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我毅然堅定地“逃離”匯豐銀行,只有兩個原因:

第一“窮”,匯豐的待遇無法讓我在廣州的生活再上一個檔次。

第二:網際網路金融與金融科技的大肆衝擊,使得零售金融業務日趨下滑,讓我在現有的團隊日漸失去成長空間。

2016年,是我在匯豐銀行的第十個年頭,在苦苦掙扎後,我鼓足勇氣做出了“逃離”的決定。

匯豐,曾給一無所有的我以體面,給我養家餬口的銀兩,給我一個國際化的職業平臺,到了真正要離開時,心中五味雜陳,依然記得辦完離職手續後的淚眼婆娑。

逃離的決心:從一則銀行業的“死亡筆記”開始

這個行業不賺錢,而且大多數模式都行不通。

只有有能力每年至少產生150億美元盈利的大銀行,才能在未來承受高額的運營成本,而能活下來的銀行只有五分之三。

這是2016年世界領先的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經過對全球各大銀行分析得出的報告,此報告在業內被形象地譽為“銀行業死亡筆記”。報告稱,日新月異的技術和趨嚴的監管已經重塑了整個銀行業,而裁員並不能解決問題。

同年10月24日,據美國財經網站訊息,銀行業的數字化正悄悄拉開大幕,美國大銀行大幅關閉網點,美國銀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已經關閉了389個網點。隨著移動活躍使用者的增多,更多交易可通過數字渠道完成,磚瓦砌成的網點已不再那麼必要。網點關閉的“衍生品”就是銀行裁員,銀行員工將大面積失業。

這則報告在當時行內很多人看來,都覺得是“危言聳聽”。而日益下滑的零售金融業績,讓我斷定這則“死亡筆記”揭示了未來10年銀行業的發展趨勢,是給銀行人敲響的警鐘。

也就在16年內底,我決定會會曾經一起畢業的朋友,尤其是在IT網際網路公司的朋友。兩三次的聚會,徹底堅定了我“逃離”匯豐的決心。

(1)那些你曾經以為混得比你差的同學,跳去阿里巴巴、唯品會、網易等IT網際網路公司後,基本都在廣州買房了。而我一畢業就進了匯豐,自以為的體面和小資,竟連廣州房子的首付也沒能攢夠。除了安穩和每週在家自由工作1-2個工作日外,再也說不出別的益處。

(2)網際網路金融與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業務與職業的衝擊是顛覆性的。與就職於阿里巴巴和唯品金融的同學深聊後,發現自己已無法跟上他們做金融的思維和技術,銀行人真的是後知後覺。

而且網際網路公司目前所做的業務幾乎涵蓋了銀行所有主體業務,包括支付結算業務、信貸資產業務、存款等資金來源業務、理財等中間業務。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得傳統銀行更加凸顯其衰退和落後之勢。

怎麼辦?路在何方?

逃離的困境:沒有誰能僥倖逃過金融科技浪潮的衝擊

我想,出去看看吧,也許主動參與網際網路金融與金融科技的技術革命浪潮,才是公司與個人走出泥潭的根本之舉。

2016年,同樣感受到職業危機的遠不止我一人,不少同事已經開始放棄匯豐穩定的工作,進入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工資基本都翻翻。

後來,我也聽說負責貸款營銷和貸後客服的一些同事,也想跳槽漲薪,可面試了十幾家公司,卻沒談到一個滿意的offer,最後只能繼續留下。

在此之前,我原來以為匯豐的人才在市場會很搶手,看來真是盲目自信了。

慶幸自己在匯豐負責過IT專案管理和需求對接,加上本科是軟體專業背景。面試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崗位時還算順利,很快拿到了滿意的offer。

我最終入職到某香港金控集團在廣州的金融科技部門,年薪約40萬,不含未來的股票激勵!我激動萬分,因為我當年在匯豐滿打滿算也就不到20萬的年薪。

到了新公司,這裡的組織架構與我在匯豐時的相差甚遠,除了業務運營部門的同事,產品、風控、客服人員都要求有IT網際網路背景。而我的工作職責,就是搭建集團零售金融業務的網際網路信貸平臺。

我想再也沒有哪個金融從業者,能僥倖逃過金融科技浪潮的衝擊。種種趨勢表明:金融業務數字化、移動網際網路化、智慧化才是方向與出路。

而那些沒有IT科技背景、又身負房貸與養家負擔的同事們,出路又在何方呢?我深感到時代的無情與殘忍!

金融科技是如何取代傳統銀行從業者的?

在2017年至2018年初,一年多的時間,我組建了金融科技部門的產品與開發團隊,協同風險管控與客服部門,實現了三個目標:

(1)所有個人信貸、理財業務全流程線上化。產品營銷通過與合作方的渠道系統對接,直接從合作方線上導流,不再需要類似銀行的客戶經理角色;原來的信貸客戶經理轉型為市場(BD),負責合作平臺與商戶的洽談,所有洽談成功的合作方,都通過系統對接,完成業務從場景方到金融公司的閉環對接。

(2)所有業務的信貸審批在兩年時間實現自動化。風控依靠大資料建模和決策引擎,替代過去的人工稽核;而原來的信審人員逐步轉型為信貸資料分析和貸後催收人員;

(3)智慧客服與智慧催收系統,直接替代了傳統人工客服和貸後電催人員。同事將客服場景、話術和催收策略提前配置到系統中,系統便能自動外呼、模擬真人聲音、自動記錄語音內容,夜晚自動進行質檢和資料處理,真正做到了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而依賴人工這根本無法做到。

2018年初,整個集團零售金融業務已經能24小時無間斷運營,智慧客服亦是24小時線上。系統上線後,僅2019年整體貸款規模較之前翻了兩倍,而壞賬率卻始終保持較低水平。

2019年,隨著系統功能的日漸完善與成熟,業務量較2018年又實現了翻翻,但人員卻有減無增。客服團隊與催收團隊實行了批量裁員。而銷售與初級風控人員也基本裁減了一半。

2018-2019年,我看到國內四大行也已紛紛成立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樓下的銀行網點亦全部改造升級,增加了幾臺自動辦卡與業務辦理的機器,裁減了大約一半的櫃檯人員,我不知道他們何去何從,只知道機器在慢慢替代了他們的工作。

2020年,隨著區塊鏈、大資料與人工智慧技術在金融場景中的深度應用,支付結算業務移動網際網路化、信貸資金業務大資料化、投資理財顧問人工智慧化、理財等中間業務網路化......這些都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傳統銀行從業者在暫時的安逸和穩定中,有多少人已感到寒冬的洶湧來襲?春天在哪裡?我想也許只有自我求變,積極向金融科技人才轉型,才能看到春天來臨的跡象!

最新評論
  • 1 #

    你會後悔的。網際網路金融和金融網際網路是有區別的。

  • 2 #

    生活過得去,就可以,不必追求高標準

  • 3 #

    網際網路做金融,我笑了。不覺得支付寶特摳門麼,沒有打價格戰的勇氣,因為一打就關門。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中國股王也繃不住了?白酒業盛極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