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19年重慶GDP增長6.3%,這是昨天(1月11日)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給出的“成績單”,比2018年重慶GDP增速提高了0.3個百分點,這也是近兩年來重慶GDP增速首次跑贏全國平均水平,V型反轉初現。

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和國內經濟執行面臨下行壓力的大環境下,尚處於調整期的重慶經濟逆勢向上,展示出較強的韌性,實屬不易。那麼,過去兩年重慶到底做對了什麼?筆者試圖通過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一、工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作為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工業一直在其經濟增長中扮演著著“壓艙石”的角色。而2018年重慶GDP增速從上一年的9.3%下滑到6.0%,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工業持續低迷。統計顯示,2018年重慶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與上年相比下滑了8.3個百分點。這其中汽車、摩托車等支柱產業大幅下滑,又是造成全市工業萎靡不振的首要原因。

我們注意到,去年以來,重慶工業增長一改往年的頹勢,呈現出穩中向好的趨勢。根據2020重慶市政府報告,去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長6.1%,比上年增速提高了5個百分點,相較於去年前三季度加快了0.7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儘管重慶重要支柱性產業——汽車製造業依舊處於下滑的通道,不過從2018年汽車製造業增加值下滑17.3%,到去年上半年下降14.1%,到去年前11月下降8.2%,可以看出其降幅正持續收窄。除此之外,去年重慶電子、材料產業增加值預計分別增長13.5%、15.5%,裝備、醫藥、消費品產業較快增長。

筆者分析認為,重慶工業經濟持續回暖,主要原因是,近年來重慶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不斷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大資料智慧化等手段持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

今年1月7日,作為重慶汽車製造業的龍頭企業——長安汽車對外公佈2019年全年產銷資料。統計顯示,長安汽車2019年全年累計實現銷量175.9萬輛,同比下降了15.16%,與2018年相比降幅收窄了10.44%,復甦跡象初步顯現。更讓外界振奮的是,2019年12月長安汽車銷售同比增長超三成,表現尤為搶眼。不少媒體紛紛表示,長安汽車,在經歷長時間銷量、淨利潤持續下滑等嚴峻考驗之後,隨著自主品牌去年第四季度的強勢反彈,以及長安福特加速計劃的落地,其業績在2020年或有望實現重大改善。

“對汽車製造工業、產品的持續提檔升級,是帶領長安走出市場陰霾最重要的‘法寶’。”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北斗天樞計劃”、“香格里拉計劃”、“藍鯨動力平臺”……一系列創新性戰略的實施,使企業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邁出一大步。面向未來,長安將繼續以產品為王,推動傳統產品向智慧化+新能源產品轉型。依託行業領先的全球研發體系,以打造經典產品為核心,將“智慧化”和“新能源”打造成為長安品牌的標籤。

不獨長安汽車,從“製造”到“智造”,重慶一大批傳統企業緊緊抓住智慧化、數字化轉型機遇,煥發新生。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底,重慶實施智慧化改造專案1280個,建成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140個,工業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達到40%左右。

2018年12月重慶印發實施的《重慶市發展智慧製造實施方案》顯示,到2020年,全市將累計推動2500家企業實施智慧化改造;到2022年累計推動5000家企業實施智慧化改造,84%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製造階段。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傳統工業企業智慧化改造升級的持續深入,必將使得重慶這座製造業重鎮重新煥發生機。

華潤微電子生產廠間 來源:重慶日報

在以智慧化改造等手段盤活工業存量資產的同時,重慶還瞄準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進行“補鏈成群”,圍繞“芯屏器核網”進行全產業鏈招商引資方式,並出臺了積體電路、工業網際網路、積體電路、智慧製造、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等專項政策,壯大智慧產業。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一大批投資大、產出高、帶動力強的大資料智慧化專案紛至沓來,有力推動了重慶“智造重鎮”的建設。引入京東方第6代柔性顯示生產線,著力破解柔性顯示產品供給問題;推動積體電路企業繼續擴大產能,投資分別超過100億元的華潤微電子、聯合微電子中心專案也順利落戶。

此外,華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重慶中心、海康威視重慶基地二期等專案落地,紫光華智數字工廠、瑞聲智慧製造產業園等專案開工,聯合微電子中心、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工業大資料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專案投入運營。預計2019年重慶智慧產業銷售收入突破6000億元,同比增長14%。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依託產業優勢繼續壯大“芯屏器核網”智慧產業叢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根據去年4月印發實施的《重慶市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行動方案》,到2020年和2022年,重慶智慧產業(工業部分)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比重分別提高至25%和27%。到2025年,基本建成鏈群完整、生態完備、特色明顯、發展品質效益顯著的國家先進製造業重鎮。

二、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加速

近年來,在全球貿易增長近乎停滯、國內對外貿易增長明顯放緩的情況下,身處內陸的重慶,其外貿進出口卻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統計顯示,2018年,重慶外貿進出口總值5222.6億元,同比增長15.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6.2個百分點。2019年前11月,重慶外貿進出口總值實現5253.6億元,同比增長10.6%,高出同期全國平均水平8.2個百分點。

在筆者看來,重慶外貿進出口逆勢增長的背後反映的是,近年來重慶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事實上,重慶外貿進出口資料也體現了這一點。據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重慶對東盟、歐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預計分別增長39%、11%、30%。

大通道建設方面,2019年重慶最大亮點毫無疑問是陸海新通道。3月12日,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在兩江新區果園港首發,標誌著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重慶)、長江黃金水道在果園港實現了無縫連線;4月10日,陸海新通道印度專列在重慶首發,意味著陸海新通道開始參與到了南亞次大陸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從而在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5月16日,在第二屆西洽會上,陸海新通道萬州與達州物流集散中心成立,此舉為陝南、川東北、渝東北等地全面融入陸海新通道,提供了新的可能。隨後,6月和11月,陸海新通道萬州班列和達州班列分別開行。

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在推動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同時,也為西部12省區市抱團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機,並與海南、廣東湛江市,形成了“13+1”合作共建機制。而作為通道的運營者、推動者,重慶也獲得了包括牽頭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建設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等政策支援,這對於其未來打造成為歐亞大陸供應鏈資源配置中心,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過程中,重慶金融機構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來自重慶銀保監會的訊息,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重慶的銀行機構累計放款額約158億元,提供近100億元融資,用於支援陸海新通道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物流園等基礎設施專案建設。

一年下來,陸海新通道成績斐然。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超1500班,總貨值約100億元,其中2019年開行923班、增長51%,佔比超過61%。其它兩種物流組織形式即東盟跨境公路班車、國際鐵路聯運(重慶-河內)班列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據悉,目前重慶正按照總體規劃要求,抓緊編制《重慶市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施方案》,力爭2020年一季度印發實施。

此外,運營超過8年的中歐班列(重慶),物流運輸組織也日益成熟,正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2019年,該班列開行超過1500班,貨值超過500億元,運輸箱量和貨值均增長48%,運輸重箱量和貨值均位居全國第一;向北,“渝滿俄”實現每週固定發班,通道建設步入新紀元;向東,重慶打造長江黃金水道,2019年前三季度完成水路貨運量14732.8萬噸,同比增長8.8%。根據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加強沿江重點港口建設,爭取啟動朝天門至涪陵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

如果說,2019年大通道建設最大亮點是陸海新通道的話,那麼大平臺中這一殊榮當屬果園港。9月,果園港成為西部地區唯一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來源:重慶日報

12月,國務院批覆重慶港口岸擴大開放果園港區,這標誌著果園港正式成為口岸開放區域。業內人士指出,果園港擴大開放獲批後,將加速建成吞吐量大、轉運效率高、聯運價格低的口岸作業區,長江中上游部分貨物也能以“水鐵無縫聯運”的方式經果園港口岸作業區轉運歐洲和東盟國家,促進“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有機融合。

今年1月8日,重慶果園保稅物流中心(B型)在兩江新區魚復園區正式封關執行。該保稅物流中心是重慶市繼團結村鐵路保稅物流中心、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之後的第三個B型保稅物流中心,將使得果園港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此外,2019年12月27日,依託重慶樞紐港龍頭港的涪陵綜保區(一期)經過近一年的建設後,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封關執行。

為了更好地釋放對外開放活力,去年10月22日,重慶召開“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推進大會”。此次大會,不僅為重慶開放發展描繪藍圖,而且全市上下對開放的認識也更加明確: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開放的空間決定著發展的空間,開放的水平決定著發展的水平,開放的程度決定著發展的品質。

三、謀劃建設主城都市區

不管是2018年11月《重慶市城市提升計劃》裡的“大都市區網路城市群”,還是去年政府工作報告裡的“現代化都市圈”,以及隨後提出的主城區都市圈、主城都市區,其本質都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主城區與渝西片區推動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作、公共服務互動對接,構建一體化的空間發展格局。

儘管重慶市級層面提出建設都市圈(都市區),僅僅過去只有一年,好像對重慶當前的經濟走勢影響不大,實則不然。其實,早在2009年前後,以重慶大規模承接沿海筆電產業轉移,以及打造全國最大汽車生產基地為重要契機,主城區就開始與渝西片區建立分工協作的體系。從意義上可以說,重慶當年這個看似無心之舉,為日後渝西片區成為重慶市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區域,對全市經濟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提供了重要伏筆。

具體來看,永川,一方面抓住了重慶發展筆電的機遇,大力發展相關電子資訊產業,比如大資料、筆電零部件,同時以此為基礎發展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產業;另一方面,從零配件切入,到後來汽車整車研發、製造等領域,初步形成了汽車全產業鏈的發展格局。

璧山則藉助毗鄰西永微電園、大學城的優勢,將該地區的經濟重心從附加值較低、汙染嚴重的皮鞋產業,順勢轉移到了電子資訊產業上面來。早在2014年,璧山的筆電配套企業就超過130家,佔重慶的四分一強。近年來,璧山又重點在智慧製造、資訊科技和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力,使全區工業面貌煥然一新。

此外,工業大區涪陵、江津、合川等地,也是近十年承接主城區產業轉移、發展配套產業的最大獲利者之一。資料顯示,2012年至2017年這六年時間,渝西片區工業投資累計完成14424億元,佔重慶工業投資額的60%,年均增長24.7%,快於同期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倍。隨著這些工業專案的陸續投產,渝西片區在逐漸構建起現代產業體系的同時,其經濟活力也持續提升。

就拿全市經濟最低迷的2018年為例,江津GDP完成902.3億元,同比增長10%,進出口總額達到108.8億元,同比增長84.9%;永川、榮昌、銅梁等區縣經濟增速也保持在9.5%;潼南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4.5%,增速列主城和渝西片區第一;涪陵GDP突破1000億元大關,工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3.5%。

進入2019年,渝西片區各區縣經濟增速並沒有放緩的跡象,比如,璧山GDP完成660億元,同比增長9%;永川GDP預計完成950億元,同比增長10%;江津預計實現GDP1025億,增長9%;涪陵實現GDP1180億元,增長8.5%。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渝西片區,成為重慶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源。

接下來,筆者認為,重慶在推進主城都市區建設過程中,應當進一步加強渝西片區與主城區產業分工協作體系,著力打造區域創新協同共同體,同時加快構建起以高鐵、市域鐵路、城軌快線等軌道交通為引領的發展格局,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的共享機制,以便支撐重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今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主城都市區,增強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完善重要節點城市專業化服務功能,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現代化都市區;推動主城都市區城軌快線規劃建設,促進市域鐵路公交化。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20年養老金還會漲嗎?養老金增加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