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下週回國“假藥停”可能真的要回國了。
1月20號,賈會計在美國創辦的新能源車品牌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FF)準備在美股借殼上市——這樣一個靠PPT造車(僅有樣車)的公司,像極了當年的樂視網。
說到靠PPT造車,許老闆的恆大汽車(00708)也是一絕:車還沒上路,先把市值搞上4000億再說。恆大汽車,就差汽車了。新能源造車,越來越有泡沫化的“內味兒”了。
儘管有泡沫並不意味著短期會被戳破,但在泡沫的中後期參與進來,就是擊鼓傳花式的博傻。我們又怎麼敢拍著胸脯保證自己不會是最後的那個傻瓜呢?
雖然我們一直認為,更加智慧化的新能源車不是傳統燃油車的簡單替代,而是消費升級。但是,人們往往會在短期內高估新生事物的成長性,而在長期低估。現在的局面是,造車新勢力的股價很可能正在透支未來幾年的成長。
因此在現階段,如果想在新能源車盛宴中分到一杯羹,那麼“上游大法好”將是比下游整車廠價效比更高的選擇。
上游的原材料中,除了像贛鋒鋰業(002460)天齊鋰業(002466)這樣的鋰資源龍頭,以及新宙邦(300037)這樣的電解液龍頭,還有沒有其他的機會?
答案是有。就拿電解液來說,龍頭新宙邦並非絕對的上游。電解液的上游原材料包括有機溶劑(主要是DMC,碳酸二甲酯)、六氟磷酸鋰(以下簡稱六氟)及少量新增劑。
就在不久之前,固態動力電池成為熱點,劍鋒直指電解液,以至於嚇得新宙邦的股價來了個大跳水。其實,根據我們的瞭解,業內人士的看法是,固態電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方面更有優勢,也是動力電池的第二次革命;但是目前成本太高,如果要大規模商用,至少還要等5年。
實際上,電解液的存在的安全隱患,應該背鍋的是易燃的有機溶劑DMC,而跟六氟關係不大。而且,就算是固態電池未來會成為主流,但替代電解液的過程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中間還存在半固態的過渡階段。半固態和電解液相比,新的鋰鹽(例如四氟硼酸鋰)和新增劑多了,有機溶劑少了,但是六氟該用還是要用。
因此,同樣是炒漲價,在需求上無法被替代的六氟要比DMC更讓人放心。
在2015年那一輪新能源車泡沫中,碳酸鋰的價格從4萬元/噸最高漲到18萬元/噸。然而,六氟的漲價更加兇猛,用洋氣一點的說法叫做彈性更大:從8萬元/噸漲到了40萬元/噸。此時,六氟龍頭製造商的毛利率一度接近80%了,一副“六氟茅臺”的模樣。
但週期是把雙刃劍。2018年補貼退坡導致新能源車產銷不及預期,同時高毛利也造成了六氟的產能過剩。六氟價格一路暴跌到不到7萬/噸,龍頭廠商毛利率降到20%,很多中小廠商甚至只有個位數。結果便是,2020年上半年,行業經歷了一輪血淋淋的去庫存。
因此,當2020年下半年需求起來時,六氟的供需關係自然也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也就是說,這一輪六氟的漲價絕非一時衝動,而是有行業週期的邏輯作為支撐。關於行業週期帶來的漲價,六氟和鋰鹽(碳酸鋰、氫氧化鋰)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六氟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著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方面
六氟佔電解液成本的33%,而電解液佔鋰電池成本僅為6%,因此,六氟在鋰電池總成本中的佔比不超過2%。這意味著,鋰電池產業鏈下游的電池廠商,對於六氟漲價並不敏感。正是因為下游對六氟漲價的容忍度更大,所以六氟的價格彈性比鋰鹽更好。
類似的邏輯在A股歷史上出現過,先例就是染料龍頭浙江龍盛(600352)。一件上百塊的衣服,涉及到染料的成本只有幾塊錢。只要人們還在穿彩色的衣服,那麼做衣服的、織布的,不管染料怎麼漲,該用還是得用。
六氟也是這樣,因為在鋰電池成本中佔比太小,下游廠商有時候懶得去砍價。
不利的方面
六氟不像鋰鹽那樣,對於資源的要求那麼高。其行業層面上的壁壘,可能不在資源,而是在環保。
六氟的生產需要用到氫氟酸(HF),這種腐蝕性極強的強酸,給生產過程造成了一定的麻煩。有一些廠商受限於產品質量、環保等因素,導致行業中存在一些無效產能。
無效產能儘管推升了漲價的情緒,但卻增加了選股的難度。存在無效產能的廠商並不能把漲價的紅利,賺到自己口袋裡。這就好像本來應該是參與比賽的運動員,卻變成了拉拉隊。行業的後進入者,在這個方面的風險更大。所以,如果要在六氟這個賽道上佈局,工藝成熟的頭部廠商可能是更為穩妥的選擇。但問題是,資金都不笨,我們能想到的,別人很可能也知道,這將導致頭部廠商的股價可能不會出現低估的情況。參與這種行情,只能靠未來業績的增長來消化估值,而不要預想著能賺到估值修復的錢。最後來看一下盤面。美股韭菜和鐮刀之間的戰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空頭機構狠起來也是不講武德——拔網線,關論壇,讓散戶只許賣不許買。面對這樣的狂歡,擅長蹭熱點、搞大新聞的孫宇晨又怎麼會缺席?這次,孫老師又帶著他祖傳的100萬美金準備暴打華爾街空頭。本來以為2020年的連續熔斷已經夠刺激了,沒想到2021年開年就上演這樣一出大戲,實在是讓我等吃瓜群眾大呼過癮。
其實不光是美股有瓜吃,A股照樣不甘落後。這兩天,市場傳言央媽要收緊流動性,人心惶惶之下,難免會有獲利盤腳底抹油。但是下午臨近收盤時,得知有人散播SLF(常備借貸便利,被戲稱為“酸辣粉”)利率將被上調的謠言,央媽毫不留情地報了案。
央媽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小胳膊並不過大腿,悶聲發大財不好嗎?跟裁判對著幹,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