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被稱為生鮮電商發展元年。
2013-2014年,在資本的助推下,生鮮電商高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張;2015年,生鮮電商的B2B模式興起;2016年的資本寒冬讓大批生鮮電商紛紛倒下,行業轉入低迷期;2017年行業格局重新洗牌,2018年,各種新零售模式開始崛起。
2019年,過去僅十多天。這一年的生鮮電商過的怎麼樣?
生鮮2019:熱錢的湧入和逃離
資料顯示,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在2013年僅有130億元,但之後呈現出逐年遞增的形勢。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到542億元,同比增長86.9%,進入2018年,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103.2億元,比2017年的1402.8億元增長了49.9%。據預測,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或將達到3470億元。
阿里、騰訊、京東、蘇寧等網際網路大佬們紛紛入局生鮮賽道(圖片來源於MOB研究院)
巨大的生鮮藍海,許多企業的生存狀況並不理想。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6年底的資料顯示,國內生鮮電商市場大約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僅有4%營收持平,88%陷入虧損,70%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盈利。
2017到2019,這個資料似乎並沒有變的更好看。
生鮮市場從來不缺熱錢,一些模式新穎同時有不錯資料支撐的專案在2019年紛紛拿到多輪融資;但這個市場同樣不缺的還有虧損,下半年開始 ,一些知名生鮮企業傳出的融資失利、關店、裁員、倒閉等訊息給市場帶來了重重陰霾。
鐵打的生鮮市場,流水的創業企業。武漢生鮮連鎖頭部“天鮮配”的創始人曹天水認為,要從多個角度去看生鮮賽道的“來來往往”,第一是資本的角度,資本方對這個行業很感興趣,他們認為生鮮賽道在不斷消費升級,不管是線上線下,傳統菜市場和生鮮店都存在升級的趨勢;第二是創業者的角度,創業者認為生鮮是絕對的剛需,並且生意比較好做,很多人認為生鮮行業進入門檻很低,就導致玩家大量入場。
但曹天水稱,很多行業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進入門檻低,做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做好、建立競爭力、實現盈利就非常的難。
多種模式大pk
圖片來源於艾瑞諮詢
近幾年,生鮮賽道不斷試錯和創新,逐漸出現了一系列經典商業模式 :以京東生鮮、天貓生鮮、拼多多為代表的B2C自營模式、平臺模式,以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前置倉“到家”模式,以盒馬鮮生、7Fresh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以呆蘿蔔、天鮮配、誼品生鮮為代表的線下生鮮連鎖模式,本來集團的O2O+B2C模式,以及以興盛優選、食享會、十薈團為代表的社群團購模式等等。
對於多模式並存的現狀,曹天水說,模式本身並不存在好與壞,都各有優劣,模式能不能長期持續下去,能不能實現最終盈利,關鍵在於企業的模式和企業的定位要相匹配,企業要有明確的目標消費群體,要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曾強表示自己不太看好純O2O的前置倉模式,更堅信基於店倉一體的O2O加B2C模式,他認為前端的履約支點一定要是店或店倉一體,而不能是純前置倉,後者一定逃不開流量成本問題。
叮咚買菜則是堅定的走前置倉路線。樑昌霖認為,每一個前置倉隨著時間的推移,單量、客單價和毛利率都在增長,而收入=單量*客單價*毛利率,這是超線性的。隨著單量的增長,平攤的水電費、倉儲費、管理費越來越低,小哥的配送效率越來越高、分揀效率越來越高,平均每單的成本在降低,所以成本是亞線性的。一年左右,單個前置倉銷售到約1000單時,兩點相遇,之後的收入會比成本高。
回頭來看,11月、12月是一個生死線
2019年11月22日,呆蘿蔔發表宣告稱因經營不善而導致資金緊張,迴應公司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欠債等情況,暫停營業一段時間後於12月9日,呆蘿蔔同啟百店;11月28日,鮮來多關閉,存活僅1年10個月;同日,存活4年7個月的妙生活也宣佈關閉。
2019年12月9日,存活2年7個月的淘集集關閉;同日武漢吉及鮮融資失敗,公司大規模裁員、撤倉、縮減業務;12月12日,存活了五年的我廚生鮮關閉;12月26日,合肥、廈門兩地的永輝生活正在清倉處理,關閉門店。
2019年下半年,從9月份開始,資本市場的寒冷已經被很多業內人士感受到。吉及鮮宣佈裁員時,其CEO臺璐陽在公司內部講話中說到,由於呆蘿蔔的事件,資本市場基本上不再看生鮮的投資了,這是壓垮吉及鮮的最後一根稻草。
任何行業,若運營難度和開店成本過高,則不利於自我複製、擴張規模,而不能複製和上規模則模式壁壘薄弱,容易被人模仿和超越。這是市場競爭的悖論。
從“藍海”到“難海”,生鮮行業怎麼了?
大量的企業、創業者死掉,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行業的發展一定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死亡的概率很大,生存下來的概率很小。
生鮮行業為什麼會從一片叫好到一片叫苦?曹天水認為,生鮮賽道下半年的“寒冬”由多重原因造成:第一,單店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模型,仍處於虧損狀態時,企業就開始盲目擴張,最後導致更大的虧損;第二,很多從事生鮮行業的人都是做網際網路出身,這些從業者缺乏精細化運營管理能力;第三,前置倉及一些快速擴張的模式過度依靠資本,用燒錢促銷的模式來擴大規模獲取流量,當促銷停止後,就會出現沒有流量,沒有留存,沒有復購;第四,最核心的是沒有真正的給使用者創造價值,消費者買菜一定會關注生鮮的價格和品質,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一定是走不長遠的。
早期的滴滴用補貼的形式拉流量,培養使用者的消費習慣之後,就開始正常收費。而買菜這個事和其他並不一樣,由於生鮮本身的屬性,使用者對於生鮮一定是價格敏感型的,當價格低時他們會在線上買菜,但促銷一旦停止,價格高了之後,他們就會考慮其他的購買方式了。
生鮮企業如何健康的生長?叮咚買菜CEO樑昌霖認為有兩點很重要,第一,企業是否真的在為使用者創造價值。第二,有效率才有生命,從2019年以後的網際網路,和以前可能都不一樣了。
生鮮電商的未來
2019年,有人黯然離場,也有人崎嶇前行。2020年路在何方?
曹天水認為,如果要想做全國性的品牌,就一定需要資本的支撐,同時企業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顧客角度來說,核心競爭力就是創造客戶價值,一定要往新鮮、便宜、便利去發展;從企業自身角度來說,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的供應鏈整合管理、店面精細化運營管理能力、IT系統、專業的選址能力和專業化團隊。
目前,在行業發展的初期,同行間存在一些基本面的競爭,例如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等,但是當行業進入成熟期之後,一定是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競爭,包括蔬菜、水果種植、牲畜養殖、冷鏈物流、農產品深加工等。在生鮮發展後期,這些可能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民以食為天,生鮮解決的是國計民生的剛需,從行業發展週期看,這個行業依然處於成長期。2019年的種種至少說明了一件事:純燒錢在生鮮賽道是行不通的(其實在各行各業都已行不通了)。2020年突圍的企業更大概率將是率先回歸到:“為使用者創造價值”這一商業本質的企業。
責編 | 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