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金融監管持續加碼,所有金融活動必須納入監管框架中,從網際網路貸款、網路小貸徵求意見稿、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到網際網路存款、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及近日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徵求意見稿,金融與科技的邊界日益清晰。科技不能越俎代庖,金融也不能坐享其成,科技不能挾壟斷之勢妄自尊大,金融也不能因力有不及而拱手依附。金融與科技應當基於各自的優勢和價值,形成職責清晰、地位平等、協同互補的新型合作關係。

網際網路公司的優勢在於高頻的場景覆蓋,以及場景下的線上獲客和流量經營能力,而基於場景運營和流量經營所沉澱下的使用者資料資源,則成為網際網路公司的法寶,這也是網際網路公司在金融科技合作中處於強勢地位的根源,因為掌握了資料這一關鍵生產要素。金融則是典型的低頻弱場景,長期風控文化下的創新能力不足,以及坐商慣性之下的使用者意識不強,以至於2013年以來在與網際網路公司競合曆程中處處被動。

面對網際網路公司的崛起,特別是對金融業務的蠶食甚至攻城略地,商業銀行也在奮起反擊。比如在場景建設方面,從工行的融e購、建行的善融商務,到民生的直銷銀行探索以及中小銀行的本地化場景服務平臺建設,商業銀行走過不少彎路,自建場景之路充滿曲折。

隨後,從工行建行等大行,到城商行、農信社等中小金融機構,開始探索與網際網路公司合作,一時間各種牽手新聞頻頻刷屏,網際網路公司也開始高喊金融科技合作與輸出的口號,科技金融搖身一變成了金融科技。

此前作為商業銀行自營能力探索的直銷銀行模式,也迎來了首張牌照批覆,這是金融與網際網路合作的典範,從此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入到實質性的資本和經營層面的深度合作。

此外,最典型的還有各類聯合貸款產品層面的合作,藉著零售轉型與普惠金融的東風,這種聯合貸的模式彷彿成了雙贏,既幫助中小銀行獲得了利潤,完成了普惠金融指標,還有力的證明了零售轉型的成效。對網際網路公司而言,則用更便宜的資金,撬動了更大的槓桿,賺取了更高的收益,最關鍵的是,藉由聯合貸款模式,獲得了更多使用者資料特別是徵信相關資料。

但表面繁榮之下,難掩風險隱患叢生。

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基調下,金融與科技、金融與網際網路的關係迎來關鍵轉折。不論是網際網路貸款新規,還是網際網路存款辦法,都重點強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自主核心能力,比如自主風控、自營平臺等。

巧合的是,此前一度暫停的直銷銀行牌照也豁然開閘,且一連批覆兩張,其中一張為商業銀行獨資經營。直銷銀行彷彿又迴歸到了商業銀行探索自主化的網際網路經營能力的初心。

筆者粗淺認為,隨著監管趨勢態勢的不可逆,金融與網際網路的關係,也將從嫁接式的外生性結合發展,向種子式的原生性萌芽成長轉變,自主化的網際網路經營能力探索固然曲折,包括自營場景、自營獲客、自營渠道、自主風控等等,但這是一個必須面對且不得不走的必經之路。

但今天自營能力的探索,已經不同於2014年的境況。移動網際網路正在邁向產業網際網路,C端流量的優勢正在讓位於B端賦能的價值,歷經多年,商業銀行也逐漸找到了網際網路運營的一些“獨門絕技”,最關鍵的是,過去網際網路以科技輸出之名行金融業務之實卻無拘無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筆者認為,儘管監管規則統一,金融創新必須納入監管之中,但商業銀行的場景經營和流量運營能力不足依然是天然的短板。相比於網際網路公司所擁有的豐富生活場景,商業銀行應該更加關注對自身金融場景的打磨,並不是只有生活場景才能算場景,日常轉賬交易、客戶資金管理、信用貸款申請等金融活動,本身也是一種金融屬性的場景,而且是商業銀行等持牌機構所獨有的金融場景資源,對這種金融場景的精細化打磨與經營,將成為商業銀行自營場景能力建設的重要一環。

此外,在流量運營方面,過去單純的採購流量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自營平臺的建設不僅是滿足監管要求的無奈之舉,更是築牢自身護城河的關鍵一招。相比於C端流量的觸點打造和流量獲取,商業銀行更應該抓住產業網際網路的機遇,發揮自身從事機構業務的經驗優勢,連線好B端企業客戶和G端政務服務甚至是F端的金融同業,透過服務B\G\F等機構客戶,帶動C端流量的獲取與經營。就像零售之王,也是在一體兩翼的框架下,實現機構業務與零售業務的融合協同。

從網際網路貸款到網際網路存款,再到使用者資料合規、產品銷售合規、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等,監管關於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框架已經日漸完善。過去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吐槽網際網路公司的監管套利,現在金融與科技的監管已經明確,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必須抓住時機,明確定位,強化自營能力建設,否則,沒有自主能力作為基石的業績亮點,終將是曇花一現。

9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GameStop股價火箭式飆升,是社交媒體的使用者們在操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