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資本局,給2020年埋下了哪些伏筆?
物流行業的投融資經歷了2014-2017年的投資熱潮之後,從2018年起,熱度開始下降。此前喊了多年的「資本寒冬」,在2019年落下實錘。這一年,無論是從投資數量上看還是投資金額上看,都達到了歷年新低,以至於不少創業者、資本方都曾公開表示,企業接下來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尤其是一些物流行業細分領域裡,企業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生死。那麼,接下來的2020年,企業如何「奔小康」?資本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
鉅額融資撐場面2019年,物流行業全年融資72筆,總金額585億元左右。
從過去一年的融資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幾個特點:
一是,融資筆數、融資額大幅減少。全年融資72筆,總金額585億元左右;與2018年的104筆、750億元形成鮮明對比。整個物流行業融資數量、融資額紛紛遭遇滑鐵盧,企業也變得低調起來。以至於,不少媒體不得不從企業工商資訊變更中去尋找融資的苗頭。
二是,投資密度下降,甚至出現一個月的「空檔期」。從上圖融資統計表中可以看到,2019年4月、5月、10月都出現長達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空檔期」。在棋盤資本創始人馬巨集看來,變動的市場環境下,估值增長並不一定能真實反應企業價值;一輪密集投資之後,行業總要有個相對平穩的觀察期,來驗證企業的模型。這個等待的間隙資本方也需要冷靜,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三是,A輪前融資與戰略投資並行。2019年的融資案例中,戰略投資和A輪前融資出現的頻率最高。其中,A輪及A輪前融資31例,融資總額約37.3億元;戰略融資有14例,融資總額近408億元。一方面,資本用力頂著上一投資週期跑出來的企業,與此同時,類似菜鳥網路、京東物流、滿幫、G7等的巨頭紛紛開始拓展邊界,構建自己的小生態;另一方面,資本也開始新一投資週期的「育苗」。
四是,億元融資減半。2018年,物流行業有一個特點就是億元融資頻頻出現,而到了2019年這種情況宛若曇花一現,今年的億元融資案例為32筆,相比於去年的59筆,減少近一半。同時,從金額上來看,阿里對菜鳥和申通的這三筆增資總額達到379.42億元,佔到全年融資總額的65%,一家撐起了全年的場面。
如果拋開阿里的這三筆增資不談,2019年物流行業的資本熱度有點類似於2014年,不同的一點是資本的態度從「懵懂」變為「尊重」。資本似乎都憋著大招。
從快速掃蕩到專注價值回看2013-2017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物流行業從「默默無聞」成長為了一大「風口」。而這個「風口」的出現,其中有偶然的成分。借用柚子投資合夥人彭程的話來說,「物流是在O2O大潮下,一個碰巧被『掃』出來的行業。」
這也就意味著,短時間內眾多投資人密集扎入物流行業,多多少少是帶有「賭」和「炒」的心態。
物流行業並沒有像預期的「網際網路式」速戰速決。在網際網路領域,兩三年內可以經歷一個細分領域的產生到結束,比如共享單車;然而,在物流行業,上一個投資週期中出來的行業頭部,格局都尚未穩定,這時資本和企業都不得不捂緊錢袋子,拿出點對行業最基本的尊重。
行業特性以及大的資本環境下,資本也不得不重估物流。
首先,做好估值縮水的準備。上一投資週期中的創業企業遇到了好的年份,資本錢多、行業相對原始。那個時代的競爭,是誰拿錢多、拿錢快,然後誰能更快速地讓商業模式跑起來,這種競爭下不免產生泡沫,跑出了一些被高估的企業。因此,接下來企業要做好估值縮水的準備。
其次,從關注速度轉到關注價值。過去,物流是一塊原始的新大陸,每一個新的發現都是「驚喜」。僅僅是「網際網路+」這一個概念,就可以在各個細分領域快速跑馬圈地,大多數企業更多思考的是如何用網際網路的思路速戰速決。但越深入才越發現,物流也是個苦力活,高大上的東西不及簡單、粗暴有效。
過去,創業者拼速度、拼規模;而寒冬中,創業者要拼生命力、拼價值。寒冬會淘汰不合格的創業者,但對於優秀的創業者來說,寒冬是一個好的起點。
因為,如果對比去看歷年物流行業融資統計情況的話,總是可以看到一些持續穩定輸出的選手,並且他們一直在貢獻大頭。
錢從哪裡來?事實上,過去幾年物流行業湧入了不少資本。而這個行業的發展是不斷被細分、不斷被教育的過程,也是資本被篩選的過程,尤其是越寒冬的時候,越能看出專注的資本出手頻率會更加穩健。
從歷年物流行業融資統計情況中,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普洛斯、鐘鼎資本、阿里巴巴、紅杉資本等熟悉的面孔。2019年,這幾家資本參與的投資額規模達到450億元,佔到全年總投資額的約77%,可謂是主力軍。這其中,有阿里對申通、菜鳥的大額增資個例的影響;但即使拋開這三個個例,他們的投資額規模也達到70億元,佔到全年投資額(除阿里系增資)的34%。
某種意義上,相對於之前大批湧入的財務資本而言,產業投資者更看重的是耕地,而不是圈地。因此,產業投資者對這個行業也更肯定、更敏感。
正如隱山資本合夥人董中浪所說的:「產業投資者底層邏輯是紮根產業、感知脈動、察於未萌、勇擔風險!未來一定屬於『農耕文明』!」相比於用錢消耗資源,他們看重的是用錢去撬動資源,進而提高物流這塊土壤的生產力。比如2019年10月,普洛斯向招商局集團全資子公司招商局資本進行增資,此舉意在依託普洛斯和招商局自有資源和產業優勢,為落實中央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而做出的重要戰略佈局。
當然,除了這些產業資本之外,物流行業也從來不缺新鮮血液,越來越多的角色加入資本遊戲。物流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一般會設立投資部門,根據歷年的融資統計情況來看,菜鳥、順豐、德邦、京東、滿幫、G7等企業出手都較高頻,他們正試圖用資本的手段擴充企業的邊界。
而2019年以來,物流行業呈現出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設立基金,比如京東、順豐、圓通、韻達等紛紛成立了投資公司。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企業用自己的錢對外投資,未免會畏畏縮縮;因此,秉承著要麼控股、要麼收購的投資策略,以及基於不碰非強相關的業務領域的考慮,成立投資公司可以保持一種更開放的策略。
這也意味著,企業要在原有基礎之上,逐漸追求產業優勢最大化、戰略佈局全面化以及股東利益最大化。從某種意義上講,無論是紮根行業的產業投資者,還是設立投資基金的物流企業,他們的每一步都帶有協同發展的味道。
相比於前幾年,行業裡進來的錢可能少了。但這時不管是留下來的玩家,還是新進來的玩家,都是在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人。整個行業或許不會再像過去那麼熱鬧,但大致的方向不會變。當企業到了學會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時候,就會明白創業不是資本的遊戲,自此才能走得更健康、更穩。
畢竟,物流行業乾的是髒活、苦活、累活,從業者的特性更傾向於埋頭賺錢,而不是賠本賺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