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代還軟體,對於APP代理運營者,這是低成本,快速賺錢的工具;對於使用者,這就是風險極大的坑。
什麼是信用卡代還軟體:可以對信用卡自動刷卡、還款的一體的,智慧APP軟體。
完成刷還的原理:信用卡賬單,只要是還款一部分,就計入已還賬單;而剛還款的金額,立即就可以用來消費。
此類APP,就是利用這個規則,用少量的資金,大量的重複小額還款。
預存少量的金額,在信用卡賬單日後,通過不斷的還款、刷出來,重複操作,以求平掉信用卡賬單,達到還清賬單的目的。
代還賬單
此類交易,商戶型別:1、均是網路消費,走的都是網路支付通道
哪怕名字看上去再真實,都是使用者熟悉的商戶,那多數也是騙人眼睛的,銀行系統識別看的是程式碼,它不認漢字;而傳統的銀聯刷卡交易,需要走線下銀聯通道,需要信用卡晶片、磁鐵等標示認證,需要線下的收單機器。
2、商戶的費率很低
很多APP在用0費率商戶,良心一些的,最多隻是0.25%的費率。
也就是說:使用代還軟體,商戶品質很差,髮卡行賺錢很少,甚至沒有。
軟體是怎麼開發、運營的:首先要有APP軟體:
APP可以先複製別人的,然後自己改裝,也可以請人修改定做,有專門做這行的人,幾千元就可以搞定了。
也可以用別人的通道,換個自己的名字,這叫貼牌。一般用誰的通道,誰從中賺錢,他們會給你提供一條龍服務:包括APP製作,教你運營等。
支付通道:
貼牌的省心,別人談好了,直接用就好,只需要繳納一定的錢,或者拿出一定的流水分成即可。
自己開發的APP,自主性強一些,這樣需要自己去談通道。支付公司很多,他們存在把通道下發給其他機構的現象,找到這些有被下發收單許可權的機構,用他們的通道,談好價格,至於價格高低就看實力與本事了。
運營中需要注意:一段時間就要換個名字,其中太多的不合法行為,這都是怕被查的。
別想多了,這樣做是違法行為,之所講出來,解釋的這麼詳細。目的還是為了能講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
利潤點在哪裡:利潤在於:收取客戶費用與自己結算成本的差價,然後以及各種隱形的費用,刷卡費用、還款費用、單筆費用、集資收益等。
1、使用者完成一次交易,刷卡成本價在0或者0.25%左右,收客戶0.85%;
2、還款一次0成本,就是轉賬,可制定想要的收費;
3、也可以再加上單筆成本,一個賬單往往需要30次以上的交易,一般的每次交易加2元左右。
4、裡面可以非法集資客戶的資金,這也可以賺錢。
5、最後就是,可以隨意的刷取使用者的資金,可以全部刷光客戶的資金到自己的賬戶。
綜上,對於代理商,確實是成本很低的收益很高產品。否則也不會有人願意去做,畢竟,違法的代價那麼高。
就像看刑法一樣,每一樣寫入的操作方式,都是賺錢很快的路子。
對於使用者,有什麼吸引力:不用攜帶機器,APP方便,使用簡單,操作便捷;讓客戶用小成本解決更大的事情;
節省時間與精力,省事省心,可以短時間逃避負債的現實,往往是,促進使用者選擇的使用的,最大原因。
對於使用者的壞處,可就比較多了:1、 成本高
往往完成1萬的賬單,需要100元以上的成本,一般最少的也要80元以上。
相比有信用卡積分的交易,也損失了很多的信用卡積分。
2、 商戶品質不好
而且都是網路消費,往往用上一段時間,髮卡行不賺錢,感覺客戶有風險,就會對信用卡進行封卡降額處理。
3、 封卡後的風險
封卡降額後,若是沒錢還上,使用者需要面臨逾期、非法套現、金融詐騙等。
4、 使用這類APP,TX屬於違法行為。
但是現在用的人比較多,也比較隱蔽,一般也難以較真,很難真的給治罪。
5、 盜刷風險
使用此類,需要提交信用卡的卡號、密碼、簡訊驗證碼、信用卡的安全碼(CVN2)等資訊;還要上傳身份證、手持身份證等證件。
這樣等於自己的錢完全交由陌生人管理,有隨時被盜刷找不回來的風險。
6、 盜刷後,錢難追回
代還APP盜刷後跑路的,已經不在少數。由於其隱蔽性,很難找到其人;盜刷後可以報案,但是盜刷的錢,很難追回來。
7、 後期還款壓力
短期內把大量資金交給了APP運營者,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不管用什麼方式,借來的錢,都是要還的,而習慣了短期不用還,以貸養貸,手裡沒有還款資金,這對使用者來說,就是自個埋了個地雷,早晚要爆炸。
8、 使用中也有逾期風險
APP說是智慧,也會經常遇到交易失敗,打款失敗等現象。一旦交易失敗導致制定好的還款計劃不能執行下去,而使用者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會使信用卡不能及時還款,會造成信用卡逾期。
對於社會的危害:1、 首先危害的,就是銀行、銀聯的利益,信用卡交易費率變低,以及鉅額的各種手續費他們也賺不到。
2、 若是大量的人辦卡用來TX,而不是用來購物消費,會使得髮卡逾期風險加劇。
3、 長久使用,會培養大量的信用卡負債人員,對於個人、銀行來講,這都是雷,一旦爆炸,多方都會損失。對金融圈生態平衡,有著很大的威脅。
4、 通過此類APP,衍生了很多其他違法行為,比如:非法經營、傳銷、非法集資等。
再次強調:在法律上,TX、代還、虛假交易等都是違法行為,儘量不要接觸的為好。
危害
現在,此行業面臨的現狀:表面上的客戶體驗好,有社會需求,利潤厚,各方面的需求,促成了這個產業的發展。
而從2017年代還軟體的出現,到現在的形成一定規模;由於多數通過網路傳播,難以找到發起人,其隱蔽性太強;大量的無知從業人員,龐大的客戶群體;都導致很難大範圍的真正的去查處治罪;很難管理。
見過官方多次發聲:大力治理,代還APP。要一定時間內,清除多少。結果是,一段時間清除幾百個APP,抓獲一批人。而軟體複製,通道的嫁接,換個名字後,就像雨後春筍般地,很快又出現。使用者群體還在,就難辦,很無力。
抒發感慨:從事支付行業多年,看著代還軟體的出現、崛起、到現在;甚至在早期(APP啟用使用收費,啟用碼賣幾百元的時候),還嘗試代理過;好在那個時候軟體不成熟,漏洞太多,加上感覺合法風險較大;沒敢真正去做。
看到了太多因為用代還軟體封卡降額的,太多因為用卡導致黑戶限制出行的,甚至網上有太多因為負債暴雷,導致自殺的。
而使用者就像,死了一批產生一批,感覺是永遠也不會消失,前赴後繼的。
對於運營者的洗腦方式、使用者的無知、環境的需求、對正常行業經營的打擊,以及現在的局面,總感覺很無奈,很無奈。特別是,使用者的無知無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