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區塊鏈分析公司IntoTheBlock釋出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321個加密貨幣“巨鯨”控制著比特幣、以太坊和萊特幣生態系統中的巨量財富。

儘管可以追蹤比特幣交易,但是大多數地址的身份仍籠罩在迷霧之中。這些地址的持有者通常是比特幣早期投資者。當然,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是加密貨幣交易所。

IntoTheBlock稱,39個巨鯨佔據了現有比特幣總量的11.1%,154個地址佔有了所有以太幣的40%,128個地址佔據了所有萊特幣的47%。此外,流通中的USDT有一半以上(58%)集聚在140個錢包裡中。

其他常見貨幣的集中程度如下:105個地址擁有28%的比特幣現金;104個地址擁有25%的BSV;39個地址擁有40%的Cardano 。

現在,USDT的24小時交易量為363億美元,超過比特幣的299億美元。作為穩定貨幣,USDT廣泛用於對衝市場上明顯的劇烈波動。

從表面上看,加密貨幣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似乎是個壞訊息。不過,這可能有利於加密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理論上,“巨鯨”可以幫助保持數字貨幣價格穩定。不同於散戶,“巨鯨”很少在幣價疲軟時拋售。此外,當價格下跌時,“巨鯨”們往往會累積買進,繼而幫助開闢熊市底部。

前幾天Coindesk釋出了一個數據:超過一年沒動的比特幣數量已突破1000萬枚大關。

考慮到目前流通中的比特幣總數為1800多萬枚,這意味著將近60%的比特幣保持了一年以上的休眠狀態。

也就說,整個2019年的比特幣價格變動,其實只有40%的比特幣參與其中。而剩下的比特幣持有者,無論行情怎麼波動,他們都紋絲不動,統統成了最堅實的比特幣「Hodler」。

注:Hodler是指那些長期持有比特幣並且不會出售的人。

一、為何比特幣Hodler越來越多?

拋開錢包、私鑰丟失等被動情況,越來越多人主動加入到Hodler的大家庭。為何Hodler會越來越多?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慘案”。

“比特幣”的貼吧裡有一個2014年的陳年老貼,叫《剛剛48萬入手100個比特幣,記錄我炒幣的日子》。在幣價4800元時,樓主偷偷拿了48萬的買房錢,入手100枚比特幣。

三個月不到,比特幣價格就跌去50%,禍不單行的是,樓主偷拿買房錢炒幣的事情被老婆和家人發現了,家裡亂成一鍋粥。

樓主頂著巨大的壓力等著回本,期間無數次爭吵,甚至大半夜被丈母孃喊起來賣幣。

就這樣撐了一個月,比特幣還真的漲回本。樓主善心大發,當場揮灑10000元給吧友充話費。

然而,往後的兩年裡,比特幣走進了為期兩年的漫漫熊市,漲一點、跌更多,如此迴圈,終於在2016年的某天,樓主終於扛不住,虧了18萬割肉離場,再也沒出現在貼吧裡。

這個帖子現在還在,很多人都為“48萬哥”感到惋惜,如果他再拿一兩年,就是千萬富翁了。

沒人願意像“48萬哥”那樣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這也正是Hodler越來越多的原因。

現實中比特幣的走勢,也在一遍一遍的告訴大家:只要拿的住,遲早要“暴富”。

Lookintobitcoin網站顯示,90.3%的日子裡,比特幣都是有利可圖的。除了2017年年底和2019年中旬,無論什麼時間進場,只要你能Hodl到今天,不說賺多少,至少都不會賠本。

著名的華爾街分析師Thomas Lee也做過一個統計:“過去的幾年,如果去掉比特幣表現得最好的10個交易日,比特幣每年的收益竟然是-25%。”

也就說是,“跌”是比特幣的常態,“大漲”的日子少得可憐。此時,買入並持有反而成為一種不費力、長期來看不會賠本的交易策略。

二、Hodl能影響到行情嗎?

Hodl群體越廣,證明共識越強,那麼共識的強弱會影響到行情嗎?

有人將「比特幣的價格走勢」與「1年以上未動過的比特幣數量佔比」做了個對比:

可以看出,大部分情況下,兩者呈負相關性。每當行情開始下跌時,Hodl數量漸漸增加;每當Hodl數量持續下降時,行情也會走向高峰。

正是因為Hodl佔比的變動與市場週期的高低點呈現高度匹配的情況,很多人都喜歡用這個模型來判斷市場週期。

三、Hodler越多越好嗎?

Hodler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當,48萬哥扛了兩年最終虧本離場,在跌跌不休的市場面前,在身邊人都唱空之時,在各國政策相繼打壓之下,再堅定的信心都會發生動搖。能有這樣的毅力和強大內心的人,只是少數。

即便當Hodler並不簡單,回報資料告訴我們,Hodl策略很管用,因此市場裡也有很多聲音開始呼籲大家加入囤幣黨,例如九神的《囤比特幣》,李笑來的定投課,他們都曾經通過“囤”這個動作獲得很多切切實實的回報。

但我們不禁會想到一個問題:Hodler越多,對比特幣就越好嗎?

從幣價上來看,是的。邏輯很簡單:比特幣市場存在供需關係,當需求超過供給,價格自然發生上漲。而Hodl是在人為地減少供給,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讓比特幣價格更容易上漲。

但從比特幣的落地層面上看呢?

一年前,“Hodl”一詞的創造者接受了Coindesk的採訪,出人意料的是,他告訴媒體:

“Hodl這個詞已經被濫用,現在的情況並不是他的本意——比特幣的目的是用來花費,而目前的BTC正在漸漸失去原本的價值主張。”

當大家都趨向於做一個拿著不動的人時,這對比特幣的原始目標——做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確實沒有直接幫助。

然而,當我們再換個角度想想,堅持Hodl的人相信BTC的價格會越來越高,當這樣的“價格共識”越來越強時,我們很難說這對比特幣沒有一丁點好處。

因此,雖然Hodl無法對比特幣的落地發展帶來直接改變,但我們也不能說它是完全沒有益處的。

囤幣也好,炒幣也好,都是金融市場的玩法,趨利作為人的天性,也無法用簡單的對錯二字就能評判。

你會選擇當一個Hodler嗎?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高位股走向終結,明天機會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