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拜登週一簽署的一項新的“買美國貨”行政命令,拜登政府將在美國組裝的新能源汽車取代現階段聯邦政府現有的車隊。而此項命令的簽署,可能跟拜登上任後就看好新能源汽車有關係,因為在上任的時候就明確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導致新能源汽車股票大漲。而此次的取代政府用車,美國汽車製造商也是反應積極,由此股價週一大漲4%,達到了880.80美元。
“變相”的鼓勵和支援新能源汽車發展
當拜登宣佈簽署“買美國貨”行政命令簽署以後,其實這一點還是比較欣慰的。因為除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等相關政策傾斜,還會上升到一個層面進行對應的鼓勵,這對於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來講,無疑是打了一注強心劑。但這也是基於新能源汽車自身發展的硬實力,所以才有一定的支援力度和魄力。
但是將新能源汽車全部替換掉現有的聯邦政府用車,這個魄力確實不可謂不強大。除了能夠儘可能地拉動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更重要的是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宣傳推廣”無疑是比較有正面影響的。試想,如果連政府單位都能夠使用新能源汽車,那麼民眾的反映就是新能源汽車是可靠和能夠保證安全的。所以,拜登這一決定顯然更帶有超前性。
而有些人還在為選擇“品牌”而發愁
當美國全部採用新能源汽車作為政府用車時,而有些人還在為選擇那些品牌而發愁。尤其是眾多的品牌,不知道是選擇國產還是選擇合資。因為選擇國產不相信技術,或者說沒有舒適性,但是選擇合資的還那麼對應的選擇空間比較大,不知道選擇哪一款。
所以,在大馬路上面出現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就是這個部門用這個車,那個部門使用另外一款車型。到了其他地方一看,各有千秋風采。大眾、奧迪、尼桑、起亞、本田、豐田等等旗下各種車型款式,當然還有奇瑞、長城等國產汽車,所謂是五花八門。還都是燃油汽車,更不要說過渡階段的新能源汽車,所以選擇的方向多了,也是一件比較苦惱的事。
國產新能源汽車發展和創新不能寄希望於扶持
當各個國家或者地區都在不斷調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佈局的時候,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還算跟世界接上軌道。但是整體而言,相關的一個補貼確實“害”了一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分地注重補貼而忽略自身品牌的發展,或者確實技術革新的前進動力,從而能夠為獲取最大的利潤才不得已造車等子虛烏有的花招。
而更重要的,打鐵還需自身硬,不要股票漲了一波就不知道姓什麼,這是國產新能源汽車現有的一個症狀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