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王興能夠大仇得報嗎?
文丨何旭
截至2020年1月6日收盤,美團(即美團點評)市值已突破6360億港元(約合818億美元),這是這家公司連續第三個月市值超越百度、京東及拼多多,位列中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第三極。
走過近10年時間,歷經多次業務調整,通過不斷收編擴大隊伍,美團終於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美團已首次轉負為正,實現了整體盈利,經調整淨利潤14.9億元;同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美團繼續保持整體盈利,經調整淨利潤19.4億元,超出了市場預期。
以上這些數字,以及美團在中國網民心目中的地位,包括“ATM”這個一度引發熱議的說法中M的排位,都清晰無誤地表明,美團,已經穩穩的了。
這一事實令人寬慰。套用一句雞湯,那就是,這個社會還是在獎勵努力奮鬥的人。當然,王興無疑已努力得太久,頂著“連續創業者”稱號,從華清嘉園的大學生創業者,現在已變成了個髮型呈M型的中年男士。
但雞湯常常是不準的。比如,就“堅持做一件事”這一點來說,美團至少表面看是不大符合的。從團購起家,中間變換多種形式,到現在以餐飲外賣業務為主、酒旅業務為輔,不斷探索新業務的美團點評綜合體,已很難定義它究竟是什麼。所以,各路媒體隔段時間就會丟擲討論下“美團的邊界”這個嚴肅的哲學問題。
王興2017年5月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說過的一句話,一定程度上道破了天機,“美團的業務特徵很大是和位置相關的”。想想,到店吃個飯,順便叫個車,吃完騎車回去,一切看上去順理成章。
那麼,此刻的美團,是不是已經掃清了一切障礙,接下去要狂飆突進了?
顯然沒這麼簡單。
在知乎搜尋“美團”,排在前幾條的高點贊內容(某些文章點贊多達14k)幾乎全都是負面新聞。這裡面涉及美團對商家的“壓榨”,美團向摩拜使用者強推美團單車,“策略激進”,騎手工作高危、壓力巨大,“刷單、虛假資料”等各種問題。
和商家的關係,被認為是眾多問題中最重要的一條。自2016年起,寫美團和商家關係的文章已不勝列舉,其中很多反響非常大,這當中包括,美團要求商家在美團與餓了麼之間“二選一”,外賣品質問題,抽傭太高等等。
美團的敵人也在變多。
不提已形成競爭關係的攜程,被收編的摩拜、曖昧中的滴滴,甚至之前看似關聯度不大的58同城等平臺,都需要直面來自美團的挑戰了。在接受騰訊《CEO來了》採訪時,58同城CEO姚勁波是這麼迴應的,“我們跟美團基本沒有競爭,與美團的業務接觸點不到5%”,然後在談及競爭時,他又加了一句頗值得玩味的評價,“我們是一家有底線的公司”。
5%。姚勁波太客氣了。
事實上,只要你想,送花、買菜、住民宿、上門開鎖、裝修房子,或是找一家同城最貴的養老院,這些資訊及服務,美團都有收錄,它們出現在較為隱蔽的多級頁面下。
這指向的是美團未來的無限可能。
觸角悄然延展,版圖持續放大,與新老巨頭摩擦不斷,變數及風險如影隨形,正在成為AT量級龐然大物的美團,距離“無處不在”似乎已為期不遠。問題是,它的空間還有多大,它的最大威脅來自哪裡?
01繞不開的美團價值觀美團到底是家怎樣的公司?
對於這個問題,不妨以美團最重要的餐飲外賣業務為例,平臺上的消費者和商家這兩端,看法截然不同。
消費者喜歡經常性的團購秒殺、折扣活動,對美團讚賞有加;而在商家一端,特別是與點評合併之後,吐槽美團的帖子便在各大社群翻滾湧動,話大多不好聽。
知乎截圖
有商家表示,美團上的低價外賣是在擾亂市場秩序;還有商家認為,美團這是一家獨大,恣意妄為;另有商家無比氣憤,表示要“脫網”,離開美團。
這不由得讓人回想起王興早在創業之初便已確立起的美團價值觀:消費者第一,商家第二。
於是可以看到,各大熱帖留言中還有一些“順勢而為”的商家,他們頗好為人師,大多建議大家要了解“打折”的本質,要懂得運用美團導流,要適應和利用規則,因為說一千道一萬,商家要給自己開掘到更多高品質的真實使用者。
這個局面像極了早期的淘寶。當現實不可逆時,除了學會它的規則,你別無他法。這個現實就是,年輕人已經不愛出門了,他們更喜歡參考直觀的消費點評及各種資料,根據這個,快速做決策,儘管它們的真實性在今天看來已不易分辨。
餐飲,無疑是上一個10年,美團所能找到的堪稱最好的一項業務。從王興的多次表態可見,基於“Eat better, Live better”這個使命,美團聚焦“Food+Platform”的戰略將長期持續。
應該說,美團從來都是一家被市場選擇的公司,“服務業的電商”這是王興早在專案啟動時便已敲定的美團定位。現在的美團,看起來好像什麼都做,但早期的它,是剋制的。“千團大戰”中許多公司在行業盛景之下做起了實物電商,而這是王興始終不願觸碰的領域。
“後發先至”是國內知名產品經理樑寧對美團行事風格的評價,這一點的確可從美團多條業務線發展軌跡中尋得證據。
出於對規模和營收的要求,美團最終將主戰場鎖定在了外賣行業,並用幾年時間打贏了餓了麼,成為第一霸主。這讓人們第二次看到了美團鐵軍彪悍的戰鬥力。業內人熟知,美團成立於2010年3月,餓了麼則早它兩年,是2008年。
第一次“亮肌肉”無疑是在千團大戰,那也是美團前COO幹嘉偉辭別阿里中供鐵軍、加入美團的首戰。那時候排名靠前的幾家團購平臺無不在燒錢打廣告,而王興操盤的美團卻在一點點修築護城河,並不看好砸錢打廣告的方式。對此,王興後來有過解釋,他說,廣告除非持續地投,否則最後只能是養活了分眾,但持續地投,“你是投不起的”。
無數平臺前仆後繼死在了這個上面,它們在耐力上無疑都輸給了美團。“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美團”,話說得嚇人,事實如此。
團購之後碰到餓了麼,美團戰略依舊。從結果看,比起筋骨強健、富有耐力的美團,餓了麼後勁不足。再之後,餓了麼被阿里95億美元全資收購,張旭豪告別敲鐘夢想、融入阿里,聲量大不如前,現在則已漸漸淡出行業。是喜是悲,張旭豪比任何人都清楚。
02何以各路出擊?能夠看到,美團與餓了麼摩擦最大的時段是2014、2015年。那時候媒體形容它們“貼身肉搏”,雙方高管也時不時會在社交媒體提交些對方毆打自家外賣小哥的證據。
一線熱戰這是企業高層戰略的直接體現,它的動力來自雙方對同一片市場的激烈爭奪。
到2015年下半年,先是美團與福斯點評合併,接著阿里被曝退出美團、全力扶持口碑,繼而騰訊10億美元加磅王興的新陣營,美團點評積極部署,開始各路出擊。
在這不久,美團找到了外賣之後的第二大業務,酒旅。酒旅早期搜尋資料自然來自一波外出旅遊的美團使用者。可以想見的是,他們照例用美團查了查附近餐飲門票優惠,順手搜尋了下有沒有附近的酒店優惠。又是件順理成章的事。收購酷訊後,這事變容易了。
美團以它長期發現市場,而非創造市場的風格,闖入這一領域。很多人曾看不懂。用王興的話說,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酒旅這件事,它的核心大概是,美團使用者經常查詢目的地附近的酒店優惠,這是因勢利導水到渠成。
今日資本創始人、福斯點評投資人徐新說,作為超級平臺,美團的優勢在於,由於它的網路效應非常強大,它能一直長出花來。
除了外賣、酒旅,“貓眼”也是美團富饒的土壤上培育開出的一朵豔麗的花。
略有不同的是,貓眼在資本層面有了更多選擇。2016年5月,光線入主,拿下了貓眼57.4%的股權。但直到現在,貓眼依然居於美團APP的核心位置——首屏首列第二個按鈕。
票務起家的貓眼不負眾望,儘管2019年2月4日港交所上市曾被指“流血上市”,但通過與光線、歡喜等行業頭部內容公司深度連結,介入上游電影出品,加之取消票補後,開支收窄,2019年年中財報既已實現盈利。
而對於美團來說,貓眼更重要的一項任務是,保證美團大花園的物種多樣性。
美團的野心不止於此。
除了繼續在近5萬億市場規模的餐飲業耕耘,抓牢已開了個口子的旅遊酒店業務,美團圍繞服務業電商這一點不斷開枝散葉。美團跑腿、美團單車、美團打車、美團民宿、美團買菜、小象生鮮等,莫不如是。
早在去年年初,美團高階副Quattroporte王慧文便在內部信中提及,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
收購,打通,消滅。
儘管美團與阿里的對立是公開而決絕的,但不得不說,在投資風格上,二者並無二致。除了摩拜,福斯點評也曾數度傳出被美團弱化甚至關閉的訊息。
美團會收購滴滴嗎?這類新聞經常出現。假設收購成行,滴滴會是何命運?目前能夠看到的是,美團已經在積極推動2020年春節期間網約車優惠活動。
再看阿里。
2018年10月,餓了麼口碑合併,新公司在通稿中的名字是“餓了麼口碑”,有時候反過來。這意味著戰事集中,餓了麼嵌入口碑,阿里將以美團的方式防禦美團。
最近,阿里巴巴集團副Quattroporte、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Quattroporte王磊在一封致員工信中稱,過去一年中,餓了麼與口碑兩支部隊,已經融合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本地生活軍團,“讓我們一起服務好本地生活行業的新未來”。
03複雜的王興值得關注的是,王興近年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及,消費端的數字化已經基本完成,供給端的數字化才剛剛開始。
換句話說,一場大戰,還在後頭。
從業務矩陣看,美團第一個幸運的地方在於,它的吃喝玩樂,天生就是基於位置的。不像以搜尋、資訊分類等業務為主的PC網際網路平臺,比如百度,在某個時段對移動端轉型有些茫然,美團從PC到移動,這家搬得如魚得水。
大戰正是從這裡蔓延開去。
王興看起來很淡定,這與他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有關。
王興打過幾次硬仗,後來選擇團購作為切入口,發端於他的一次頓悟——他決定做點離錢近的事。
如果只是網上認識王興,很多人可能不大相信這是個巨型企業的大老闆,而事實上他的公司光是外賣騎手就已達到270萬人。
把公司做重,這並非王興的初衷。
從王興向外界傳達的各種觀點可以看到,他來自網際網路,他要做的是一家輕資產的公司。他曾對標facebook,早期創業專案如校內、飯否等,都是這一邏輯的產物。
顯然,王興的行進路徑,後來被市場需求改變了。
無數人看到了王興的聰明,徐新曾說,以前王興聰明,是因為擁有一隻翅膀——思考能力強,後來執行力提高,兩隻翅膀都有了。
王興似乎對所有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感興趣。這一點,現在依然可以在他的飯否上得到確認。
這也是常常令人感到難能可貴又不可思議的一件事:一個緊隨AT之後的科技網際網路企業的創始人,居然每天把自己的興趣和好奇,事無鉅細地記載在一個公開的微部落格上。
在普通福斯都萬分警惕個人隱私被過度曝光,連朋友圈都設定成“三天可見”的今天,王興這一動作難道不能說是一種過於心大的行為?只是,他的飯否上很少釋出和美團有關的資訊。
飯否上的王興,彷彿和美團最高決策者活在一個完全平行的世界。他每天幾乎定時釋出與公司治理看起來毫不相關的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文學、歷史,以及更多無法用學科來框定的領域。
王興之於美團的若即若離,與柳傳志所謂的“跳出畫面看畫”異曲同工。
和馬雲、劉強東、雷軍等人與各自企業及業務深度繫結不同,王興並不等於美團,人們對王興的評價,可以完全不必參考外界對美團的評價。這點從搜尋“美團”和搜尋“王興”得出的截然不同的結果可以看出。
知乎創始人周源曾提到一件小事,說王興到辦公室去找他,第一件事就是對他印的許多不同頭銜的名片深感興趣,並詢問怎麼回事。這個小故事集得了1000多個贊。
王興似乎不在意外界看法,更不熱衷於站出來糾正。
04美團阿里正面剛多年來唯一可視作王興情緒觸發點的,是他瞧不上的阿里。
阿里的某些做法看起來已深深刺傷了王興。
最早的時候,王興對阿里及馬雲是欽佩的。在2012年1月和2014年12月他分別說過這樣的話:“阿里巴巴很有耐力……它的很多理念我是蠻喜歡的”;“近一年下來,我對馬雲的欽佩之情又增加了許多”。
不僅如此,美團成立一年4個月後就收到了來自阿里的B輪投資5000萬美元,還是領投;兩年多後,美團繼續獲得來自阿里的C輪投資。
關係改變在C輪投資一年後發生。那時候王興希望獨立發展,而阿里則計劃控股美團。2015年美團走近騰訊,阿里隨即退出,雙方交惡開始。
王興並不介意公開表達對阿里這個頭號玩家的鄙視。
對巨頭,王興似乎向來無所畏懼。早在2014年他便表態說,對手從千軍萬馬變成巨頭,這是件榮耀的事。
他做好了準備。
但巨頭並不總是友善。
王興首次針對阿里公開表達不屑是2017年5月。在接受前述《財經》雜誌採訪時,王興說,如果阿里各方面能做得更有底線一點,他會更尊敬他們。他提到,美團在進行融資時,阿里試圖通過兜售老股干擾美團融資,但賣又不肯賣光,留一點,“或許是為了將來能繼續給我們製造點麻煩”。
王興第二次炮轟阿里是2019年3月接受彭博社採訪時。王興說,2011年馬雲在未獲阿里董事會批准的情況下,剝離支付寶業務,這對中國商業領袖的全球聲譽造成了持久的傷害,“他們想用謊言矇混過關,甚至想讓政府部門背鍋,說是政府強迫他們這麼做的,這並非事實”,“我仍然認為馬雲有誠信問題”。
公開為敵,且如此決絕,圈內罕見。
美團上市不久,有人探討過這樣一個話題:這個市值已超過百度的網際網路小巨頭,對社會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王興此前講過一個小故事,能夠部分回答這個問題。
故事說的是,某次王興和父親一起長途自駕旅行,作為福建省最大水泥公司之一的創辦人,父親指著正在通過的隧道對王興說,“中國所有的隧道橋樑都使用的是我的水泥”。王興發現,父親說這話時雖語氣平靜,但明顯能感覺到他內心的驕傲。王興說,父親曾是這個國家的建設者,他認為自己也是這樣。
相信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對於“美團對社會的貢獻”這個問題,王興早已有過思考,甚至已經有了答案。
已連續兩個季度整體盈利的美團,面向城市中產階層及更下沉人群不斷釋放的巨大的服務需求,在供給端也就是商家一側持續推進數字化賦能的情況下,想象空間非常大,同時它所面臨的競爭也將更為激烈而多元,這當中與阿里及阿里系的交鋒首當其衝,而且必將走向縱深,擦槍走火在所難免。
2020年,註定是美團與阿里本地生活業務正面剛的關鍵一年。
大戲開場。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