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一、政策端:人工智慧引領新基建工程。

人工智慧是新基建的核心構成:1)在資訊基礎設施領域,人工智慧與雲計算、區塊鏈一起被視為一種新技術基礎設施;2)在融合基礎設施領域中,人工智慧則被視為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重要工具。

兩者結合來看,足見人工智慧在產業升級、新舊動能轉化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此前釋出的十四五建議規劃顯示,在列舉出的幾大前沿科技中,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積體電路位列前三,進一步從側面證明其優先順序。判斷在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下,人工智慧產業有望在下一個五年規劃中加速發展、引領新基建工程。

二、產業端:基礎技術基本成熟,拓展場景迎黃金十年。

從時間軸來看,我國電子資訊產業從60年代萌芽到起步用時30年,從起步到成熟則合計用時11年;網際網路產業從94年萌芽到起步用時14年,從起步到成熟合計用時8年;人工智慧產業從15年萌芽到起步用時4年,2019年進入發展步伐逐漸加快。當前基礎技術(算力、演算法等)已經基本成熟,預計到未來十年是人工智慧場景落地、產業爆發的黃金期。

三、需求端:疫情催化,智慧化世界永珍更新、場景加速落地。

技術趨於成熟的背景下,2020年新冠疫情帶來了場景加速落地的趨勢。疫情防控中,一系列基於AI演算法的軟硬體設施方方面面發揮巨大作用。例如:人臉識別、機器人篩查、影像輔助診斷、遠端教學、無人配送等。觀察到這一趨勢,我們認為,本次疫情催化下智慧賽道化賽道可謂永珍更新,場景落地全面加速,帶來外部需求加速釋放(如教育/醫療/駕駛等),行業迎來發展拐點。

綜上,後疫情時代,政策/產業/需求三端共振的情況下,判斷人工智慧市場將隨場景落地而迅速擴容,開啟企業成長空間。根據艾瑞諮詢的測算,2020年人工智慧預計達到超過1500億元規模、到2025年產業規模預計超過4500億元。

梳理產業鏈,受益產業紅利的核心標的如下:

1、基礎層:AI晶片龍頭寒武紀、細分領軍雲天勵飛(將上市)。

2、技術層:計算機視覺領域龍頭海康威視、虹軟科技,以及四小龍依圖科技(將上市)、雲從科技(將上市)、商湯科技(將上市)、曠視科技(將上市);智慧語音領域龍頭科大訊飛、雲知聲(將上市)、海天瑞聲(將上市)、思必馳(將上市)。

3、場景應用層:細分賽道龍頭中科創達、千方科技、四維圖新、醫渡科技等。

13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阿里簽約EFC租賃大單,你 想與巨頭並肩共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