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19年,A股是期中盤整、頭尾上行的一年。很多投資者在這一年獲利頗豐。在大家競相晒出自己賬戶成績單的同時,2020年的二級市場也隨著央媽的降準大禮包拉開大幕。

那麼,在2020年,我們普通投資者需要做好哪些準備,使賬戶收益更上一層樓呢?本文將從戰略、選股、倉位和操作這幾方面給出建議。

戰略上以結構性牛市為主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新證券法”),將於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它對市場的一個深遠影響是——出現以往全面牛市的概率將越來越小,而換之以區域性個股的結構性牛市。

值得注意的是,新證券法明確分步推行證券發行註冊制度。市場千呼萬喚的註冊制,這回真的要來了。我們認為,分步實行註冊制將在長期對A股產生以下兩個遞進的影響:

(1)資金將聚集於頭部企業

實行註冊制、放寬IPO門檻將導致更多企業選擇公開募股的方式融資。因此,將來A股市場一定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即資金有限、籌碼過量。彼時,資金將更加趨向業績穩定、經營合理的頭部優質企業,而大量經營不善的小上市公司將逐步被資金拋棄。這促使市場自我形成優勝劣汰的正迴圈機制。

(2)加快“去散戶化”程序

在資金向頭部企業聚集的過程中,缺乏金融專業知識的普通投資者將越來越難以生存。這將迫使大量普通投資者逐步退出市場,將資金交給更為專業的機構(公募、私募、信託等)進行打理。機構資金對於股票的選擇更加專業和刁鑽,會更多地集中於質地優良的股票資產。

由上圖1可見,目前A股的個人投資者比例仍然佔據50%以上。反觀美國的資本市場,根據彭博研究報告,從20世紀40年代至今,美國的個人投資者比例從90%下降到了6%。對比看來,中國市場的去散戶化過程還遠未結束。

正因為市場將經歷上述資金聚集和去散戶化的過程,可以想象,未來的市場不再有全面牛市,而是聚焦於好公司的結構性牛市。

普通投資者也很難再像以前一樣,在牛市來臨時隨便買入股票都會賺錢。未來的A股市場對投資者的選股能力要求將會越來越高。

選股上靠攏優質資產

對於選股信心不足的投資者應該怎樣選擇投資標的呢?筆者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擁抱核心資產

今年第一天,同花順與資料寶聯合釋出了2020年《A股核心資產50 強》,從市值、股價表現、業績等方面選出全市場50只優質股。在過去的一年,這批股票平均上漲超60%,大幅跑贏市場。這批股票以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為首,是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筆者認為,這些上市公司經營壁壘厚,業績根基牢,且市場關注度高,資訊相對透明,非常適合長期持有。對於投資分析能力不足的普通投資者,在這些優質股票回撥時不妨配置一些。

(2)選擇指數基金

如果不想持有個股,那麼指數基金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指數基金通過跟蹤指數進行被動的倉位配置。其優勢在於,投資者可以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而不必擔心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

在選擇指數基金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跟蹤整體市場的寬基指數,如滬深300ETF,或者選擇通過相關指標篩選出來的SmartBeta型基金。如果投資者看好某一行業,也可以選擇跟蹤該行業的場內或場外基金。

(3)迴避題材概念

2019年,從年初的東方通訊到年底的漫步者,股票價格無不呈現翻倍若干的走勢。而這都是資金炒作出來的。在市場開啟上漲波段的時候,很多股民被這兩隻股票的巨大漲幅所吸引,從而在相對高位入場,彼時股票價格反而大幅回撥。所以,筆者建議,普通投資者不要參與這種題材概念股的炒作。因為,普通投資者在資訊、資金和時機把握方面往往處於相對劣勢的地位。

綜上所述,在選股上,投資者要儘量選擇質地優良的股票,或者跟蹤一籃子優質股票的指數基金,同時迴避題材概念股的炒作。

倉位上以防守為主

在2020年的倉位部署上,筆者建議以防守為主,具體而言,在半倉左右根據市場行情調整為最佳。

2019年滬深300指數的漲幅錄得36.07%,為近十年第三大漲幅。毫無疑問,可以用表現優異來形容。但是,2020年能否延續這樣的漲勢,還得打個問號。

如果放大近十年的行情,2019年上漲的驅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對2018年估值的修復。2018年末,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是10.38倍,而2019年末則是12.73倍。具體的市盈率變化參見圖2。

如上圖2所示,2018年年底的估值處於十年曆史資料的20%分位以下,是明顯的低估;2019年末滬深300的市盈率已經處於50%分位上方,屬於估值合理的區間。

通過上述分析,2019年的行情很大程度屬於估值修復。在2019年初實施重倉甚至滿倉的策略是合適的。而2020年要持續上一年的漲勢就會出現估值溢價。作為普通投資者,在倉位佈局上,若寄希望於估值出現泡沫而加大倉位就不切實際了。因此,2020年實施半倉左右的倉位策略為最佳,迴旋餘地也較大。

操作上降低交易頻率

在2019年平穩的行情中,仍然有不少投資者發生了實質性的虧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頻繁交易所致。

當股票發生波動時,信心不堅定的投資者容易進行盲目的止盈止損或者追高殺跌的操作。頻繁的操作對賬戶收益是隱形的殺手。筆者認為,將來的市場波動將逐步趨緩,從而不再適合較高頻的操作。其原因有三:

(1)引入長期資金

當前,監管層持續疏通各方面渠道,大力引入長期資金。2019年以來,MSCI、富時羅素、標普等指數先後擴容納入A股,國際資本正“跑步”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同時,監管部門通過放寬險資入市限制、推動養老金入市、鼓勵MOM等多種型別基金上市等手段,加大機構投資者的市場參與比例。這些長期資金不斷流入A股,在長期對市場將起到穩定器的作用。

(2)完善考核機制

目前,國內大多數公募、私募基金對其業績仍舊延續“一年一考核”的方式。此項制度已越來越被詬病。一年一考核會迫使機構資金為保排名而在年尾提前賣出兌現收益;彼時,個人投資者又抱以觀望態度較少參與。這使得市場在年末往往交易量偏小、下行動能較大。目前,監管層正在研究將“一年一考核”改為“三到五年一考核”的模式,從而錯開考核期,穩定市場做多預期。

(3)豐富對衝工具

2019年4月22日,監管層通過降低手續費、取消單個合約手數上限等措施進一步降低股指期貨的交易限制;同年12月23日,滬深300ETF期權和滬深300股指期權正式上市交易。這些措施旨在豐富市場的對衝工具。以往,在對衝工具缺乏的情況下,大資金只能通過賣出股票來回避市場下行,這對市場造成了自我強化的負反饋效應。以後,對衝工具逐步完善,大資金就可以通過對衝來回避下跌,從而將股票資金更多地留在場內。同時,這對市場下跌也起到了緩衝的作用。

反觀更為成熟的美股市場,由於各項制度健全、金融工具完善,其波動要比A股市場小很多,具體見下圖3的上證綜指與標普500二十年走勢對比圖,圖中紅色曲線為上證綜指走勢,藍色曲線為標普500走勢。

由上圖3可以看到,美股這二十年來雖然經歷了兩輪泡沫(網際網路泡沫與次貸危機),但還是在低波動中走出牛市。對比而言,上證綜指收益雖然十分接近標普500,但劇烈的震盪迫使投資者頻繁交易,反而容易帶來巨大虧損。以後,A股將逐步趨同於低波動的美股,彼時,最好的操作策略就是不操作,然後牢牢守住這“穩穩的幸福”。

結語

綜上分析,2020年的股市搏殺,或許需要適當下調預期收益,在倉位和操作上以防守和低頻為主。同時,牢牢守住優質資產,耐心持有。

古語有云:知而慎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雖然1月份的A股漲勢喜人,但作為理性的投資者,有必要看到“估值溢價”這堵危牆,做到謹慎小心、步步為營,這樣方能使我們的賬戶收益穩中有進,細水長流。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李嘉誠10000億投資英國 現在追悔莫及 24億回投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