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將過去,雖然多數藥材都籠罩在掉價的陰霾中,但是,也有少數品種因有減產或價格走低的利好,產新後紅火了一陣,成為當時眾商追逐的熱點。那麼,2020年這些熱點品種走勢又將如何?
板藍根:2019年上半年板藍根價格還徘徊在8.5元上下,進入下半年便小幅上揚至9.5-10.5元,11月產新後價格不但價格沒有下滑,反而繼續衝高,短時間內從10.5-11元漲至15元左右,有貨者都成了贏家。
減種減產是2019年板藍根產新漲價的“導火索”,加上多年積壓的庫存已少,而且,剩下不多的陳貨多集中在少數大戶手中,市場經營戶和用藥單位儲備貨源不多。有了諸多利好,加上購貨商買貨積極性高,有貨者又惜售,推動了價格上漲。
2019年板藍根新貨價位多在10.5-11元,後期買到13元左右。隨著板藍根貨源進入實際消化,減種減產利好已得到釋放,而且前期低價買貨者已實現利潤,獲利回吐的意願較強,致使短期內價格繼續上揚動力不足,目前市場藥廠貨售價14-15元,用於加工飲片的要價16元左右。
綜合分析,由於2019年板藍根有減種減產利好,加上庫存薄弱,預計,到2020年產新前價格還會有小幅波動。受板藍根漲價刺激,2020年板藍根擴大種植已無懸念。如果2020年沒有大的疫情帶動新的需求增加,板藍根大漲希望看不到,在產新前或許有2-3元的上下漲落空間。
麥冬:2019年麥冬產新後出現了高開低走的趨勢變化,產新初期統貨62元,產新結束穩步下滑至55-58元,到10月以後已回落至43元左右,幾乎所有高價買貨者都被套牢。
2019年麥冬之所以產新價高,主要是因為2018年產新價低,隨產新結束價格一路上漲,所有買貨者都賺了錢。賺了錢的藥商還幻想2019年麥冬重走上一年的行情,加上2018年麥冬苗期遭遇水災的利好存在。但是,2018年麥冬擴種面積足以抵消減產的空缺,總體產量還是不小。面對大量的貨源,大戶也無力支撐,暗中悄然拋貨走人。樹倒猢猻散,散戶也潰不成軍,爭先降價賣貨,導致麥冬價格步步下滑。
由於2019年麥冬是在產新結束後掉價,藥農利益並未受到傷害,種植積極性依然不減,這給2020年產新價滑增加了不小壓力。2020年麥冬產新價滑也是眾望所歸,大家都認為只有掉價才有賺錢的機會。況且,麥冬是大宗藥材品種,參與經營者多,一旦出現低價,會形成搶購的現象,只是在生產過剩的壓力下,反彈空間有多大?2020年版{{藥典}}又對品質有所嚴格要求,誰能保證買到手的貨重金屬、農殘、硫磺、灰分、浸出物、有效含量等都能達到{{藥典}}品質的標準。在買貨的同時,不能不考慮因品質問題帶來的風險!或許2020年麥冬有低價帶來的反彈商機。
太子參:2019年太子參受災減產的利好並沒有帶來多大商機,反而,在貨源進入實際消化後價格穩中下滑,高價買貨者又在煎熬中苦等一年。
從近幾年太子參種植情況看,生產不但沒有得到調減,反而在擴大,舊的庫存得不到消化,供大於求的壓力得不到緩解,大戶不敢輕舉妄動,散戶力不從心,致使價格疲軟下行。不過,受價格低落影響,藥農種植積極性受挫,福建、貴州產區均有減種的訊息傳出,這一利好為2020年太子參行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也將註定新的一年太子參產新後不會風平浪靜。
山茱萸:儘管2019年山茱萸產新後漲價沒有引起市場多大的震動,但是,從產新前的35元漲至45元,也贏得了不少掌聲。
毫不誇張地說,山茱萸行情幾乎沒有平靜過,每隔2-3年都會有一波行情變化,不可預測的天氣帶來的災害減產及結果大小年,是攪動行情的主要因素,歷史高價是激勵更多人蔘與的動力。不管最終有多少人賺錢,又有多少人賠了錢,過程是驚心動魄的。
僅從供求關係上分析,山茱萸是沒有多大漲價機會的,但是,自然災害和結果小年帶來的商機則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2020年無異常天氣,根據經驗判斷,山茱萸或將迎來豐收的一年,這無疑給2020年山茱萸未來落價增加壓力。
白朮:2019年白朮從產新初期的17-18元,到產新後期落至13-14元,說明了生產過剩的壓力較大。
儘管2019年白朮價格下滑,但是,種植戶仍有不小的利潤,況且,種苗價格的走低降低了種植成本,藥農種植積極性不減。在白朮種植面積沒有調減下來之前,庫存又累計積壓,2020年白朮價格繼續走低的壓力依然較大,不過,其未來行情變化仍是多商關注的熱點。
鬱金:2019年鬱金受減種減產的影響,產新後價格不斷上漲,從產新前的13-14元漲至20元左右,飲片價格漲至30-33元。
2018-2019年鬱金連續兩年減種,為價格上漲增加了動力,不過,由於鬱金生長週期短,生產恢復快,高價勢必刺激藥農種植積極性,或許2020年上半年價格仍有上升空間,而且高價有望持續到2020年產新前。
乾薑:2019年乾薑在乾旱減產及鮮姜價漲的帶動下,開啟了一波漲價行情,短時間內從16元漲至24元左右,成為市場一時炙手可熱的品種。
乾薑漲價不僅是減產帶來的利好,主要是近三年多價格持續低落,姜農種植積極性不高,新貨壓力不大,加上鮮姜漲價。歷史上乾薑行情波動頻繁,幾乎每隔3年都會有一波價格變化,2010-2011年乾薑曾漲至28-30元,2013年跌至13元左右,2014-2015年再次漲至20元以上,最漲價漲至22元,2016-2018年在13元上下徘徊三年多,預計,本輪漲價將持續到2020年產新前。
元胡:儘管2019年元胡豐產量大,但是,由於產新價低,誘惑不少商家積極買進,拉動價格強勁反彈,從28元(含潮)漲至32-33元。
隨著2019年元胡產新結束火熱的行情逐漸降溫,經過近半年的消化,到10月栽種後減種的利好訊息傳出,進入11月價格再次啟動上揚,短時間內從33元上漲至40元左右。
2019年元胡漲價並沒有改變供大於求的事實,低價和減種利好已得到充分釋放,預計,短期內價格繼續上揚動力不足。2020年元胡是否還會有一波漲價行情,還要看有無新的利好出現,生長期間的天氣變化及產新後的單產產量都是觸動漲價的條件和動力。總之,2020年元胡行情不會風平浪靜。
薏苡仁:2019年薏苡仁在減種及乾旱減產的雙重利好中,從上半年的11.5-12元逐漸上升至20元左右。
如果深挖薏苡仁漲價的背後原因,應追溯近三年的行情變化,2016年薏苡仁從上一輪高價跌落,2017-2018年在8-9元上下徘徊兩年多,低價挫傷藥農種植積極性,2019年主產區貴州大面積減種,同時,在生長期間又幹旱少雨,造成單產下降,雙重利好,觸動薏苡仁價格上漲。當然,薏苡仁漲價的背後人為因素起著推波助瀾作用。
薏苡仁生長週期短,生產恢復快,2020年種植面積擴大已無懸念,不過,由於薏苡仁利好尚未得到充分釋放,短期內還有想象空間,預計,高價行情將終結於2020年產新前。
三七:儘管2019年三七產新後產地大貨交易活躍,但是,並沒擋住新貨量大價滑的趨勢。總體看,2019年三七價格回落幅度不小,120頭價格從上半年的最高價155元,到產新11月最低價跌至120元左右。
三七價格之所以下滑,主要是生產過剩造成的。雖然近幾年三七價格漲漲落落,但是,種植面積並未得到真正調減,供大於求的事實一直存在。不過,由於三七保健食用的增加,其價格變化一直受眾商關注。2019年三七產量為近幾年最大,只是暫時價格尚未落到最低,欲購買者多不敢輕舉妄動,2020年三七仍是多商繼續關注的熱點,或許在等待一個低點出現。
2020年熱點品種或許不止這些,減種、減產,突發自然災害等利好的出現都會隨時觸動漲價的按鈕。不過,不同的品種要區別對待,在生產過剩基礎上漲價,只能曇花一現。真正漲價的還是供求關係發生了改變的品種,漲的踏實,漲的長久,拋貨空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