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網際網路的發展推動了經濟活動、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進步及變化。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而期間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深入應用讓不少行業迸發活力、迎來新機遇。
資料顯示,2020年固定資料及網際網路業務實現收入2376億元,比上年增長9.2%,在電信業務收入中佔比由上年的16.6%提升至17.5%,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1.53個百分點,對全行業電信業務收入增長貢獻率達42.9%;固定增值業務實現收入1743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在電信業務收入中佔比由上年的10.5%提升至12.9%,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2.82個百分點,對收入增長貢獻率達79.1%。
(1)5G
作為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為網際網路應用帶來新局面。在5G網路方面,2020年我國5G網路建設全球領先,創新應用逐步落地。加快5G網路建設,不斷消除網路覆蓋盲點,提升網路質量,增強網路供給和服務能力,新一代資訊通訊網路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目前,我國適度超前部署5G網路,以共建共享大力推動5G網路建設,形成全國所有地級及重點縣區的廣泛覆蓋。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已建設開通的5G基站超過40萬個。截至2020年底,我國新建5G基站數超過60萬個,基站總規模在全球遙遙領先。全部已開通5G基站超過71.8萬個,其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共建共享5G基站超33萬個,5G網路已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及重點縣市。三家電信企業均在第四季度開啟5GSA②獨立組網規模商用,使我國成為全球5GSA商用第一梯隊國家。
後疫情時代,5G通訊技術將加快完善建設,“5G”商用將進一步鋪開。受疫情影響,移動端裝置的使用者規模及流量大大增長,隨著5G加速普及,移動裝置市場將迎來持續擴大的時期。以5G手機為例,2020年4月份以來,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呈現波動式上漲的趨勢,出貨量佔比持續提升。總體來看,與2019年相比,國內市場5G手機手機出貨量大幅增加,上市上市新機型增加明顯,由此可見,5G手機深受國內市場歡迎。
預計2021年更換5G終端的使用者會逐漸增多,為搶奪市場,各大手機品牌衝擊高階更激進。至2023年,5G手機技術成熟,網路通訊基礎設施鋪設完備,市場將迎來大規模換機潮。
(2)工業網際網路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打開了“新基建”的視窗期。“新基建”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工業網際網路包含在內,迎來發展新機遇。2017至2019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增加值規模逐年遞增。2019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3.41萬億元。初步估算2020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3.7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將升高至3.63%,成為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關鍵動力。
2021年,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將加快發展,相關試點專案不斷推進。在《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及政府部門政策指引下,預計2021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增加值增速將達20%,增加值可達4.54萬億元。
(3)移動網際網路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宅家”新生活模式等影響,移動網際網路應用需求激增,線上消費異常活躍,短影片、直播等大流量應用場景拉動移動網際網路流量迅猛增長。2020年,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消費達1656億GB,比上年增長35.7%。全年移動網際網路月戶均流量(DOU)達10.35GB/戶·月,比上年增長32%;12月當月DOU高達11.92GB/戶·月。其中,手機上網流量達到1568億GB,比上年增長29.6%,在總流量中佔94.7%。
後疫情時代下,“宅家”的生活模式將成為日常。同時,隨著5G網路的加快部署及智慧手機廣泛普及,移動上網網速大幅提高,網速瓶頸限制基本得到破除,極大優化了使用者體驗,移動應用場景亦得到極大豐富,促進了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
(4)網路資訊保安
隨著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應用領域的高速發展,資訊保安漏洞增長,網路資訊保安市場需求驟增,網路資訊保安保護備受關注。
2020年,得益於網路資訊保安政策法規持續完善最佳化,網路資訊保安市場規範性逐步提升,政企客戶在網路資訊保安產品和服務上的投入穩步增長,中國的網路資訊保安行業保持較快增速。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物聯網的逐步推進,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資訊保安市場規模達60.43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4.82億美元,未來發展勢頭良好。
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執行,網路資訊保安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關係緊密。因此,加強網路資訊保安維護和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仍是我國2021年重點任務。
2021年,隨著網路安全觀的重建,一方面,企業網路安全需求將超越“合規”而更趨於貼合實際,需求更多樣、更靈活,有助於打破“合規市場”的增長瓶頸,進一步開啟安全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安全產品和服務的時效也將逐步受到重視,創新技術和服務得到認可,進一步增強產業活力,提升技術價值。
此外,隨著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深度應用,網路安全向更深層次滲透,更加細分化的技術領域、產品需求使得更多的技術創新不斷的在中小企業中湧現出來。2021年大型網路安全公司透過投資併購形式完善產業與技術佈局的情況將持續加強。
(5)大資料
近年來,我國大資料產業得到政策扶持、市場快速發展。根據預測,2020年全球大資料相關硬體、軟體、服務市場整體收益將達1878.4億美元,同比增長3.1%。2020年中國大資料相關市場的總體收益將達104.2億美元,同比增長16%,增幅將領跑全球大資料市場。IDC認為,在2020-2024年預測期間內,全球大資料技術與服務相關收益將實現9.6%的CAGR(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2024年將達到2877.7億美元。
此前,在2020中國(上海)大資料產業創新峰會上,工信部資訊科技發展司副司長楊宇燕指出,要進一步開展制度創新和法規制定,加強大資料標準制定和貫徹,推進大資料產業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將一如既往支援以上海為代表的全國各地積極發展大資料產業,持續激發資料潛能,為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2021年,在“新基建”、“雙迴圈”等發展背景下,大資料產業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6)數字化轉型
當前,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已在各領域進行了探索。在智慧製造方面,透過數字工廠模擬、ERP與MES、智慧物流無縫整合,實現高度柔性生產和離散型製造的流水線化裝配,幫助製造企業加快產業與數字技術的融合,提升製造品質和生產效率,實現智慧製造和產業升級。
在智慧交通方面,綜合應用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網路安全等技術,應對公路、鐵路、民航、地鐵、港口等傳統交通運輸業發展的切實需求,助力數字化建設的升級轉型。
在產業鏈協同方面,依託區塊鏈、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搭建大宗商品產業鏈協同服務平臺,為大宗上下游企業提供線上倉儲、安全交割、大宗交易、供應鏈金融等綜合性服務。
在智慧倉儲方面,將電子圍欄、智慧叉車、智慧托盤、RFID等數字技術應用於倉庫日常管理,建立大宗倉儲監管體系,實現大宗貨物的安全管控、精準查詢等。
目前,工業網際網路、資料中心、資料交易平臺、大資料技術等是實現數字經濟應用的重要技術、平臺。雖然目前我國尚未形成資料要素市場,但已有一些資料交易平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資料生產或資料服務類企業為主導、商業職能為主的資料交易平臺,另一類是地方政府聯合其他主體投資、第三方撮合性的資料交易平臺。同時,我國資料交易制度、標準正在不斷完善,為資料交易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近年來,中國資料中心業務市場規模在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帶動下保持穩定增長。隨著國家“新基建”政策的推進,國內資料中心專案將快速增加,尤其是一些綠色、大型甚至超大型的資料中心會增多。預計2020-2022年,中國資料中心業務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為27.8%,2022年資料中心規模將達3200億元。
(7)新興業態
2020年,網際網路行業新興業態得到快速發展,如短影片、直播電商等領域迎來爆發期。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發展及網路基礎設施的技術進步,短影片內容市場快速增長。短影片內容市場的規模由2015年2億元增加至2019年126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01.5%。5G的推出及普及將加快資料傳輸,降低移動網際網路流量每GB成本,並推進AR、VR等短影片的技術發展,從而改善短影片使用者體驗,豐富短影片呈現形式,提高短影片的吸引力。因此,短影片內容市場的規模預計將由2020年和2021年繼續大幅度增長至2115億元和3171億元。
而直播電商也十分火爆,除了明星帶貨以外,企業老闆也加入這場混戰中,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洋碼頭CEO曾碧波、盒馬總裁侯毅等開啟了直播大秀。根據預測,2020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突破萬億,達到10500億元,滲透率將達到8.6%;2021年直播電商規模將擴大至2.0萬億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滲透率將達到14.3%。
2021年,短影片、直播電商等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使用者規模擴大,行業生態更多樣。另外,目前短影片也在逐步佈局電商業務,將與直播電商一樣拉動消費,助推“雙迴圈”結構形成,倒逼國內、國際流通升級,讓利給消費者,刺激消費者購買,進一步激發中國消費潛力。
(8)“網際網路+”融合
截至2020年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使用者達11.36億戶,全年淨增1.08億戶,其中應用於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公共事業的終端使用者佔比分別達18.5%、18.3%、22.1%。發展IPTV(網路電視)使用者總數達3.15億戶,全年淨增2120萬戶。
2021年,新一代資訊科技轉型升級,加快5G網路、物聯網、大資料、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推動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成效進一步顯現。
總體來看,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將以“十四五”規劃為指引,推動5G網路深度覆蓋,加快資料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豐富5G+VR/AR等消費應用,推動醫療、教育等應用與網際網路技術融合,創新發展多元化網際網路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