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天時間,2020年的樓市訊息面,就出現“一波三折”的特徵。
比如,央行率先出手。
1,降準。在新年第1天,央行宣佈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8000億左右。
也就是說,7天之前,降準資金已經開始流入市場。
所謂存款準備金率,是各大銀行存在央行的一筆錢,這筆錢用來保證銀行存貸款業務穩健執行,及時兌現儲戶存款,可以視為一種風險預防措施。
因此,存款準備金率越低,就意味著銀行用於放貸的資金越充裕,對房地產這樣純靠資金驅動的行業來說,某種程度上起到了“解渴”的作用。
2,第2代徵信系統上線。第一代徵信系統於2006年上線執行,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幾個年頭,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樓市逐步壯大成為一個年成交額10多萬億的巨大市場。
與此同時,因為人們之前對徵信的概念並不強,假離婚買房、高槓杆買房、併發申請貸款、誇大收入流水證明、短貸長用等現象非常普遍。
第二代徵信系統或將帶來轉機,據新京報、21世紀經濟報道、南都等多個媒體報道,從央行徵信中心方面證實,第二代個人徵信系統暫定於1月20日上線,而個人徵信報送功能預計會延遲到5月份正式上線。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徵信實行後,夫妻雙方作為共同借款人,徵信上都需要體現負債,假離婚買房已經行不通。徵信資料的更新速度也會提升到T+1日,利用“時間差”按揭、“拆東牆補西牆”等套路也將宣告終結。
央行這兩次“出手”,既有緩解樓市資金面的降準,又有遏制投機買房情緒的“徵信系統”,對樓市來說意味著什麼?
或許,我們可以從銀保監會的表態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在9天前,銀保監會發布意見指出: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抑制居民槓桿率過快增長,促進儲蓄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也就是說,2020開年第4天,銀保監會就為各大銀行定下了調子:房地產不可能有大量資金湧入。
如果說這份表態還不足以讓市場“清醒”的話,繼1月4日後,最近兩天,高層再次發聲。據中國證券報1月13日報道,銀保監會定下2020九大任務,其中的一個重點是: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持續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
資料顯示,2019年,因為銀保監會的“高壓”,房地產貸款增速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顯然,這樣的趨勢會在2020年得到延續。
換個角度來看,1月4日到1月13日,10天之內,銀保監會反覆兩次表態,就是為了向市場釋放一個明確訊號:今年房地產的資金面,和2019年沒什麼區別,不會大幅寬鬆!
這兩次表態,也為央行最近的兩次動作添加了“註腳”。為什麼選擇1月6日降準?是因為春節前市場資金缺口大,大家忙著消費、旅遊、過年,企業和個人都需要錢,跟房地產無關。
為什麼上線第二代徵信?是因為各類高槓杆買房、濫用徵信買房的現象應當遏制,讓樓市執行的更加規範。
在筆者看來,銀保監會的兩次表態,足以說明2020年樓市的趨勢。
第一,因城施策框架下,各個城市可能會有“邊際寬鬆”。從去年10月份至今,我們看到了不少城市出現了“定向放鬆”。
何為定向?比如廣州放鬆三個城區的限購門檻,成都、南京、天津放鬆某個城區的購房門檻,佛山調整的是社保和個稅期限,深圳調節的是“豪宅稅”。
每個城市的應對方法不同,但共同點是:都不會全面的放開調控,這是2020年所有城市都會遵循的原則。
第二,房地產金融體系依然從緊。央行影響的是市場中的資金多少,而銀保監會影響的是這些錢流向哪裡,二者構成了房地產的金融體系。
不管今年是否還有降準乃至降息的措施,只要這“一行一會”定下基調,這些錢都不會湧入到樓市中。
相反,從去年至今,高層已經強調過多次遏制購房者的槓桿率增長,房地產的資金面依然會從緊。
沒了錢,再多的限購、限售放開,樓市也會變成“無根之水”,沒有資金驅動的市場,將不會有大起大落髮生,就像2019年那樣,百城房價漲幅只有3%,全國房地產成交量僅僅微增了不到4%,不管是成交量還是房價,都會保持平穩。
這一系列的動向,也事關2020年的房價分佈。
筆者認為,會出現以下兩點特徵,購房者應該注意。
最近幾天,四川富順縣買房送補貼,達州又提出推行貨幣化安置,包括山東放開了除濟南、青島外各個地市的落戶門檻。
這些措施,凸顯出了2020年三四線樓市的壓力,在人口常年流出,購買力匱乏的情況下,補貼、落戶都是為了穩住當地的房地產市場,即便房價要降,也要以“微跌”的形式出現。
2,一二線城市或會出現“小陽春”,但持續時間很短。央行的第二代徵信系統,會使熱點城市買房難度提升,因為假離婚、高槓杆等方式已經很難行的通了。
而降準帶來的資金面寬鬆,又會從側面使一二線城市的“供需結構”進一步緊張,這就會導致3-5月份可能會出現類似2018、2019年那樣短暫的小陽春行情,時間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在銀保監會定的“基調”下,就算房價會漲,也是以很微小的幅度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