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70年前,新中國發行的第一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規模僅2億分(注:“分”為特定計價單位)。而今,中國國債市場託管規模已達15.2萬億元!

中國國債發展史,是一部助力中國經濟騰飛的歷史。70年裡,從人民公債、國庫券到國債,不同階段的國債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血液。

中國國債發展史,是一部老百姓的投資史。70年裡,老百姓從中獲得了持續不斷的財富增值保值,享受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紅利。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託管規模已達95.1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已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重要的“中國名片”。

助力中國經濟騰飛

“請買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增一分力量買一分公債”、“踴躍購買折實公債”……

1950年初,全國許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類似的標語。當年1月5日,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正式發行。

作為新中國第一筆債券,為避免受物價波動影響,公債的募集和還本付息均以大米、麵粉等實物為計價標準,其單位定名為“分”。

該筆公債原定計劃發行2億分,第一期發行1億分。該筆公債有望解決中央政府38.4%的財政赤字。

在各級政府的有力組織下,公債獲踴躍認購。第一期公債發行計劃很快超額完成,並達到原定兩期發行總額的70.4%。

該筆公債的成功發行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國家財政狀況的好轉創造了條件。

改革開放後,在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財政赤字問題開始顯現,財政思路也開始轉變。中國國債發展由此進入新階段。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首次發行。第一期國庫券總金額40億元。

1994年,隨著分稅制的預算管理體制確立,國債成為彌補中央財政赤字的主要方式。當年,國債發行規模首次破千億元大關。此後,國債發行額逐年增加,1995年突破1500億元,2005年達7000億元。

隨著發行規模不斷擴大,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持續顯現。

1998年到2001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增發國債作為政策突破口,發債資金大都投入了基礎設施建設。

2008年,中國再次開啟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債規模也隨之增長,通過擴大投資規模、結構性減稅,使得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此後的10年間,GDP由31.92萬億元躍升至90.03萬億元。

為老百姓財富保值增值

1988年的一項改革,讓楊懷定賺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當年,國庫券轉讓試點正式開始。當時全國有7個城市開放了國庫券交易,楊懷定偷偷往返於上海和合肥兩地,低進高賣國庫券。通過這種螞蟻搬家的方式,在很短時間,楊懷定搖身一變成了“楊百萬”。

隨著國庫券轉讓試點城市不斷擴圍,二級市場流轉機制逐漸建立起來。

從原先的行政攤派的發行機制,每月從工資中代扣國庫券認購金額,到由證券公司承購包銷,國庫券逐漸成為市場認可的理財手段,投資便捷性也進一步提高。

“1990年前後,我們沒有理財渠道,不像現在還可以投資股票,那時的國庫券利率比儲蓄高出不少,能達到8%以上,大家都一窩蜂搶購。”曾經的國庫券投資者唐女士回憶說。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老百姓將國債作為儲蓄手段。為便利老百姓投資,2006年,財政部在個人投資領域推出儲蓄國債新品種,在指定銀行營業網點銷售。

今年4月,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儲蓄國債“隨到隨買”試點,將儲蓄國債發行時間由原來的10天延長至全月。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40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共計約13萬個營業網點,以及27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的網上銀行購買儲蓄國債。

“中國債市的發展為境內外債券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債券投資產品,發揮出債券市場有效配置儲蓄和金融資源、滿足投資需求的積極作用。”馬駿表示。

為對外開放闢新路

以中國國債為代表的中國債市,正成為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的新名片。

1993年,中國國債重返國際市場的第一筆債券,選擇了在中國香港發行“龍債”。這次“龍債”發行最終大獲成功。自此,中國債券開始成為國際投行和投資者關注的物件。

隨著開放的步伐加快,一股新的力量逐步進入中國債市。2010年以來,人民銀行先後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主權財富基金、國際金融組織、人民幣境外清算行和參加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等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

2017年7月,人民銀行聯合香港金管局正式推出“債券通”,通過兩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連線,使國際投資者能夠在不改變業務習慣的基礎上,便利地參與內地債券市場交易。截至2019年8月,共有2114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

中國債券市場國際化步伐進一步加速。今年4月1日,中國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9月4日,摩根大通宣佈2020年2月28日起,以人民幣計價的高流動性中國國債將被納入其旗艦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系列,並將在10個月內分步完成。國債“納指”且佔重要份額,無疑將帶來可觀的人民幣債券配置需求,將吸引豐沛“活水”注入中國債市,促進跨境資本流動雙向平衡。

今年7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佈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其中有3條涉及債券市場開放。

外資也在持續進入中國債市。據中央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資料顯示,截至8月末,境外機構持續“掃貨”中國債券,持倉規模一舉衝至20282.24億元,其中持有中國國債規模達11888.99億元。

在吸引境外投資者進入的同時,中國債市也吸引了眾多境外發行主體。馬駿表示,近年來境外機構的人民幣融資迅速發展,至今已有7個國家發行人民幣主權債。跨國企業紛紛進入熊貓債市場,熊貓債發行規模從2014年的20億元發展至2018年的超過900億元。未來熊貓債、綠色金融債將成為境外政府機構、跨國企業人民幣融資的重要市場。

從人民公債到國債,中國債市已走過70載歷程。這個全球價值投資窪地的成長之路,才剛剛開始……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深度財經:科創板的魅力!新設板塊概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