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稱,到2020年,亞洲的GDP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GDP總和。到2030年,預計該地區將貢獻全球增長的約60%。在進入全球經濟的24億中產階級新成員中,亞太地區也將佔據90%的絕大多數。
GDP的增長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印度和整個東南亞發展中市場。企業、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將作出一系列新的決策以解決社會經濟問題,指導亞洲新一輪發展。
01不同國家,不同前景
亞洲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中,消費模式將在整個市場上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增長的因素還取決於當地人口統計資料和其他巨集觀因素。世界經濟論壇的《消費的未來-在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報告表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將對人口紅利產生負面影響,但工資上漲、城市移民、服務行業工作以及預期的家庭儲蓄率下降,將促進中國的消費。印度龐大的人口紅利和新興的中產階級將刺激消費,並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勞動力將顯著增加,從而帶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該地區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將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提供便利,提升效率。
02新的消費者形象
消費者將擁有更多的權力,對商品的品質和服務的要求將更高。未來消費者在消費模式、消費場所以及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上,都具有更大的洞察力。
03地方和區域企業得到發展
本地企業和區域企業的規模將擴大,並在市場中產生巨大的影響。本地企業身姿靈活,在專賣權和本地市場熟悉度上獲得了比較優勢。例如,專注於符合清真要求化妝品的沃達(Wardah)已在印尼佔領了30%的市場份額。本地公司的另一個優勢是能夠沉著應對短期經濟波動。在一家印尼企業集團中,最高管理層的觀點簡單來說就是投資並堅持到底,而無需過多擔心業績的季度或年度波動。
亞洲跨國公司不斷湧現:技術領域的華為,銀行業的星展銀行,個人護理行業的Unicharm和花王,餐飲行業中的三得利,環球羅賓娜和Indofood等。截至2019年,亞洲擁有超過140家獨角獸企業,初創企業規模達到頂峰。中國則在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領域的專利數量上領先全球。
04企業將如何做?
企業將面臨一下問題:
如何制定戰略使公司在10年或20年內依舊保持較強的競爭力?現在建立的商業模式和存在的競爭優勢是否經得起未來的考驗?企業的產品能否推陳出新,滿足消費者日新月異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吸引和服務他們?如何處理資料?是否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能否再保護環境的情況下,促進消費市場繁榮?05就業市場的轉型
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政府正在努力克服貧困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阻礙,期望能夠趕上數字世界的發展。跨市場的數字化轉型和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對現有的工作崗位帶來挑戰,而跨部門的工作分配也將在此過程中發生巨大變化。
例如,在人口老齡化的刺激下,醫療保健領域的就業有望獲得增長。但由於自動化水平的提升,諸如製造、運輸和倉儲等勞動密集型部門的就業水平可能會出現下降。預計僅在東盟,就必須重新培訓5300萬名工人。零工經濟的興起使這種情況更加複雜,作為合格勞動力的畢業生因為零工經濟的興起,會出現網約車司機和外賣送餐員的工作。
06對可持續性的新關注
可持續性及其對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影響,也將繼續在該地區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議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持續性的定義和業務範圍將繼續擴大,涵蓋健康、福利、多元和機會平等的主題。投資者也必須發揮自己的作用:亞太地區的許多大型投資者已經開始從石油、天然氣、採礦和農產品等第一產業轉向滿足環境和社會需求的商業模式,例如可再生能源和的醫院網路。
07政府的作用
隨著未來的發展,政府將需要正確處理政治經濟問題。政府需要進行貿易和投資者的“友好型改革”,提升社會和金融包容性,加大軟硬基礎設施投資,並建立起良好的公私部門合作伙伴關係。政府需要創新並改革教育,確保本國勞動力具有競爭力、具備適當技能。同時,政府還需要平衡技術進步與就業機會/勞動力再生產的關係,經濟發展與可持續性的關係,規模效應與產業優勢的關係。東南亞地區能否發揮其增長潛力,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政府能否有所作為。
本文作者
PraneethYendamuri,貝恩公司合夥人ZaraIngilizian,“塑造消費的未來”平臺總監,執行委員會成員,世界經濟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