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01

逆勢而生:後疫情時代的新業態

同去年開場一樣,漢森供應鏈董事長黃剛先覆盤了2020年10大經濟和商業業態,黃剛表示,今年最大商流變遷就是直播電商的崛起,訂單結構改變了庫存結構,從而導致整體供應鏈的響應要求也會發生變化。

同時,面對下半年社群團購的火熱現象,黃剛認為,各大大平臺都在卡位本地生活服務這條賽道,其本質在消費者的大資料獲取。目前社群團仍在透過價格戰搶流量,第二步則供應鏈的競爭,接下來可能會透過獲取的消費者資料做文章。

此外,阿里巴巴佈局5大數字農業集運中心,拼多多宣佈未來佈局物流基礎網路等,大網際網路平臺逐漸呈現出“由輕到重”的趨勢。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供應鏈怎麼變?黃剛給出幾個關鍵點:

社交電商的全面興起;

後疫情時代的新消費趨勢:健康生活新需求、數字化消費、信任經濟重構;

商流的變革:越來越去中心化、去平臺化、人格化、IP化;

私域流量競爭時代到來:科學的人設定位,打造全渠道私域流量;

直播電商+智慧製造,會催生出了新業態。

02

困境下的社群團購

社群團購是今年下半年最火熱的業態,各大平臺也紛紛以生鮮產品為切入點,不斷湧入市場。低價搶使用者的網際網路打法不僅引發全網熱議,也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對此,有關部門也釋出了“九不得”新規,以引導社群團購更加規範。

在眾良物流總裁白光利看來,疫情是把雙刃劍,疫情使得社群團購迅速的拓展了市場,但是也放大了它的不足。

原因在於,生鮮領域最大的問題是鏈條過長,中間損耗太高,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改造農產品流通是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社群團企業想在三五個月完成。

白光利認為,反壟斷反的不是壟斷,而是不正當和不公平競爭,社群團購仍是一個優秀的模式,是一個優秀的工具,但要想做好,必須要堅定的做好持久戰,未來的社群團購可能會恢復傳統的B2C模式,只不過現在繞了個彎道。

“對底層的保護有時候恰是對落後的保護,更好的方式是促進轉型,進行工具賦能。”白光利表示。

03

數智化,再升級

“近十年來智慧物流市場一直保持20%左右的增速,對比GDP的增長可以發現,整個物流市場行業前景可期。”作為智慧物流裝置的頭部企業,曠視副總裁王銀學對智慧物流的市場進行了分析。

同時,其指出,我國物流數智化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足,即使在20%的高增速下,再升級空間仍然巨大,預計2025年AI+物流市場將達近100億。

從物流領域看,AI在倉儲、運輸環節應用較多,倉儲和運輸佔比超80%;從類別看,菸草、醫藥、汽車行業自動化率領先。

對於物流行業智慧化的趨勢,王銀學認為中國智慧物流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四個要素:

技術要素支撐: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不斷成熟;

市場要素倒逼:產能過剩、需求個性化、產品快速更新;

社會要素加速:勞動力成本上升、疫情影響/少人化、資源&環境等;

國家政策助推:智慧物流、智慧製造、機器人等相關政策頻繁推出。

在王銀學看來,2020年是AI+物流的應用元年!隨著數字化滲透率繼續提升,人工智慧將成為物流的“新基建”,同時,之前積累資料,也為AI+物流奠定了資料基礎。

隨著馬太效應的加劇,未來物流的規模是越來越大的,未來少人化肯定是一個趨勢。

04

社群團購催生的新物流業態

作為較早涉足社群團購的倉配企業,髮網見證了社群團購近兩年的沉浮,從2018年開始,髮網就開始給社群團購企業提供倉配一體化的服務,隨著去年各大巨頭的湧入,行業也發生了變化。

在髮網副總裁陳嬋看來,社群團購是同城零售裡面一個賽道,從物流上講就是B2B的物流,其中有三個節點,第一個節點是到倉,第二個節點是到店,第三個節點是到點,這三個是不同的邏輯。

到倉最簡單,就是送到大賣場或者經銷商的倉。

到店稍微複雜一點,基於快消品的B2B的線下物流體系,可能需要送到企業在這個城市當中非常多的小店。

而社群團購是一個到點的物流模型,這些團長有可能有店,也可能沒有店,配送公司會跟他相約到一個地方,點很多而且複雜,這是到點的物流服務。

從倉配網路上看,主流平臺紛紛採用的是“供應商——共享倉——中心倉——網格倉——團長”的四級倉配模式。

共享倉:社群團時效性強,無法做到一倉發全國,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需要建倉進行協同;

中心倉:發貨主倉,負責發貨;

網格倉:負責團長的SKU分揀,採用加盟模式,可以減少企業成本,提升效率。

團長:負責末端分揀,通知使用者自提。

在這之中,網格倉屬於加盟模式,因此要保障物流體系流暢,讓網格倉加盟商賺錢是最重要的因素。

陳嬋表示,網格倉盈利兩個關鍵點:其一是團效(團長單天單團收買的件數),假如一個團效是30,一輛車配送25個團點,一輛車可以配的件數是750件,750件的中轉率基本能夠打平掉一輛車配送的費用;

其二是分揀時效(每人每小時能夠去分揀的件數),這是倉內作業,加盟商可控,透過一些PDA,或者一些裝置的輔助,比較容易降本。

05

RCEP背景下的跨境物流發展新機遇

受疫情影響,今年“外貿火熱、訂單飽滿”,運價也是一直在飆升,集裝箱一箱難求的狀況也是頻現。同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去年11月15日的簽署,也預示著接下來跨境電商物流將迎來紅利。

在遞四方副總裁戴彬看來,RCEP將從四個方面促進中國跨境電商發展:

市場潛力:RCEP簽署,將有利於幫助締約國優質商品開啟龐大中國市場,同時加速中國企業投資東南亞建廠;

優勢整合:RCEP成員國經濟發展階段差異大,將會鞏固優勢互補的產業鏈合作模式;

品牌保護:RCEP對智慧財產權保護作出規定,為企業品牌建設、數字經濟開展和創新提供保障;

平臺扶持:RCEP簽署後,中國優質的跨境電商平臺將加大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推動企業及行業發展。

商流的變化也會影響物流,隨著RCEP簽訂,跨境物流也將更上一層臺階,可從三方面分析:

物流通關效率提升:RCEP基礎上,在可能情況下,對快運貨物、易腐貨物等爭取實現貨物抵達後6小時內放行。

海外倉投資效率更佳:海外倉建設阻礙大大減少,國內商家也更多囤貨到海外,提升海外倉體驗感。企業可以抓住機遇進行海外資本、人員投入,推進區域品牌化建設,高質量推進海外倉建設、豐富海外倉功能,對海外市場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

共建物流體系:部分國家物流水平有待提升,RCEP的簽署也是各締約方加強物流合作,共克難關的良好契機,發達地區為欠發達地區提供技術和經驗的援助將從一定程度上改善欠發達地區的物流系統、支付系統、倉儲系統,促進電商基礎設施建設,這也是物流企業的一個機會。

06

如何透過軟體定義硬體?

“其中的關鍵是從單元級的產品到系統級的平臺如何能做到真正融合。”普羅格董事長周志剛對“軟體定義硬體”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來,這種融合可分為三個層次:

透過軟體定義的單元級物流硬體:單元級物流硬體應該是具有不可分割性的智慧物流硬體最小單元。可以是一個部件或一個產品,透過“一硬(硬體)”和“一軟(軟體)”構成“感知-分析-決策-執行”的資料閉環,具備了可感知、可計算、可互動、可延展、自決策功能的物流硬體。

透過軟體定義的系統級物流硬體系統:是多個最小單元的物流智慧硬體,透過網路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的資料自動流動,實現了多個單元級物流硬體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

透過軟體定義的平臺級智慧物流系統:是多個系統級智慧硬體整合系統的有機組合,涵蓋了“一硬、一軟、一網、一平臺”四大要素,透過大資料平臺,實現了跨系統、跨平臺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在全域性範圍內實現資訊全面感知、深度分析、科學決策和精準執行。

“一切流程數字化,一切資料流程化,在數字化之前先能力軟體化,如果能力不能軟體化就別談數字化。”周志剛表示。

周志剛認為,在新物流時代下,物流中心所承擔的職能更加廣泛,它可以是一個供應鏈HUB,也可以是一個支援眾多分支物流中心的樞紐,也可以是一個面向眾多門店的訂單履行中心,也可以是店倉合一的售配節點,現代的物流中心越來越象一個變形金鋼,在不同方面去滿足消費者與使用者的需求。

07

渠道的變革下,城配物流如何迎接?

對於快消、零售企業而言,渠道的變革讓導致企業戰略的改變,也會影響為其服務的物流商的運營。如今,在渠道碎片化背景下,城配物流如何迎接?

面對白光利的提問,上海虹迪物流董事長張鵬飛從服裝切入指出,隨著門店越來越講究體驗,陳列商品空間會減少,但每家店的SKU會增加,原因在於企業在城市周邊設立城市倉,響應時間在一小時左右,配送可以做到一天三送。

同時,虹迪物流推出導航式的送貨,就是把每個門店的要求都儲存在資料庫裡,當配送人員走到那個門店,系統就給他推送這個門店所有相關資訊和人員,以及交接的要求,一個一個展示。

陳嬋認為社群團能火熱的關鍵是成本的降低,比如社群團屬於使用者自提,減去了末端配送費用;一臺車送800單,降低了中間物流成本等等,生鮮電商能夠在社群團購領域裡面存活的原因就是把物流成本降到了最低。

浙江丹鳥物流運營總監王耀弘補充,社群團購是最接近原始的To B的配送,送到小店,貨是散著的,但是它放在一個週轉箱裡,使用者去提的時候拎一個袋子直接走,節省了外包裝成本。

08

未來數字化供應鏈將如何發展?

未來數字化供應鏈將如何發展?面對黃剛的提問,曠視科技副總裁王銀學表示,首先,數智化有個鋪墊過程,得益於前幾年的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就讓物流很多環節變成了數字,有此個鋪墊,所以我們現在能夠談數智化物流和數智供應鏈。

其次,不要太多數字化,比如電池技術支撐起智慧化的設施;5G基建支撐了大流量的資料傳輸,有這些基礎之後才能談數智化。回到物流領域,從裝置的角度看,未來倉內機器人的應用將更加廣泛。

普羅格董事長周志剛認為,“在現在擁抱數智化時,我覺得企業總是先普及再提升,如何去做到把控普及和提升的平衡點,這是需要考慮的。分領域看,依靠產品或者場景驅動的行業,更容易去做到數智化的變革。”

前京東集團副總裁楊平認為,數智化轉型,從需求特徵來看,它會是從確定性的需求來轉向到不確定性需求。在轉型過程中,需求預測、物流運籌、模擬模擬是三個值得關注的領域。

09

全球供應鏈新動向

在新一輪全球供應鏈新動向和機遇中,中國企業需要怎麼做?

面對蘇州浩創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尚爾斌的提問,懿浚商務諮詢中心創始人王懿浚根據自己多年行業經驗給出建議:

各個國家的稅法都不同,所以怎麼樣去合規、合法,尊重目的國的法律法規,這非常重要。同時,各國運營效率不同,企業要理解運作的模式,才能遊刃有餘的去對接業務。

遞四方副總裁戴彬認為,跨境電商機遇與挑戰並存,疫情給跨境電商帶來的重大機遇,企業要首先要有商流的配置,同時要有資金的加持。在這種情況下,把物流保障的穩定性和時效性接進去,才能利於整個供應鏈的配置。去年真正賺大錢的跨境電商企業並不是平臺,而是自建站,他們準確的把一些商流攥到了自己手上。

UBI利通智慧包裹有限公司董事楊勳認為,在一些欠發達地區,當地的倉配系統、物流體系、支付習慣由於沒有高標準,可能會影響到使用者體驗,幫助他們提升物流服務,也是中國企業的一個機會。

本次活動乾貨甚多,以上只是觀點提煉,嘉賓演講內容,後續會發布,敬請期待!

1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三星半導體的關鍵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