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以來,順豐股價一直不夠理想,在10月份創出43.57元的階段性新高後,重新陷入低迷,按照最新的37.51元的收盤價,跌幅已經接近20%。
在電商件發力的背景下,公司的業務量增速明顯,但公司單價收入的下滑速度也超過行業水平,這讓公司業務量的增加略顯成色不足。此外,公司的商務件的服務品質與時效性也有爭議,這讓市場開始重新評判下沉策略對順豐中長期的影響。
快遞行業競爭依舊激烈。據路透社的報道,京東物流最快將於2020年上半年上市這無疑會令快遞賽道更加擁擠。這其中,與京東物流同樣自營模式與中高階定位的順豐恐怕會首當其衝。
與此同時,順豐又迎來了千億解禁市值的壓力。自2017年1月借殼上市以來,順豐登陸資本市場已經近3年,2020年1月23日,公司將迎來超過27億的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解禁,按照12月27日公司37.51元的收盤價計算,這部分解禁市值高達千億。
上市以來,順豐收獲了深交所市值第一名高光時刻,也經歷了公司市值慘遭腰斬的尷尬境地。千億解禁市值的壓力,最強對手的上市,難免會讓順豐股價再次承壓,快遞一哥的復甦之路,註定不會太平。
最強對手 京東物流即將上市
12月23日,路透社報道,京東物流正在與多家銀行就其海外IPO進行初步探討,本次預計募集資金80-100億美元。業內人士透露,京東物流最快可能在2020年年上市,公司尋求最低300億美元的估值,所募集資金將繼續用於倉儲方面的擴張及物流行業的潛在收購。
儘快京東方面對此事不予置評,但此事並非空穴來風。
自2017年以來,京東物流開始獨立運作。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會議上,劉強東宣佈京東物流已經接近盈虧平衡。從這一點來看,京東物流此時爆出上市動作似乎是水到渠成。如果上市順利,100億美元級別的鉅額資金將大大助力京東在物流行業的野心,快遞行業的競爭無疑會更加激烈,這其中,與京東有著同樣戰略定位的順豐恐怕是首當其衝。
早在2017年,王衛就在順豐股東大會上表示,順豐未來的競爭對手不會來自同行,而是掌握行業上游資源並擁有大資料優勢技術性的跨界公司。這一表態被外界視為暗指京東,儘管當時的京東物流還未獨立運作。
同年六月,劉強東在談論未來國內的物流格局時明確指出,未來能夠在國內物流立足的只有京東和順豐兩家。儘管這一宣言有打擊競爭對手之嫌,但對京東物流而言,能對順豐做出“天下英雄,唯你我耳”的表態,並非攀全富貴。
首先,兩者均定位於行業的中高階,主打的均是服務和時效牌。
多年以來,三通一達由於是加盟模式,送貨時效與順豐難以匹敵。但有著自營+倉儲一體的京東物流,攬儲與配送時效並不輸順豐。其次,京東物流在定價策略上採取了跟隨順豐的策略,再讓提供同樣服務品質的京東有了價格上的優勢。自京東物流推出了面向個人的快遞業務之後,搶佔了不少順豐的商務件份額。與此同時,有了京東物流這個貼身對手,順豐在漲價上面無疑變得更加困難。
今年年初,劉強東強勢宣佈,將取消京東物流快遞小哥的底薪並大幅提高攬件提成,以促使京東物流去承接更多的社會快件。業內人士看來,這更像是對順豐直接宣戰,因為對京東的快遞小哥來說,“能搶的就是順豐的單子"。
電商缺位 市佔率持續下滑
早期的順豐,在快遞行業中服務口碑與時效性首屈一指,市佔率一度高達20%。儘管順豐的定價高出同行三、四倍,高階客戶也願意為其服務品質付出更高的價格。但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電商件成了快遞行業增速最快得細分領域。阿里的交惡,京東的半路殺出,讓順豐在電商件這一重要領域明顯缺位,領先優勢不斷遭遇對手的追趕。
最近幾年,快遞行業增速最快的就是電商件這一領域。資料顯示,截止到2018年,電商快遞件所佔國內快遞業務的總量已經超過80%,而在2016年,這一資料不足70%。與此同時,中國的快遞包裹總量達到507億件,超過歐美、日本等所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國家郵政局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人均快速使用量還僅為4.2件,但到了2018年,這一資料增加到36.4件,短短四年時間,人均快遞使用量增長近8倍。
早期的電商與快遞物流企業相互平行發展,但在阿里入股菜鳥以後,開始有了收編快遞行業的想法,這自然遭遇到順豐的反抗。連續缺席兩屆菜鳥江湖大會之後,順豐與菜鳥終於爆發了資料介面之爭。儘快事件在國家郵政局的干預下獲得平息,但此後阿里開始打壓順豐,規定旗下電商平臺商家只能選擇菜鳥發貨。自此,順豐與阿里系電商漸行漸遠。
京東早期曾經是順豐的戰略盟友,京東商城的正品定位與順豐的中高階品牌非常切合。但隨著京東物流的獨立並不斷髮展,逐漸成為順豐在中高階市場的強大對手。自此,順豐幾乎失去了阿里與京東兩大平臺所佔電商件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順豐並非看不到電商的重要性,並不斷在電商領域積極佈局。
早在2010年,順豐就推出了以出售食品為主的電商平臺“順豐E商圈”。2012年,順豐又上線了主打生鮮食品的 “順豐優選”。2014年,“順豐嘿客”正式運營,開啟了順豐在社群O2O領域的嘗試。2015年,順豐將“順豐優選”與“順豐嘿客”合併,組建成新的順豐商業板塊,王衛也一度親自擔任Quattroporte。
然而,前後7年之間,耗費了數十億的資金,順豐已然沒有找到電商的正確打法。隨著電商流量向頭部靠攏,順豐終究沒有在電商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此時,其快遞業務在電商件領域的缺位劣勢開始顯現,市場佔有率開始不斷下滑。根據艾瑞投研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順豐的市場佔有率為7.3%,僅位列行業第六位。而在七年之前,順豐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20%。
從上圖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來,順豐的市場份額從11.5%一路下滑,而四通一達則穩步增長,尤其是2017年,在電商件的不斷爆發下,即便是其中表現最差的申通,市場份額也由9.7%增長至10.8%。
隨著市佔率的不斷下滑,順豐在2018年業績出現了近年來罕見的負增長。今年3月,順豐控股所披露的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909.43億元,同比增長27.6%;同期淨利潤為45.56億元,同比下降4.5%。與此同時,2018年度中通快遞實現調整後的淨利潤42.01億,同比增長高達30.1%。兩者的利潤差距已經縮小到不足4億元,,順豐快遞一哥的位置已經及岌岌可危。
市佔率一定意義是快遞行業的生命線,市佔率下降短期意味著盈利能力的下降,未來則是消費者端籌碼的丟失,擺在順豐面前的挑戰不可謂不嚴峻。因此,順豐開始下沉市場,向電商件發力。
市場下沉喜憂參半 千億解禁股價承壓
今年5月份,順豐推出專供電商快遞的特惠專配等新產品。自此,順豐開始重新下沉市場,再次向電商件發力。順豐的價格戰似乎立竿見影,資料顯示, 2019 年 5-11月,順豐業務量增速分別為:10.19%、15.79%、22.59%、32.78%、37.99%、48.47%和47.92%,業務量增速提升明顯。
與此同時,順豐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扣非歸母淨利潤35.11億,同比增24.47%。
但這並非沒有代價,那就是順豐的單價也在快速降低。12月19日,公司所披露的11月份經營簡報顯示,在公司業務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單票價格降至19.69元,首次跌破20元,同比下滑高達15.53%。近三個月,順豐控股單票收入下滑幅度行業最為明顯。
業內人士表示,順豐以價換量、市場下沉的策略,雖然扭轉了市佔率不斷下降的趨勢,但由此帶來的服務品質與時效下降是否對品牌產生負面影響,仍有待觀察。
二級市場也做出了同樣的反應。在順豐電商件快速增長的第三季度,順豐股價開始反彈。但進入10月份以來,公司股價在創出43.57元的階段性新高後,就重新陷入低迷,按照最新的37.51元的收盤價計算,跌幅已經接近20%。這就意味著,二級市場對其不斷下滑的單票價格開始有了擔憂。
與此同時,自2017年1月借殼上市以來,順豐登陸資本市場已經近3年。2020年1月23日,公司將迎來超過27億的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解禁,按照12月27日公司37.51元的收盤價計算,這部分解禁市值高達千億。
上市以來,順豐收獲了深交所市值第一名高光時刻,也經歷了公司市值慘遭腰斬的尷尬境地。如何應對愈發擁擠的快速賽道,如何面對千億解禁市值的壓力,新的一年,無論行業層面還是資本市場,都給順豐帶來了新的挑戰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