼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贏家通知。要麼能以核心競爭力為錨同心多元化,在週期波動時無縫切換到不同的客戶領域。

總之,週期不是公司業績下滑的根源。人,才是。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山東鋼鐵企業不能想排放多少就排放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