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里巴巴(09988)以1021億港元摘下2019年港股IPO募資額桂冠時,在美股受到低估的百度(BIDU.US)看到了重拾公司估值的希望,於是也盤算起在港二次上市的生意。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百度或正在計劃回港二次上市,公司最近在香港招聘了對接機構的負責人,並接觸了部分在港大型機構。
此前,在阿里巴巴的港股上市儀式上,港交所行政Quattroporte李小加曾表示,“既然阿里巴巴都能夠回港二次上市,沒有理由不相信其他中概股公司都會陸續回港”。果不其然,不出2個月,百度(BIDU.US)成為最有可能啟動回港二次上市計劃的中概股巨頭。
不過對於百度而言,回港二次上市也許不僅僅是受到阿里回港的鼓舞,在美股被低估以及公司對資金需求擴大都是其希望找到下一個穩定融資渠道的原因。
“回港”為了價值重估?
百度被低估了嗎?這是近幾年來投資者一直熱議的話題。19年5月,百度在釋出Q1財報的同時宣佈股票回購計劃,似乎實錘了“被低估”的說法。
不過就在很多人還在糾結百度估值的時候,行動派們已經出手了。智通財經APP觀察到,2019年8月,在橋水基金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的持倉報告中顯示,19年二季度,橋水加倉了眾多中概股股票,其中百度加倉達到7.3萬股。與此同時,多夫曼基金也表達了對百度的看好,其創始人還明確表示在“BAT”三家中概股中,百度估值偏低,更具吸引力。
橫向對比來看,截至2020年1月6日,中國網際網路的“御三家”BAT,阿里的TTM為26.5倍,騰訊的TTM為38.8倍,而百度TTM顯示-151倍,靜態PE為11.9倍。縱向來看,自2018年Q2之後,百度的估值便逐漸偏離了中間值,逐漸走低。並在2019年Q1之後逐漸滑向估值底部。
不過,百度的估值變動卻不能反映其真實的業績變化。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18財年,百度淨利潤達到276億元,同比增長51%,作為百度轉型期後的核心業務,其搜尋服務業務和交易服務業務利潤達到336億元,同比增長52%。
雖然2019年Q1受春節營銷帶來的利潤承壓,導致公司賬面盈利能力出現下滑,但實際上百度轉型成效在接下來的Q2、Q3業績得以體現。以最新的19年Q3業績為例,百度總營收為280.80億元,環比增長7%,超過分析師預期的38.9億美元;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百度Q3的淨利潤為人民幣43.87億元,合每股美國存託憑證攤薄收益人民幣12.61元,遠超分析師預期的1.16美元。
然而在此業績背景下,公司PE/PB Band數值卻出現斷崖式下跌。雖然在Q3業績公佈後,百度股價開始走高,股價最高達到每股138美元,創下2019年5月份以來的新高,然而相比2018年5月接近300美元的股價,差距明顯。
造成這一差距的根本原因在於,市場並沒有基於網際網路邏輯認清百度的“護城河”。智通財經APP曾多次提過,在網際網路估值邏輯中,流量是估值是根本。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期望美股投資者對百度進行價值重估遙遙無期,但此時阿里巴巴為百度指明了一條道路——回港二次上市。港股投資者對阿里的熱情從其股價走勢可以明顯看出,上市不到2個月,阿里巴巴的股價已經突破210港元,並且動態PE達到46倍,這一估值水平顯然更能反映阿里在流量絕對值和增量上的變化。
因此,前有阿里做出表率,並且還出於價值重估的考慮,傳出百度“回港二次上市”訊息並不奇怪。不過,百度選擇回港或許還與其“缺錢”有關係。
“缺錢”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忍痛割愛”一詞用來形容百度的Q3財報很形象。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按非GAAP計算,百度Q3的淨利潤為44億元,同比下滑80億元。不過這與公司的實際經營業務關係卻不大,主要由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所致。而這一數值變動的背後,是百度減持了曾長期持有的攜程股票,財報計入了對攜程股權投資的非現金減值虧損89億元。
實際上,百度對攜程的長期發展一直非常看好,公司自從2015年開始成為攜程的大股東起從未減持,甚至在2016年進行了增持。因此有市場觀點認為,百度減持出於對其現金流的考慮。
從百度Q3財報中看到,在公司總營收增長的背後,第三季度內容成本同比增長4%、流量獲取成本同比增長5%,“投入換增長”似乎成為百度目前流量類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式。
而在更為先進的AI領域,百度似乎也開始有貫徹投資換增長路線的傾向。2019年,百度研發投入突然加速,一季度公司研發支出為41.7億元,同比增長26%;二季度研發支出為47.3億元,同比增長17%;三季度研發支出為46.9億元同比增長20%。
從研發資料可以清楚看到,百度在“All in AI”背後,新業務燒錢能力正在進一步提高。智通財經APP觀察到,19年Q3季度,百度自由現金流為76億元,若在此後2019年全年財報中顯示百度將減持攜程所得的近70億元補充公司現金流的話,便可以從側面證明百度當前的經營和研發開支或將會有較大幅度提高。
這也就意味著,當百度開啟了新一輪燒錢模式後,開闢港股市場等新的融資渠道,補充未來可能面臨的資金缺口就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