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圈內曾經有一種說法:中國有兩種快遞公司,一種是順豐,一種是其他快遞。

誠然,順豐一度是當之無愧的快遞龍頭老大。2017年,A股4家快遞公司中,順豐的淨利潤為77億元,韻達為22億,圓通為14億,申通為23億。這也就意味著“兩通一達”綁在一起,盈利也不到順豐的八成。

但正所謂世事難料,不過兩年的光景,順豐的“老大地位”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先是股價的一瀉千里。2017年順豐上市之後,股價最高達到了73元,現在卻腰斬至37元;總市值也從高峰時的3000多億,下滑至現在的1600億,蒸發了50%。

股價一路下跌的背後,是順豐“不順不豐”的業績。據其2018年財報顯示,順豐營收909億,同比增長了27.6%,但是其淨利潤卻下降了近10%,被認為是十年來最差的一次業績。

順豐的負債率也在持續攀升。順豐公佈的三季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順豐的短期借款從2017年末的46.19億元攀升至三季度末的66.17億元;公司的應付債券更是較2017年末激增超50億元。

目前,順豐的資產負債率達到46.77%,而其競爭對手韻達股份、申通快遞、圓通快遞的負債率,分別只有33.96%、19.40%和31.24%。

在順豐流年不利的同時,它的競爭對手卻在全面崛起。資料顯示,2018年,順豐業務量增速僅為26.77%,而韻達增速卻達到了48%,百世快遞45.1%,中通37.1%,圓通31.61%,申通31.13%,都高於順豐。

2014年—2018年,順豐業務看似不斷增長,但其市場份額卻已經下跌超過三分之一。

大股東們也紛紛減持套現,王衛被“兄弟們”接連拋棄。2018年以來,嘉強順風、元禾順風、順達豐潤、順信豐合、中科匯通、劉冀魯等大股東和董監高均陸續釋出過減持公告。有媒體統計,在2018年到2019年11月這段時間裡,這些股東合計減持達65次之多,而且重要股東中無一人增持。

王衛本人,也悄悄卸任了順豐董事長的頭銜。12月10日,天眼查資料顯示,順豐控股集團商貿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王衛卸任該公司董事長一職,由吳茜接任,此外公司多位董事退出。

而在這之前,王衛已經密集卸任了四家順豐系企業法定代表人及執行董事職位。有業內人士解讀,這是王衛的“抓大放小”,從對具體業務的管理,更多地轉向對巨集觀戰略層面的思考與掌舵。

誠然,就像溫水裡的青蛙,順豐已經到了亟需從戰略層面進行突破的艱難時刻。

01

若是問起選擇順豐的理由?恐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速度快、服務好。

這一順豐最大的護城河,主要是得益於其直營模式,使得順豐能對配送業務全流程有更強的把控力。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由於直營模式的大投入、高成本,所帶來的高價格,這首先讓順豐失去了“電商”這一重要蛋糕。中金公司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至2016年十年間,電商件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60%。

相比商務件,電商件的最大訴求在於低價,從而壓低自己的成本,定位於中高階市場、收費較高的順豐自然顯得很不接地氣,所以在電商件市場上,80%的市場由“通達系”掌握,“高傲”的順豐被排除在外。

同樣,順豐還因此難以分食下沉市場的蛋糕。鑑於直營模式的重資產,導致其很難像“通達系”一樣,在各個區域都能輕易全面開花、快速攻城略地。

而順豐的兩個最大優勢,“速度快”“品質高”,也正在漸漸被競爭對手趕超。

在速度方面,“通達系”們紛紛加大了航空貨運的投入,圓通還有了自己的飛機,其推出的“承諾達特快”模式,在同城、經濟圈範圍內可實現即日達、次晨達;中通推出的“星航時效件”;韻達的“韻達特快”,紛紛對標順豐的時效業務,不斷向高階市場發起衝擊。

在品質方面,現在在各大投訴平臺上,針對順豐快遞的投訴接連不斷。比如電子裝置在運輸過程中損壞,比如無理由拒絕賠償,甚至2019年4月還曝出了“快遞員私拆包裹”一事。

這再次印證了,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永恆的,沒有一個巨頭是能夠長盛不衰的。

02

順豐正在面臨進退維谷的尷尬局面。若是向下,順豐放棄“直營模式”,那它在速度和品質方面將大大失色,與“通達系”相比再無任何優勢可言;但若是向上,繼續堅持“直營模式”,那麼它還要面臨同樣採取直營模式的京東物流的巨大威脅。

京東物流依託於電商業務,已經培育了良好的口碑。其中高階市場的定位,將使順豐控股有限的市場競爭環境變得更加激烈。

而且相比於順豐,京東物流天然就具有自己的豐厚電商資源,還擁有對手難以企及的倉儲優勢,目前在全國90%區縣都實現了24小時達。

有內部人士透露,京東物流或在2020年下半年在香港或紐約進行IPO,該公司的估值預期達到30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將高出目前順豐市值400多億。

左右為難的順豐,試圖通過多元化業務來走出現在的困境。在王衛看來,馬雲既然可以通過電商打物流,那他同樣也可以反過來用物流發推電商,走出一條“線上電商+線下實體”的新模式。

從主打生鮮電商,到進軍跨境電商,再到後來涉足便利店、無人貨架,全面開花的順豐,卻沒有一朵花能結出果實。

被王衛寄予厚望,甚至被列為“不能失敗的專案的順豐優選,CEO六年連續換了七個,三年時間虧損將近十六個億,更是在2019年爆發了關店潮,其在上海、武漢、青島、成都等地的線下門店大批關閉,只有深圳總部周邊的華南地區和北京的門店被保留下來。

還有順豐的無人貨架“豐e足食”,也是雷聲大、雨點小。2017年高調推出,但到了2018年,據《2018上半年無人貨架領域發展研究報告》顯示,豐e足食市場佔有率為12%,而每日優鮮為55%,是順豐的近5倍,訂單量也幾乎相當於豐e足食的3倍。

新業務非但沒能給順豐帶來新的活力,反而被大家詬病是不務正業,嚴重影響了其主營業務。在2019年的雙十一上,有網友甚至發出了“雙十一最慢的為何是順豐”的質疑。

江湖中有個傳言。早些年,馬雲兩次在香港約見王衛,都被王衛婉拒。但當電商崛起之後,王衛在杭州約見馬雲尋求合作,馬雲也對其避而不見。

無論是誰負了誰,反正在後來馬雲的物流佈局“菜鳥”中,王衛的順豐始終被孤立在外。得益於阿里的技術、資料加持,順豐的競爭對手們強勢崛起,對日顯疲態的順豐虎視眈眈。

現在的王衛,是否正在為當年拒絕馬雲付出慘痛代價?不依附巨頭的順豐,是否能穩住自己的江山?

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新評論
  • 1 #

    順豐的速度和服務是真心好,但價格確實偏高

  • 2 #

    看看現在順豐的貨量,別的快遞都放假了,順豐門口還有百十輛車在排隊卸貨,都不知道你從哪裡得到的結論,就在昨天晉江順豐,2020年1月20號

  • 3 #

    我成都發個東西到江蘇發了四五天,隨便哪個快遞都到了,醉了,還死貴,把快遞拆了半天問了半天是什麼

  • 4 #

    我們中通快遞陸運從四川發北京,順豐也陸運從四川發北京,居然中通還比順豐快,順豐你貴的道理在那。

  • 5 #

    去順豐物流上班面試3天免費,報名沒去面試,第二次再去報名,就沒機會了,直接不要你了

  • 6 #

    順豐還是最好的,雖然不是淘寶的快遞

  • 7 #

    比了其他快遞,我還是信任順豐,甘肅岷縣到北京海淀區只用21小時不到,其他的寄過去得幾天

  • 8 #

    現在還有幾家快遞在收派件的叫了多少年全年無休,又有幾家做到了的,郵政扛大旗。順豐是主力也是先鋒,還有京東在做,其餘的就只是叫口號而已

  • 9 #

    我只發順豐,支援順豐

  • 10 #

    順豐的人才都流落都競爭對手那裡去了,能不糟糕嘛!

  • 11 #

    順豐的股票都被股東套的差不多了

  • 12 #

    我只發順豐,服務不錯啊!速度也快啊

  • 13 #

    在我接觸過的快遞公司中,只有順豐一家是貨到後電話通知我,距離太遠不能送,讓自己去取!送不了你幹嘛接單?就這服務,差評沒商量!

  • 14 #

    順豐價格有點偏高,同樣的地方,同樣的時間,

  • 15 #

    順豐還是最好的,雖然不是淘寶的快遞

  • 16 #

    快遞只上支付寶髮菜鳥物流

  • 17 #

    我覺得順豐速度沒比別人快。只不過順豐小哥真正的送上門,別人家的快遞都是送到快遞點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左側!一隻區塊鏈低價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