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A股三大股指全線低開,不過從盤面上來看,人造肉概念板塊異動拉昇,截至收盤,板塊指數上漲1.89%。其中,豐樂種業漲停(10.62,0.97,10.05%)、登海種業(12.13,1.10,9.97%)、大北農(6.63,0.60,9.95%)、金字火腿(6.20,0.56,9.93%)等多隻個股大漲。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偉近日透露,人造植物肉國家標準正在制定中,國標制定有利於規範、培育市場,也是影響資本投資的重大因素。
目前,中國工程院已啟動“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專案生物培育肉發展戰略研究”專案,將從戰略層面研究培育肉。王守偉表示,科學、嚴謹的標準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植物蛋白肉的國標制定從2019年啟動,2020年正式立項。人造植物肉國標正在制定中,出臺時間或許不會讓市場等待太久。
王守偉表示,人造肉是未來食品的標誌性產品,具有極大的商業化潛力,加大科技投入是行業未來發力的重要方向。科爾尼全球管理諮詢公司的最新報告顯示,到2040年全球人造肉的市場份額將達到60%,其中35%的肉類將由實驗室培育而出,也就是培育肉,另外25%將是以植物基替代品為主的植物蛋白肉。
2019年5月2日,由比爾蓋茨加持的美國人造肉企業Beyond Meat的上市,以及其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佳IPO首日表現,讓人造肉風潮迅速蔓延至全球,中國企業也紛紛入局。
美盈森、雙塔食品、金字火腿等企業紛紛加大對人造肉產品的研發以及與其他企業的合作。
據悉,人造肉多是把大豆、豌豆等植物變得越來越像肉,比爾蓋茨曾表示,“人造肉將讓我們在不助長森林砍伐或甲烷排放的前提下,更好地供給這個人口不斷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世界。”
植物蛋白國盛證券表示,人造肉產業鏈與豆製品相似,豆製品產業鏈將會受益。
據美國市場調查諮詢公司Marketsand Markets硏究報告,2018年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約為310億人民幣,預計將每年以68%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3年將達到440億元。與此相比,全球肉類消費約9.5萬億元,如果人造肉的滲透率達到1%,那麼市場規模將達到950億元。
人造肉發展非常迅速,其中也不乏質疑聲,而安全風險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事情。
儘管人造肉市場熱度高漲,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人造肉在國內僅是一個素食概念,還沒有上升到技術層面,尚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人造肉企業”,而且即便是素食,從2019年開始,人造肉造假新聞不斷。
據悉,2019年8月,香港消委會測試了35款人造肉,涉及鴻福大佛公、緯紳行、劉中興、順香、新月牌、川之素食等,通過測試發現,有12款產品檢出動物基因或動物來源成分,當中4款的包裝標示或聲稱與測試結果不符。
法律法規監管的不完善,是制約人造肉行業安全有序發展的重要因素,即便只是素食,消費者也不能完全放心食用。此次國家標準的制定會從很大程度上幫助消費者對這一食品樹立信心,食品安全有保障,對於行業內相關企業將是一大利好。也會加速這一產品的普及。
中國銀河國際研報分析認為,人造肉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取代真正肉類,主要是由於人造肉成本較高、產能有限和消費者偏好所致,但隨著更多新公司進入該行業以及人造肉成本降至與畜肉相若,這些障礙將會消除。因此,人造肉對肉類生產鏈的長期影響可能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