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上部我們論述了當前國際能源市場的狀況,三大產油區——北美、俄羅斯和中東地區掌控了供應端(見《國際能源市場新格局下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上)——國際能源市場現狀》)。頁岩油革命所帶來的成本優勢,使美國從原油進口國變身為原油出口國,改變了石油的供應格局,中東地區的議價力遭到削弱。目前這三大陣營在石油議價上勢力均衡,暫時誰都沒有一錘定音的優勢。

相對而言,石油消費國尤其發展中國家因為經濟發展需要,對能源需求持續攀升。美國能源資訊署的資料顯示,2018年至2050年非經合組織的能源消耗增長接近70%,但這些國家國內供應有限,不得不依賴於石油進口。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誰都不想自己的要害被鉗制。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增長是重中之重,而能源是其中一項基本要素,在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突破能源瓶頸成了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

《BP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預計未來二十年全球能源市場將發生以下變化:1)發展中國家在能源需求增長的佔比中不斷提高;2)能源消耗結構的變化:從倚重煤炭轉變為依賴石油,但未來清潔能源,如天然氣的重要性將顯著提高。不過,在至少二十年內石油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3)向低碳能源結構轉變,煤炭和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的佔比將逐步下降,而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相對比重將大幅提高(見下圖);4)美國目前強勁的頁岩油和緻密油產量增長,或令低成本產量迅速枯竭,增加後期開發成本,而拖累未來的產量增長,所以美國二十年之後的緻密油和頁岩油產量或見頂回落。

由此可見,在平衡發展與能源消費的取捨之間,發展中國家會轉向能源效用更高、更清潔的能源,而可再生能源成為發展中國家掙脫產油國議價力束縛的有效途徑。但是,新能源的初始投資和大規模佈局並非易事,也無法一蹴而就,只能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在此期間,石油仍是最主要的能源來源。

中國作為第一大一次能源消費國、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消費增長迅猛,國內產量卻遠未能滿足消費,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尤為顯著,所以議價優勢有限。那麼中國如何轉變才能擺脫這個魔障?

中國能源現狀

中國仍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市場,但是正在轉變:

經濟結構變化:從能源密集型到能源密度較低的服務業和麵向消費者的產業轉移。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第二產業對GDP的貢獻率由2008年的48.6%降至2018年的36.1%,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則由2008年的46.2%升至59.7%。

向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推進漸見成效:近年中國推出多項措施減排鼓勵新能源的發展和投資,例如風電和光電補貼、新能源汽車補貼,並適時退出,確保行業有效競爭。與此同時,鼓勵企業走出去設廠,以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資料,2019年能源系統淘汰落後過剩產能,推進煤炭結構性去產能,並有序發展優質先進產能,截至2019年12月,水、風、光核等非化石能源裝機容量達到7.99億千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進能源國際合作,實現高品質發展。

能源基建設施的完善:通過完善管網覆蓋實現能源的輸送。2019年12月,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形成“全國一張網”,統一負責全國油氣幹線管網執行排程,負責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的管道輸送,連線上游勘探開發和下游加工銷售,深化油氣體制改革,釋放市場競爭活力。

另外,2019年末中俄天然氣管道通氣。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資料,2020年中俄天然氣管道的輸氣量將達到50億立方米,這僅相當於2018年中國總消費量(不包括香港和臺灣的消費量,來自BP的統計年鑑)的1.77%。不過,未來的戰略意義遠超眼前利益。

2018年,中國天然氣的總消費量為2830億立方米,相當於全球的7.35%。期內的天然氣產量為1615億立方米,相當於消費量的57.07%,其餘消費量則依靠進口來滿足。進口氣中,液化氣佔了60%以上,主要來自卡達、澳洲、印尼、馬來西亞、美國等;管道氣佔了39.46%,主要來自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和緬甸四國,現在再加上俄羅斯,將有利於滿足未來的消費量增長。

俄羅斯天然氣產量充裕,2018年,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出口量達到2230億立方米,相當於全球消費量的5.79%。未來中俄天然氣管道的輸氣量將提升至每年380億立方米,相當於2018年天然氣消費量的13.43%,有效降低東部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概率。

2019年,中國的儲氣庫日產量突破1億立方米,這相當於6700多萬戶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氣量,這將有利於緩解高峰時期用氣壓力。

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都將有利於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消費。

中國2019年能源表現

在2019年12月16日舉行的2020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公佈了中國2019年的初步能源資料。

會議上公佈的資料顯示,2019年全國原油產量扭轉連跌三年的態勢企穩回升,全年原油產量達到1.91億噸,相較2018年全年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反映增幅為1.06%。

2019年,國家繼續大力推進能源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期內關閉退出450處以上年產30萬噸以下煤礦,淘汰關停2000萬千瓦煤電機組,超額完成去產能任務目標。同時持續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煤礦產能達到總產能的四分之三,進一步向資源富集地區集中。

國家能源局的資料也顯示,2019年油氣增儲態勢也不錯,石油、天然氣新增探明儲量同比增長25%和68%。根據BP的資料,截至2018年末中國的石油探明儲量為35億噸,佔同期全球儲量的1.5%,儲產比為18.7年,反映探明儲量可供18.7年的生產(按2018年的產量資料計算)。國家能源局釋出的增幅或意味著2019年石油探明儲量達到43.75億噸。

BP的資料顯示,中國截至2018年末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6.1萬億立方米,佔全球的3.1%,儲產比為37.6年,反映探明儲量可供37.6年的生產,國家能源局透露的資料或意味著2019年末的天然氣探明儲量達到10.248萬億立方米。

2019年,中國最主要的原油生產企業中石油(00857-HK, 601857-CN)在非常規油氣領域勘探取得重大成果,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生油層內勘探取得重大發現,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58億噸,預測地質儲量6.93億噸,發現了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四川盆地頁岩氣勘探也取得重大進展,在長寧一威遠和太陽區塊新增探明頁岩氣地質儲量7409.71億立方米,累計探明10610.3億立方米,形成了四川盆地萬億立方米的頁岩氣大氣區。

另一方面,中石化(00386-HK, 600028-CN)繼涪陵頁岩氣田之後在頁岩氣勘探開發方面再有大突破,威榮頁岩氣田提交探明儲量1247億立方米,年內將建成10億立方米產能。

總而言之,中國目前已探明的能源儲量或不足以應付經濟發展需求,所以依賴於進口,這令中國的可議價空間受到限制。要解決這個魔障,需要從兩頭入手。需求方面:產業轉型,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降低對低效能能源的需求;供應方面:一方面加快拓展替代能源,通過技術升級和創新,提高石化能源的產量,另一方面完善基建設施,多元化進口來源,解決能源使用瓶頸。這幾年,我們的改善成績顯著。

雖然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尋找替代石化燃料的解決方案,但是在未來至少二三十年石化燃料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這個角色難以在短期內改變。這對於中國兩大石化企業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都是利好。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投資機會

中石油主要從事勘探與生產業務,也涉及油氣輸送以及煉製和銷售。從資產比重來看,勘探與生產是其主要業務,佔了總資產的33.95%。從收入來看,銷售業務佔了大比重。但銷售業務的利潤並不算太出色,一方面受成本制約,另一方面受售價規管所限,總體來看毛利率大約維持2-5%的水平。

其盈利主要來自上游的勘探與生產業務,該業務的成本取決於國際原油價格走勢,但需要注意的是中石油有一半以上的原油是供應給自己的煉油廠,而煉油業務受原油價格與國內成品油價的價差,以及成品油及化工品的銷售組合結構影響。也就是說,如果銷售佔比較大的產品提價幅度高於原油價格上漲幅度,則利潤率會得到改善,反之亦然。

國際成品油價格上漲一般都會帶動石油相關類產品價格上漲。以今年初的美伊局勢為例,今年以來(至2020年1月8日下午)原油漲幅大約3%-5%,取暖油和其他石化相關產品的期貨價也有所上漲,但漲幅都不及原油,不過燃油例外,價格大漲10%以上。如果勘探公司的成品銷售中燃油佔比較大,則利潤也較高。

中石油的汽油和柴油產量佔比較高,從目前的油價上漲情況來看,應該有利於其整體利潤率的提高。

中石化比較注重下游的煉油和銷售業務,原油價格上漲將增加獲取成本,所以其利潤率的改善空間或不如中石油。2019年前三個季度,中石油的原油產量達到6.827億桶,同比增長2.92%,而中石化期內的原油產量同比下降1.6%,至2.13億桶。

再來看煉油業務,2019年前三季中石油的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4.26%,至9.06億桶,中石化的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1.93%,至1.86億噸(約合13.43億桶),比較原油產量與加工量可以發現,中石化對外依存度較高,意味著其受到原油價格上漲的影響相對較大。

所以,就這波油市行情而言,中石油或更能受惠,這也是其股價被看高一線的原因。

總結

國際能源格局在悄悄變化,美國由第一大原油進口國變成主要的出口國,中東地區的議價力受到牽制。在如此環境下,中國需從能源結構上入手鞏固風險防線,例如新能源替代、增加天然氣用量、優化基礎設施等,目前這些戰略佈局均見成效。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石化企業,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未來仍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短期地方局勢引發的油價波動或不足以撼動全球能源市場的展望,供過於求仍將是石油市場面對的問題,這對於中石油和中石化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關鍵是如何佈局未來。

從短期來看,油價波動、國家管網公司最後資產結構權益安排的落實應會影響到這兩家石化企業的股價。長遠來看,油價很可能受供過於求影響而持續受壓。在低油價下,中石化或相對於中石油具有優勢。

在2018年的“港股100強”評選中,中石油排名第二,上升了四位,中石化排名第四,下跌了一位。在新的一年,中石油和中石化是否會再度換位?敬請留意。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如果行情要繼續向上這個指標就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