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精彩觀點

1. 找到好的驅動因素,可能就找到一隻或一群“牛”.

2. 不用擔心豬肉價格,豬價肯定會跌下來的;CPI明年1月份見頂之後將逐季回落。

3. 未來5-10年,最大的趨勢是科技突破。

4. 科技產業加速升級,消費行業集中度提升,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背景。

5. 從2020年開始成長股機會顯著超越價值股機會。

6. 全球研發投入前2500個企業裡,中國企業佔483家,這些中國企業的年研發投入平均增速20%,遠遠高於美、歐、日。

7. 5G的投資時鐘就是這樣的,前面搞硬體,後面搞軟體,我們就是這麼投的。產業鏈投資將從上游的基站硬體,轉向流量設施及後期應用。

8. 新能源汽車整車環節競爭太激烈,我們並不是特別看好,這個行業不是說未來沒有贏家,是你現在根本不知道誰是贏家。但是核心零部件是確定的,全世界也就只有那麼幾家。

9. 外資對A股的興趣要比指數高得多,雖然MSCI指數什麼時候納入A股100%或許還難以確定,但是外資加速流入這個趨勢肯定是不變的。

10. 未來資產配置一定會從房地產向資本市場轉移,美歐日都是這樣的。

以下是演講實錄:

江暉:大家好!我來向大家彙報一下我們2020年度的年度策略。我們年度策略名字叫"產業加速升級,成長股長期牛市來臨",這是非常樂觀的一個題目。

一、 星石投研體系的兩大特點

在彙報之前,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投研團隊和投資方法。

統一方法下研究成果可複用性強

我們投研體系有兩個最主要的特點,一個是採用多層面驅動因素投資方法,第二個是投資決策委員會領導下的多基金經理制。

第一個特點,我們有40人左右的投研團隊,統一使用一個多層面驅動因素投資方法,好處是什麼呢?就是研究成果可複用性很強,就像軟體公司一樣,程式設計師編了各種各樣軟體,但是如果它軟體模組可複用性強的話,軟體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我們採用同一個方法以後,每個人各司其職,有的研究巨集觀,有的研究醫藥,有的研究科技,因為是同一種語言,等到大家研究出來以後,交流非常容易,研究結果可以通用。

如果一個投研團隊,他有這裡招來的人、那裡招來的人,有的人偏好成長投資,有的偏好價值投資,各講各的,那這樣的話,每個基金經理既要研究巨集觀,也要研究行業,還要研究公司;既要研究成長行業,也要研究消費行業,效率會非常低。

所以我們最大特點在這一條,就是我們用同一種方法研究的成果可複用性強,會形成一個非常強大的投研合力。這是第一點。

多基金經理制有助於挖掘更多優質標的

第二點,投委會領導下的多基金經理制,我們投委會進行行業優化和類別優化的決策,在決策基礎上,10名基金經理獨立進行決策,所以說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它可以突破個人能力圈。比如說一個基金經理,只能研究明白30個股票,但是我們基金經理多了以後,我們會發現很多很多特別好的股票。

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好股票多的買不過來,不知道拋哪一個。所以說多基金經理制下,我們會挖掘更多的優質投資標的,追求一個更好的投資業績。

我們的方法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去尋找驅動因素,公司層面驅動因素、行業層面驅動因素、巨集觀層面驅動因素,不管找到哪個驅動因素,很可能意味著會帶來牛股,一個或者一片牛股。

我們的投資流程就是三個部分:

第一個,大家可以進行價值選股,通過公司層面尋找驅動因素。

第二個,投委會每個月會開策略會,進行行業優化和類別優化。

第三個,經過優化以後,我們投資組合會在統一的大的策略下,10個經理各司其職,各展其能。

二、 2020年度策略:產業加速升級,成長股長期牛市來臨

我們2019年策略報告題目是“復興牛市醞釀,科技類別領先”。

2019年一年的行情確實也是這樣的,以科技類為主的非週期成長股漲了很多,大盤也漲了很多,科技股漲的更多。大盤滬深300漲了29%,創業板指數漲了38%,因為創業板指是代表科技股的指數。我們始終保持高倉位運作,重倉投資了科技、醫藥為主的成長股,相對而言看的比較準。

(一)政策持續寬鬆,經濟逐步企穩,企業盈利改善

第一部分巨集觀經濟形勢。剛才楊行長也給大家解讀了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我們是從平時日常的跟蹤來看問題的,我們認為政策持續寬鬆,經濟逐步企穩,企業盈利改善。

明年貨幣寬鬆條件具備,中國會跟進全球寬鬆

2019年全球進入新的寬鬆時期。主要是以美聯儲為代表,因為美聯儲是世界的第一央行,美聯儲已經降息三次,看下面的圖,它前面都是收表的,最後兩個月開始放表了,預計2020年一年都要放,所以全球進入一個寬鬆週期。

圖:美聯儲、中國央行2019年以來貨幣政策寬鬆情況

我們中國也寬鬆一點點,但是沒有美聯儲寬鬆,為什麼?主要是豬通脹影響,因為豬價漲了一倍,所以說CPI升到了4.6%,所以說寬鬆受到了豬價的制約。

那2020年是什麼情形呢?首先通脹國家很重視。出臺一系列措施,馬上就見效了,你看能繁母豬存欄,甚至包括到生豬存欄,三個月就翻正了。這是歷史所罕見的,因為能繁母豬,一般領先生豬半年,但是我們國家執行力很強,就這麼翻正了。所以說不用擔心豬價不跌下來,肯定會跌下來。2020年我們假設豬價最高的是26塊錢一斤,現在是20塊錢,如果假設年底豬價還是20塊錢一斤的白條豬的價格,CPI大概在1%,2020年1月份漲5%,年底是1%,所以通脹就解除了。

我們認為在政策作用下,豬價不止扯平,2020年豬價會跌,假設要15塊錢,那可能就負1%了。所以說2020年通貨膨脹全部迎刃而解,根本不用擔心,也不用擔心1月份到5%的事。我們認為2020年的貨幣政策是全面寬鬆的,寬鬆條件都具備了,我們會跟進美國的寬鬆。

當前中美利差是非常高的時候,而我們豬價下來以後,中美利差就縮小,說明我們降準降息空間就大。這樣寬貨幣會不會向寬信用傳導?因為現在實體經濟沒錢傳導不過去,現在信用利差很高,但一旦貨幣寬鬆以後,信用利差自然會下來,向信用傳導也是完全可行的。

所以2020年我們認為是一個相對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因為今年經濟工作會議講 “靈活適度”,比去年的"鬆緊適度"更寬鬆,預計財政政策還會繼續發力。

地產政策因城施策,你這個地方能多放一點就放多一點,但是如果你放過了就會收回點。但是如果房價跌了,可以適當放鬆。所以整個來說房價的政策也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比較好的,不會那麼差。

剛才講的內需,內需各方面來看都是好的,再看外需。

2020年11月份之前,有一個寬鬆的股票投資時間

現在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字達成一致,在2020年11月份美國選舉之前,預計將處於平靜期,所以說我們有一個非常寬鬆的股票投資時間。

美國降了三次息,他們的PMI指數也是見底回升了,再加上外部環境緩和,所以2020年歐美日經濟會回升。中國自然也是好了,也會回升,所以全世界來看明年經濟應該是回升的。

內外需企穩,有望迎來補庫存、補產能週期

剛才看到內需外需都穩了以後,前一段時間,貿易摩擦以後,2018年、2019年都是去庫存、去產能,壓力很大,現在去庫存去得很低了,馬上迎來了一個補庫存週期。你看11月份的工業增加值,突然上漲到6.2%。為什麼這麼厲害?因為馬上補庫存了,因為國際國內形勢都好了,企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補庫存。

後面還會補產能,因為這幾年企業都不敢投資,形勢好了以後,至少補充到一個平均水平。總的來說,補庫存、補產能下,PPI也會回升,所以說整個企業盈利就會改善。

第二方面來說,剛才講的是週期性行業,還有成長性行業,以科技為主,新一輪的科技週期在興起。5G、雲端計算這些需求帶動都非常厲害,全球的網際網路巨頭、資本開支都已經見底回升了。你看2019年三季度投資已經見底回升了,這三大運營商,因為5G投資所以回升了。所以整個科技的投資週期,新的一輪也要開始了。

下面我們小結一下巨集觀經濟形勢。

第一,豬肉通脹可能見底了,2020年估計1月份是CPI最高點,然後一路下滑。在這個基礎上就會有政策、逆週期調節,如果你不調整就會通縮了,所以逆週期調節,財政、貨幣、地產政策全部寬鬆。

第二,廣譜利率下行,它會持續下行。

第三,外部環境也趨於緩和。

在這三個因素下,巨集觀經濟完成階段性觸底。有可能在2019年11月份,有可能在2020年1月份,總的來說已經在觸底了。

我們的方針並不是要搞“大水漫灌”、搞刺激政策,而是要高品質發展,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講了堅持高品質發展,這是第一條,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因為我們面臨的環境是這樣的,美國要搞貿易摩擦,美國主要考慮遏制我們的高階工業製造,但我們是非搞不可,我們要變成一個發達國家必須得搞高階工業製造。這是我們對巨集觀經濟的分析。

(二) 科技產業加速升級,消費行業持續集中

第二部分講產業邏輯的分析。我們認為科技產業加速升級,消費行業持續集中,這是我們中國當今最大的一個經濟形勢。

未來5-10年,最大的趨勢是科技突破

從未來五年來看,我覺得GDP上去是不可能的,到6%就不錯了。美國包括全世界能上去嗎?保持就不錯了。

你唯一能看到的最大的趨勢就是中國高科技突破。就是我們的高科技逐步突破美國、歐美的水平。我們要搶他們的飯碗,他們要保飯碗,所以他要不斷打壓我們。所以我們已經看到未來的5年、10年,最大的趨勢是科技突破。

我們為什麼這麼搞?這很簡單,就是我們高階產業面臨巨大的外部壓力,因為我們要突破,美國壓制我們。雖然貿易談判談成了,好像他又要禁止高科技技術出口這些東西了,所以競爭是源源不斷,是貫穿未來的。但是我們國家必須得通過出臺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產業基金、稅收、金融支援等,比如銀行向這些高科技企業提供貸款,股票市場設立科創板,創業板不久後也要可以註冊制等,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啟用,包括給高科技企業減少個人所得稅,給他們更好的待遇,國家會出臺一系列措施,在支援高科技發展。

我們有沒有基礎呢?我認為是有的。

首先我們中國有個巨大的人才紅利。為什麼呢?目前我們大學以上學歷的大約有1.15億人,其中理工科人才接近一半,總人數居全球首位。如下有一張圖,就是科學與工程學士學位人數,我們有1600萬,美國只有700萬,日本只有300萬,這才到統計到2015年還是2014年。現在的話,我們可能人數是美歐加起來的全部。所以我們已經具備長期的基礎。從大學擴招開始,我們積累了這麼多年。

圖:中美日科學與工程學科學士學位人數(千人)

直接的效果,就是我們的工程師工資遠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以軟體公司為例,我們的月薪只是歐美的七分之一。

改革開放是怎麼取得偉大成就起來的?就是我們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中國農民工工資是同等類別的幾分之一,所以我們把中低端的產業鏈全部移到中國來了,擊敗了全世界所有的地方,因為我們農民工太便宜了,太勤勞勇敢了。

我們現在再進入高科技發展有什麼基礎呢?就是這些廉價的工程師,比美歐的加起來數量還多,我們的成本只是他的七分之一,這麼便宜。所以我們必然會大踏步的、快速的把他們的“飯碗”搶過來。

其次國內市場非常大,你只要技術突破了,馬上就能應用,高鐵是典型。

再有大飛機,美國波音為什麼老出事?他們很著急要更新換代、提高一些效能,但人才跟不上。中國的大飛機開始起來了,我們自行研發的C919已經試飛成功了,未來我們的價格大概率比他們低得多,那波音公司怎麼辦?空客公司怎麼辦?壓力很大,這都是我們中國人的“飯碗”,所以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前景,就未來10年高科技就是我們的前景。

第三科技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尤其美國打壓華為以後,全國人民達成共識,從黨中央到企業到個人,必須得搞自己的核心技術。在之前我們的研發投入一直在增加。全球研發投入前2500個企業裡,中國企業佔483家,這些企業的研發投入平均20%,遠遠高於美、歐、日。在這些背景下,我們的產業結構持續升級,我們在全球的地位越來越高。我們高附加值產業佔比上升速度很快,所以說在顯著的產業升級。

我們找了一些技術突破的案例,我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比如說手機晶片。自給率顯著提升,美國打了華為兩年,效果怎麼樣呢?華為最新推出華為Mate 30Pro中國產晶片佔比達56%,而且只有兩款晶片用了美國晶片,其他的都是歐洲、日本、南韓的。

面板行業。2011年的時候,我們的高世代線只佔全球總產能的1%,2018年到43%,南韓馬上退出了,我們馬上就要超過50%了。

通訊行業。4G的時候,美國人最厲害,佔比最多。到5G的時候,中國最厲害。

伺服器,華為研發的鯤鵬920是基於ARM系統最好的效能的伺服器。它還推廣鴻蒙OS系統,雖然手機上還不能用,用在電機上,它很快就會普及了。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也是這樣的,全球64%的動力電池在中國,這個行業才剛剛開始,以後很有可能就是100%在中國。特斯拉到了中國建廠以後,他明年可以降價20%,如果不在中國成本很高。

剛才講的科技,我們是蒸蒸日上,這是我們最看好的。

消費主要看行業集中

消費也挺好。消費主要的特點是行業集中。比如說空調上,產能很集中,集中以後,可以看到它的利潤持續繼續上升。其他消費行業也是一樣的。

化妝品。我們文化自信了,開始用中國產化妝品,可能還沒達到那麼高階,比如蘭蔻2000塊一瓶,我們中國有企業能上500塊一瓶的,但也有可能會搞到1000塊。中國產品牌的份額已經從7%上升到14%了。

運動服飾,前6家佔60%,快遞行業,前8家佔80%了。行業集中以後,它的資本回報率會顯著提升。所以消費行業主要是看行業集中,它的ROE在持續提升。

剛才講的產業,科技產業加速升級,消費行業持續集中。

(三)資本與產業共振,成長股長牛來臨

2020年行情我們還是看好的。其實廣大客戶都沒進來,科技產業升級過程要5-10年,所以成長股的長期牛市是可以預期的。

“房住不炒”+廣譜利率回落,權益資產是各方資金的長期選擇

第一個是廣譜利率下去,因為降準降息了,美聯儲也寬鬆了,這是可以看到的。

第二個就是資產配置。中國的資產配置,尤其是個人資產配置,房產要佔300萬億,而股市只有50萬億,6比1,這在全世界都少見,美國是1比1。房地產以前是有很多好處的,也不用收房產稅。買了以後空著,就賺錢。但是漲這麼多以後,再要漲有一定難度了,所以資產配置必然會由房地產向股市轉移。因為以前美、歐、日都是這個趨勢。

第三個是從金融機構來看。因為類固收產品是收益穩當,5個點10點都挺好,但是長期來看要維持也挺難,如果廣譜利率下去以後,恐怕就維持不住了。維持不住以後,大家就願意冒點風險來做股票,因為股票賺的多,所以說整個金融機構資產配置會向下移,以某種程度會向權益類資產轉移。

此外,居民配置也會逐步由房地產向金融資產遷移。日本以前也這樣也有這麼個圖。

圖:日本居民資產配置變遷

還有一點就是外資配置A股會增加。外資配置A股是因為有MSCI指數權重,前面達到5%、10%,剛剛達到20%,配置比例挺高的。2019年11月26日,納入指數以後,本來以為已經到此結束了,但是你會驚奇的發現,11月27日以後,每天外資流入的還很多,說明外資對中國的資產的興趣比指數還要厲害。以後必然會增加更多,什麼時候到100%我不知道,但也許5年,也許10年,但趨勢是不會變的。

海外經驗:產業升級催生科技長牛

科技產業升級的大趨勢下,我們認為你可以看看外國以前怎麼樣,這是我們的未來。

美國人90年代資訊化革命催生了一個十年的科技牛市,因為美國的資訊化網路化的時候,納斯達克指數遙遙領先。

日本1967年到1987年最輝煌的時候,在產業升級,它也叫產業結構調整,那二十年,以通訊業為代表的科技行業漲幅領先。

所以中國也是一樣的。從2020年開始成長股指數會顯著超越價值股指數。

我們小結一下,利率環境好,廣譜率下行,融資集中,科技類因為既有政策方面支援,也有產業週期向上行的趨勢,所以科技類最好。

消費也不錯,因為它是行業持續集中,越來越集中,ROE會提高,消費類也不錯。

週期類的機會,如果房地產還好的時候,週期會漲。如果房地產不好的時候,也會波動。

所以這裡有一個排序,科技、消費、週期。

(四)看好三大板塊

我們重點看三大投資機會。第一5G產業鏈,第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第三醫藥。還有一些,但是主要來看是這幾個。

(1)5G產業鏈投資將從上游的基站硬體轉向流量設施及後期應用

我們在進行每一個產業投研的時候有一套方法。比如說5G產業鏈,會梳理一個投資時鐘。因為2019年的時候才開始建基站,所以說開始的時候,先從5G基站,所以基站的股票都會比較好。後來到2019年年底的時候,他可以拿5G手機了,終端狀態越來越多。所以跟它相關的元器件都很好,最近電子漲了很多。再看2020年,往5G流量走和5G應用走。

5G流量上,現在我手機開通了5G訊號,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沒有,但2020年肯定會鋪開了。有訊號的地方,速度顯著的比4G快。5G的流量基礎設施非常厲害,持續爆發,因為流量會越來越多。隨著5G基礎設施完善,流量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多。

5G應用上,會推出各種應用,有的應用可能我們也不知道,因為4G的時候來了抖音。5G的時候也不知道有什麼應用,但是我們先找一些可以投資的應用出來。前面先搞硬體,2020年就搞流量和軟體,所以我們在5G上的投資基本上按照這個思路走。

第一個5G流量。南韓當時就是5G推出以後,很快幾個季度,原來8個G的流量變成25G,翻了三倍那我們中國也一樣。所以流量這個東西會特別厲害,它是運動式爆發的。流量會帶動網際網路公司資本開支,那流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會迅猛推進。

第二個5G應用。5G上了速度以後,肯定會有各種各樣應用,有的應用可能還不知道,比如最簡單直觀的VR、AR,原來是平面的視訊,現在可能變成3D的。視訊會推出很多新的東西,互動的東西更多了。還有云遊戲,最近比較火,不需要主機,都是在雲端,所以說這些應用會非常好,可能會率先爆發,這類股票明年可能會比較好。

後期爆發的會有物聯網、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更為高階的應用,比如說最簡單的是自動駕駛,需要去重點關注。

(2)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主要看好確定性更高的核心零部件

新能源汽車2019年二三季度的時候不太好,因為補貼退坡了,一下從補75000變成補25000了,所以銷量一般。但是在四季度的時候又表現比較好,是因為全世界在推新能源規劃,因為新能源以後必然代替油車。

海內外趨勢反映新能源汽車產業長期成長空間廣闊。國內政策持續護航,海外電動化提速,現在需求進入放量期。

中國的規劃是到2025年要翻5倍,2019年是120萬部,到2025年是600萬部。年化增速30%——什麼行業會跟你說,年化可以增30%,要搞6年呢?所以說這個行業特別好。

海外也是一樣。德國、美國都在加大補貼,BMW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車上到30%,福斯要到2030年達到40個品種,推了很多新款車,所以新能源車爆發是必然的。

我們怎麼投新能源汽車?首先是整車環節,我們並不是特別看好。所有的新能源車上了這麼多,競爭很激烈,整車製造方面你也不知道誰是贏家投入下去,確定性很差。

但是有一個地方很確定,就是核心零部件。因為核心零部件是寡頭行業,全世界就那麼幾家,而且核心零部件的產業鏈全在中國。從動力電池,到隔膜等一大堆零部件,中國產核心零部件公司競爭能力又強,技術又在全球第一梯隊,溢價能力又強,已經進入海外巨頭供應鏈,將全方位受益於終端需求回暖。

即使2019年二三季度不太好的時候,這些零部件企業,現金流、利潤都很好,所以我們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

(3)醫藥生物行業關注創新藥、高階仿製藥以及醫療服務方面的投資機會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醫藥行業或將迎來10年黃金時期。大家看在1970年的時候,日本老齡化的比例是7%,當時醫療衛生的支出佔GDP的比重大概是4%多,不到5%的樣子,而到2015年,日本的老齡化水平達到了27%,再看醫療費用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翻了差不多一倍。

這是整個醫藥行業的巨集觀背景,接下來我們看看我們對醫藥行業的投資思路:

首先是仿製藥與輔助用藥,這個行業的目前競爭格局非常分散,低端產能也比較多,議價能力比較弱,基本上是價格戰,醫保一招標,價格降80%,那就沒法玩了,掙不了錢。所以我們並不是特別看好。

品牌中藥因為它自己有品牌,還是有一定的壁壘的;但是他沒有進醫保,所以整個增長很慢,我們也不是很看好。

我們比較看好的是創新藥與高階仿製藥:創新藥只有一個,高階仿製藥有的時候一個,有的時候兩個,有的時候三個,在醫保價格談判的時候會非常有利,它雖然降到一半的價錢,但換取了全部的市場,對他們非常有利。

我們更看好醫療服務,隨著老齡化加劇,未來需求將會持續爆發,優質供給嚴重不足,量價齊升。尤其是民營企業,它擴張快,價格便宜,服務又好,它的需求會爆發。有的公司可能漲得太多了,我可能會換換,找新的公司再投。標準化複製能力強的,依託於技術或資金的優勢,規模以上的好的連鎖醫療企業,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工程機械:2019表現不俗,2020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