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月11日,印度的央行——印度儲備銀行(RBI)釋出了2019年11月份的簡報,顯示該國政府在當月從外匯市場淨購入了69.9億美元的外匯,來增加外匯儲備量。

這還不算多,在十月份的時候,RBI購買了71億美元的外匯。12月份的月簡報還沒出來,但是從周簡報可以大概估算:第一週買入8.27億美元,第二週買入10.7億美元,第三週買入4.56億美元,第四周買入7.3億美元,合計當月大約買入35億美元左右的外匯產品,可能會更多。

也就是所,僅僅整個第四季度,印度央行就買入了176億美元左右的外匯,增加比例高達4%。截至目前,印度外匯儲備總額大約為4612億美元。

對於印度近期熱衷於囤外匯的行為,國際財經網站上掀起了一種觀點,說這是怕被做空的表現。

先聊聊這一說法的一些依據。

從與經濟體量的佔比而言,印度外匯儲備佔2018年GDP總量的16.8%,低於中國同類佔比(23.7%)的將近7個百分點,這並不是非常保險的存量,特別是對依賴代工廠地位的印度而言,畢竟大量的代工廠就意味著大量外匯流動。

當然,這並不是最可怕的,更讓這種說法篤定的是印度的外債。目前印度的外債總額高達1.5萬億美元,每年需要支付的外債利息將近1150億美元,也就是說,外匯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要為支付外債利息做準備的。

另外,由於印度近期不斷被爆出銀行壞債率惡化的情況(平均壞賬率接近11%),莫迪當局需要更多的外匯儲備去應對大刀闊斧金融改革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第四季度國際投資機構對印度國債進行了“試水性拋售”,平均每月淨拋售額度達到32億美元。

人家一試水,你就增加外匯購買力,這也難怪會有“怕被做空”的聲音。

但話說回來,不管是否真的面臨“做空威脅”,多囤些外匯儲備總是更安全些。更何況,這更像是印度下一步經濟戰略的鋪墊——“搞基建”“發展自主工業,減少代工廠模式”“打造更多跨國貿易公司”,這些都得花不少外匯,不囤多點,怎麼結算?

不斷飄出的“做空聲音”,有些熟悉的味道,每次做空機構迷茫的時候,都會選一個不怎麼好過的經濟體去挑釁一番:小額拋售,然後讓媒體制造恐慌輿論,若是奏效,加大力度,若是失手,見好就收。

印度方面或許也了解了這些套路,所以RBI在購匯選擇上,極大地增加了黃金這種硬通貨(新增黃金外匯佔新增外匯地25%左右),美元的份量也更多讓給歐元和日元。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山西雙焦市場穩中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