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產業智慧官

CJZK 財經智庫CJZK

摘要:中國企業眾多,發展能力千差萬別,大量中小企業仍處於轉型升級的探索階段。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對於加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但如何選擇合適路徑、更有效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仍是政府和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近年來,中國製造業面臨發達國家製造業迴流和後發國家快速追趕的雙重壓力,迫切需要加速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和效益水平,實現高品質發展。振興實體經濟、促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也一直是近年來中國經濟製造的重要內容之一。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創新驅動、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等都是支援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國企業眾多,發展能力和水平差別巨大,在邁向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基礎不同、能力不同,進展不同,少數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已經達到了全球一流水平,但大量的中小企業仍然處於升級的起步和探索階段,轉型升級的過程面臨多重困難。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對於加速廣大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當前,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視推動企業上網、上雲,但如何選擇合適的路徑、更有效地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並取得更好的效果,仍然是政府和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助力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四大作用

近年來,有許多關於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途徑,包括資訊化、精益製造、柔性製造、數字化、定製化和工業4.0或智慧製造等,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最近兩年新出現的概念,與以前諸多途徑相比,有哪些特殊之處?對中小企業又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是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根據課題組的調研,我們發現工業網際網路具有四個主要特徵,相應地能為中小企業提供四方面的賦能。一是工業網際網路具有平臺性,因此具有平臺經濟特有的共享特徵;二是具有物聯的特徵,可以把生產裝置包括產品進行聯網;三是具有企業互聯的特徵,可以對企業進行上下游協同;四是具有大資料的特徵,可以提升智慧製造的能力和水平。這四方面特徵對中小企業都分別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

1.平臺特徵:助力中小企業以更低成本和更快速度進行資訊化補課

雖然單個大企業也可以建設自用的工業網際網路,但毫無疑問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是主要方向。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以把每個企業做資訊化提升和數字化轉型需要單獨投入的軟體集中起來,按照使用付費,企業還可以減少相應的硬體和人員投入,減少企業IT管理系統的部署成本、測試成本和運維成本,大幅度減少企業資訊化改造的成本。主要是軟體形態上,當然這個方面也會將使用的門檻降下來。現在很多工業軟體,例如ERP(企業資源計劃)、MES(製造執行系統),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價格都很貴,但這些軟體部署到平臺以後,新接入使用者就可以按照使用進行付費,相對的成本可以降低很多。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以加快企業資訊化改造的時間,降低實施成本。網際網路平臺會讓整個企業的IT系統變得更加敏捷,企業單獨部署MES、ERP等資訊化系統,往往都需要半年、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而網際網路平臺基於“雲”的架構可以使軟體更加靈活,傳統軟體很多通用的東西,例如資料的管理成為了平臺的基本功能,可以由平臺完成,這些企業資訊化系統就成為了在網際網路平臺上面的輕量級應用,對企業的資訊化能力要求大大降低,部署速度大大加快。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還可以解決不同資訊化系統之間的介面和協同問題,可以自動進行企業內不同系統的資料連通。對傳統企業來說,如何打通不同資訊化系統之間的資訊孤島一直是“兩化”融合資訊化的難點。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以對工業APP進行預整合,不同的App之間資料可以流通、可以協接,這樣,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不同時間逐次選用不同的資訊化系統,例如先用ERP,再用MES,再用其他系統,新上系統可以很容易與原有系統進行整合。大大提高了中小企業進行資訊化的效率,降低了資訊化難度。

通過工業網際網路這些輕量化的、平臺型的軟體應用,可以很低的成本解決很多中小企業初始階段的資訊化升級問題,例如企業家可以隨時知道生產狀況、訂單情況、倉儲情況、人員情況等等。樹根互聯介紹,三一集團原來做整套的資訊化系統投入了十幾億元,但現在三一平臺給客戶做成本非常低,有些客戶只需要幾萬元就可以獲得這些基礎的資訊化應用,大幅度降低了資訊化升級的成本。

2.物聯特性:助力中小企業挖掘生產潛力提高運營管理效率

工業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進行物聯,既包括生產裝置的互聯,也包括企業產品的互聯,甚至包括不同企業間生產裝置的互聯與共享。根據中小企業裝置的不同特徵,優秀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以提供不同層級的裝置互聯,高標準的裝置連線可以包括裝置的工業、引數和底層連線,可以進而對生產裝置的執行進行控制,進而進行數字孿生等高級別應用,低標準的裝置連線可以簡單至只是知道某臺裝置是否在工作,以及工作的狀況(比如待機還是工作)。裝置聯網對企業具有多種重要作用。

首先,可以提高存量資產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挖掘既有裝置的運營潛力。例如,網際網路平臺可以收集每臺機器的多種指標,裝置的線上率、開機率、作業率,從而計算出來整個機器的整體利用率是多少。有了這些簡單資料,結合一些現場的觀察,可以分析不同機器效率不高的原因,從而在不投資的情況下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提高企業效益。

其次,可以降低裝置的運維成本或投入成本。例如,可以降低裝置使用的能源成本,不少裝置通過提高效率和能源管理都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使用量,有些更高標準的數字化裝置還可以結合深度資料分析的裝置健康管理進行及時維修保養,通過優化工藝引數提升工序的產品品質,降低次品或廢品率等。有些成本高但使用時間少的裝置,如果通過共享還可以節約企業的投資。最後,裝置互聯可能成為企業的服務價值增長點。已經有很多案例,說明企業通過對其產品進行“網際網路+”改造,獲取更多的產品售後資訊,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已經成為企業向服務型製造轉型的重要方向。

3.企業互聯特徵:助力中小企業進行上下游協同

網際網路平臺可以實現平臺上企業之間的連線與協同,是與消費網際網路相類似的重要特徵。中國的消費網際網路發展全球領先,消費網際網路平臺積累了海量的使用者,就可以產生巨大的規模和協同效應。與消費網際網路相比,企業在生產運營中更需要和上下游的企業之間進行資料共享和協同,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庫存成果,提高生產效率。今後現代化的製造體系,必然要實現上下游企業間及時高效的資訊交流,例如下游企業收到訂單以後,可以第一時間把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配件在上游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訂單分配,這種零配件的協同供應非常複雜,特別是在定製化生產的情況下,供應鏈管理成為現代化企業的基本能力。工業網際網路為企業間的協同提供了重要平臺。華為網際網路在無錫西山區有一個電動車上下游企業的網際網路運用專案,在這個案例中,華為的工業應用平臺把電動整車上游企業的資訊化進行升級,同時華為的平臺作為一個連線的紐帶把整車廠和上游供應鏈連線起來,從而進行製造協同。在美的集團自己的網際網路應用中,通過美的雲平臺,在集團獲得生產成品計劃的第一時間,直接把關鍵零部件需求資訊提供給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因此可以縮短反應時間,大大節省整個供應鏈的生產週期。

4.大資料特徵:助力中小企業提升智慧製造能力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通過構建強大的大資料分析能力,可以在積累資料的基礎上,構建企業生產運營各個領域的各種模型,包括單臺裝置的運轉優化模型、生產線的協作模型,或者營銷模型、成本模型等等。最基層的工藝引數模型,這往往也是最重要的隱性知識(Know-How),是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價值所在。調研中,有的網際網路平臺反映,大資料確實會加速縮小工業Know-How的差距,很多企業在一些關鍵工序原來是老師傅積累了很多年的經驗,這些經驗很難言傳,說不清楚,往往是靠個人長時間的積累和師傅徒弟的傳承,但現在靠資料積累和由此建立的模型分析,至少會縮短差距。比如一個工藝加工,怎麼樣能提高產品品質,現在就可以靠各種引數的不同組合、靠大資料能力,有時候結合人工智慧的技術不斷地去反饋修正,把原來的差距快速縮小,這是中國製造業能夠趕超的一個重要基礎設施。智慧製造的一個重要途徑是依靠大資料建模進行資料驅動,傳統的MES、ERP等系統雖然也有一定的分析功能,但都不是支援海量資料的。

因此,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通過收集大量的現場資料或裝置資料,再結合大資料能力,並融合了以前的數理模型和效能模擬,可以提高智慧製造的能力。除了這類生產模型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還可以構建並積累許多應用模型,例如財務風險管控模型、成本核算模型、智慧預測模型,把這些模型做成工業APP,可以供中小企業便捷應用。

中國中小企業主要面臨四方面困難

雖然經過了幾年發展,但工業網際網路目前總體仍是處於起步階段的新鮮事物,雖然各地政府大力推動,而且不少領先企業包括一些中小企業已經取得了成效,但大多數中小企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仍面臨許多困難,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困難和一個方面的擔心。

一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能力仍然不足

理想化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需要具有高效連線裝置採集資料的底端能力,需要具有把各種系統應用整合應用的能力,需要具有大資料分析和提供專業服務的能力。而中國目前同時具有這些能力的優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仍然不多,為中小企業提供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的能力仍然非常不足。工業裝置種類繁雜、數量多、通訊協議與資料格式各異,當前尚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能夠低成本、便捷地實現工業裝置快速接入平臺,絕大部分平臺的裝置接入數量有限,難以充分發揮大規模物聯的優勢。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需要分析的資料量巨大、資料來源不一,不僅涉及生產管理、裝置運維,還涉及經營優化、資源協同、上下游協同,多數平臺現有的資料分析能力還無法滿足應用要求。另外,工業行業眾多,即使是同一行業內不同企業的生產線狀況差異也很大,要能真正發揮工業網際網路的優勢,需要既熟悉工業生產,還需要高深的大資料分析能力,目前大部分平臺對於工業知識、模型和歷史資料的沉澱非常不夠,面向特定行業或工業場景提供服務時,往往難以滿足製造企業的業務需要,特別是不能解決企業的個性化問題,各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很少能對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例如,在佛山的調研中,有一家機械企業多次進行資訊化提升和數字化轉型,也投入了不少資金,但都沒有成功,主要是因為公司裡面的加工零部件多,服務商對企業的需求不能理解,感覺複雜繁複,難以實現企業的需求,最終導致專案難以成功。

二是中小企業的資金投入能力不足

中國很多製造業,特別是其中的中小企業仍然處於低價同質化競爭階段,企業利潤薄弱,資訊化投入的能力有限。不少企業發現,資訊化轉型的投入很大,數字化轉型更加費錢。例如,佛山菱王電梯公司發現,如果要進一步提高物聯水平,真正發揮工業網際網路的效果,要做到最好的運維監測,需要給電梯增加大量的感測器,但目前感測器的成本還很高,如果要真正做到電梯的實時監測,任何一個安全部件,任何一個間隙距離,都要去監測,要裝很多的感測器。而現在一些普通電梯出廠的價格可能只在十幾萬元,而要做好監測可能要加幾萬元的感測器,這樣的話,產品的競爭力一下子就弱了,很難有市場空間。

三是中小企業的意願不足

企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投入產出比,是應用的效益。但目前工業網際網路仍然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其實際效益往往難以明確展現。一些企業發現,投入不少資金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後,對企業生產流程的優化效果,對運營商的管理改程序度,對成本效益的提升能力,對研發能力的幫助,對售後服務的改善等各方面,往往難以有明顯的見效。而在另一方面,做工業網際網路的投入是實實在在的,有形的、量化的投入,但對應還不明確的回報,影響了不少企業的應用意願。另外,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還存在企業內部的激勵問題,不少企業的管理人員都有擔心,如果資訊化水平提升了,對相關崗位的工作會有多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崗位的減少,有些是工作能力要求的提升,有些是工作內容的轉換,這些都可能帶來受影響員工的牴觸情緒,因此,如果企業負責人沒有充分的認識,沒有足夠的意願去推動工業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意願就會大打折扣。在調研中,佛山新寶電器表示,該公司推動工業網際網路較為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Quattroporte親自操刀,Quattroporte具有敢闖敢試、主動推動資訊化的意願,經過企業領導人從高層向基層推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都較好,發展的效果也較好。

影響中小企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另一個原因是目前成功的案例還比較少,缺少直接的借鑑。雖然一些大企業在資訊化、智慧化、網際網路化已經走得很遠,但各個企業的能力、發展水平、行業特徵千差萬別,只有相似的企業,甚至同行業的企業才對中小企業有更多的示範價值,目前的成功案例仍然較少,不少中小企業即使想發展工業網際網路,也不知道如何著手進行。

四是對網際網路資料安全存在較大擔心

對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後的資訊保安擔心,是制約企業應用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國內外共同關注的問題。德國在推動“上雲”計劃的時候,就特別強調了可信雲的要求,結合最近歐盟推出的GDPR要求,德國再次加強了TrustedCloud的宣貫。中國也高度重視工業網際網路的安全問題,2019年,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共同推動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體系。但實際工作中,不少中小企業仍然關注資訊和資料安全問題。具體來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敏感資料,比如財務資料會不會被政府部門獲取,這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問題。二是企業的生產和管理資料安全問題,例如有些生產資料,包括工藝引數是企業的機密資訊,是企業重要的競爭優勢,不少企業會擔心這些資訊會不會被平臺企業洩露給業內的競爭對手。與此相關的,這些資料還涉及企業的商業資訊等,不少企業也非常關心其安全情況。

推進中小企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三個建議

當前中國正處於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起步階段,準確判斷其今後發展方向,可以更好地集合市場和政府的力量,避免方向性錯誤,促進工業網際網路更好更快發展,讓工業網際網路成為提升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利器。

一是要支援形成少數幾家基礎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量行業性應用平臺的發展格局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最終會形成少數幾家的壟斷性結構,還是會形成大量平臺共存的競爭性結構,是需要首先回答的問題。如果最終發展趨勢只能是少數幾家大的平臺,那麼在當前階段就要避免分散資源,反之就可以鼓勵更多平臺發展。

從工業網際網路與消費網際網路的比較看,工業網際網路既可以形成少數平臺,也可能容納更多的主體。中國的消費網際網路明顯經歷了不斷集中的過程,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從數百家平臺發展到目前高度壟斷的市場結構。工業網際網路也具有平臺的特點,某一平臺上積聚的企業越多,其上下游配套企業可能越全,協同效應可能越好,因此,最終的平臺結構可能是壟斷的。但另一方面,不同企業的應用千差萬別,企業在不同平臺間的遷移成本很大,因此,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能有比消費網際網路平臺更大的黏性,這將支撐更多的平臺數量。

總體來看,根據工業網際網路的四大能力特徵,有必要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劃分為兩大型別,一類是基礎性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這類平臺就如同計算機的作業系統一樣,需要有全面系統的能力,包括裝置接入能力、軟體整合能力、大資料和雲端計算支撐能力,目前中國排名前十以內較大平臺中,不少都或多或少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二是行業性應用平臺,這類平臺對工業行業的執行更加熟悉,具有豐富的行業知識,可以構建主要為各類行業服務的豐富應用,這類平臺可以不具有基礎性的裝置接入或軟體整合能力,而只具有較強的行業知識和經驗即可。

對第一類基礎性的、類似作業系統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類似於PC機的WINDOWS系統,類似於手機的安卓和IOS系統,由於其能力要求非常全面,非常廣泛,其投入將非常巨大,但由於系統將具有足夠的支撐能力,另外還存在使用者數量的外溢性,從長期看其發展趨勢將是集中比分散好,最終全國可能只會形成三四家,甚至更少的、最基礎的平臺系統。

對第二類平臺,應該引導其和第一類平臺合作,將行業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構建於基礎性平臺之上,這樣行業性平臺無需發展裝置互聯、軟體整合的能力,而集中於提供行業性的應用服務,每個基礎性平臺上可以存在大量的行業性、區域性網際網路平臺,這些行業性區域性平臺還可以進一步聯結,形成完善的上下游協同體系。

二是以重點示範+普惠性優先支援產業叢集發展工業網際網路

各地政府目前均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支援和引導企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進一步完善支援的方法對於提高政策效果非常重要。

首先,應該引導企業選擇合適的網際網路平臺企業,避免那種少而全、能力不足的平臺企業或網際網路服務型企業。應引導企業優先選擇那些基於國內大型、基礎性網際網路平臺的行業性平臺,這類網際網路平臺一般會具有更強的服務能力和發展前景。

其次,各地方應優先支援本地的產業叢集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這既是因為工業網際網路本身具有叢集效應,同一行業的企業上網越多越容易積累行業應用資料,提高平臺的行業服務能力,還因為發展網際網路平臺具有示範效應,某一行業內如果出現了成功的案例,其他企業就更容易模仿和學習這些典型,從而更快取得效果。因此,地方在支援企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過程中,應避免平均用力,可以針對少數一兩家先行先試的企業,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援,把典型案例的互聯應用打通,形成學習標杆和榜樣。

三是不斷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水平提升企業應用信心

首先要不斷完善工業網際網路的標準和安全保障體系。要針對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加強研究,不斷完善相關標準,並進一步建立健全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的監督檢查、風險評估、應急處置等體制機制。要發揮大型IT科技企業的作用,推動行業企業深入研究,加快監測預警、應急防護等關鍵技術手段的研發和部署,不斷提升網際網路平臺自身安全防護以及核心技術能力,促進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監管、防護、治理等安全基線的全面提升。

其次要加強法律保護,提升企業資料安全的保護層級。網際網路安全既是技術問題,也是人的問題,要有效防止個人利用工業網際網路,損害企業的資料安全和資料利益,加強法律對這類行為的規定和處罰、追責力度,是提升企業信心的重要方面。

蘇浙探索:“小步快跑”的轉型節奏

CJZK 財經智庫CJZK

摘要:深入到細分行業時,平臺提供商無法兼顧細分行業的具體需求,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必然來自對車間真正了解的系統開發商。

蘇浙地區商業歷史悠久,民營經濟起步早,規模大,活躍度高。目前,蘇浙兩省所在的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約佔全國四分之一。機械、化工和汽車零部件是蘇浙地區的優勢製造業門類,這三個行業上市公司已佔長三角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5%。

在外部環境變化和傳統運營模式難以為繼的雙重壓力之下,這一區域正在著重發展新型製造業,培育先進製造業叢集,在細分行業出現了一些隱形冠軍企業。

自科創板開市以來,蘇浙地區已上市和正在申報的企業佔比近30%。

在近期出臺的關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規劃綱要中,電子資訊、高階裝備、新材料、智慧家電等十大領域被作為製造業協同發展的重點領域。而作為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實現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突破口,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已經成為蘇浙兩省當前形勢下的重要嘗試。

工業網際網路的政策熱度持續已有兩年多,如何激發佔中國製造企業數量90%的中小企業的內生積極性,已經成為更加現實的課題。蘇浙兩省中小企業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之路,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借鑑。

來自車間的系統開發商

一些自動化業務積累豐富的“隱形冠軍”中小企業,對市場競爭反應迅速,近年來一直在進行兩化融合的探索。這些中小企業往往會由購買接入市場上成熟的資訊化系統開始,逐漸實現企業自身的數字化。但是,工業系統軟體的各自為政會導致資料孤島問題凸顯,企業生產經營流程進一步向資訊化和自動化深入遇到瓶頸。用標準化思路探索非標業務,成了技術實力過硬的中小企業的破題方向。

瀚川智慧是一家從蘇州工業園走出來的製造企業,從為園區的外資企業供應汽車高速發動機起步。依託高速高精的底層技術優勢、快速響應能力,更具價效比的整體解決方案,瀚川智慧逐漸在國際市場站穩了腳跟。市場需求的增長和對產品品質要求的提升,促使瀚川探索兩化融合之路。資訊化初始階段,瀚川的策略也是“買買買”,但光是買入外部系統,無法打通整合。瀚川轉而思考設計用平臺化、標準化的模組完成非標智慧製造業務,基於自身技術積累,研發了10多套模組,推出了水滴智造MOS,實現了裝置層互聯和遠端運維管理,打通整個工廠的資料鏈。

目前,在汽車電子的製造領域,瀚川已經躍升國際第一梯隊,主要客戶包括全球汽車聯結器第一、第二的製造商。

博眾精工的智慧化之路,跟瀚川差不多同一時間起跑。較早地把握住了消費電子行業風口的博眾精工,為了滿足3C市場爆發式的自動化需求,加大投資針對大批量非標機加工件的生產管理,研發出了一套數字化流程,從“小馬拉大車”的體量成長為能夠對生產經營狀況實現實時掌控與管理的數字化工廠,更有效地管理供應鏈。

中小企業在應用工業網際網路時經常會發出供給不足、無法滿足其需求的感慨,原因在於深入到細分行業時,平臺提供商無法兼顧細分行業的具體需求,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必然來自對車間真正了解的系統開發商。對於瀚川智慧、博眾精工這樣的細分行業領軍企業來說,它們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這塊市場的“生存空間”或許是在成熟的底層平臺基礎設施之上,在軟體層為客戶提供同行業解決方案。

蘇浙地區的機加工行業大多為腰部企業,對數字化的需求多集中在解決工藝難點、提高生產管理的效率和可追溯性、提升產品品質。

另一方面,鑑於自身技術水平的侷限性和技術投資的高度不確定性,傳統行業起家的民營中小企業對技術投資往往會問:“20萬元可以買輛車,可以多一個送貨員,如果不能提升產能,我為什麼要買(軟體)呢?”

博眾精工發現,相較於高成本的本地化部署,這一部分需求可以通過將現有產品SaaS化後為客戶所用,藉此開發出了TSAMO平臺,以低成本的雲服務幫助機加工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同為離散製造業中起步較早的企業,瀚川智慧和博眾精工所擅長的和正在推廣的即是運用行業積累和技術優勢,精確理解客戶需求,快速提供定製化的智慧解決方案,實現圍繞車間的企業內部網際網路整合。

“1+N”模式逐漸成型

浙江則因其擁有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的特點,進行了工業網際網路“1+N”的佈局。其中“1”是指培育一個跨行業、跨領域、具有國際水準的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N”是指培育一批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等多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打下技術基礎的“1”,是聚合阿里雲的技術能力和中控集團的工業積累的優勢,通過IT與OT深度融合,所打造的SupET平臺。

作為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的商業嘗試,依託於阿里雲在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等領域的技術優勢,SupET平臺正探索建設服務中小企業的生態系統。

除了技術能力,SupET還具有獨特的資源整合能力。SupET將阿里巴巴在銷售端(淘寶網)、金融端(螞蟻金服)和物流端(菜鳥網路)的商業模式優勢整合至這一平臺,形成閉環。經濟下行壓力下,幫助中小企業實現訂單導流,減少庫存積壓,向以銷定產轉變,顯得尤為關鍵。中國信通院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劉默也表示,廣大中小企業第一步要解決的還是生存問題,如果說工業網際網路是錦上添花,訂單和資金便是雪中送炭。

工業網際網路最基礎的是與底層裝置的連線。在這方面浙江中控具有互補優勢;此外中控還貢獻了工業方面,尤其是流程工業的積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需要複合的技術與產業能力,IT需與O結合,既是產業共識,也是產業難點。

SupET著力提供三種核心PaaS服務:工業物聯網服務,對裝置實現雲邊端一體化的線上視覺化管理,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物聯網開發平臺;工業資料智慧服務,通常稱ET工業大腦,實現了海量工業資料的智慧化分析應用;以及工業APP運營。

中控打造了SupOS這一工業作業系統概念,如果把工廠看成手機,日常工業流程中的業務指導、品質分析、智慧倉儲等等不同的生產管控模組都可被看作APP。中控基於自身在自動化控制領域的底層資料庫積累和行業認識,提供公共服務和開發環境,讓不同供應商的資訊化系統變成APP,集中在同一個平臺上,即SupOS作業系統使用。通過SupOS這一開放生態積累的不同行業最佳實踐APP,邁出了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的一步。

在交付模式上,SupET對大量的中小企業使用者採取了SaaS化的交付方式,分期進行付款,降低了企業成本投入的壓力,也更加符合傳統企業智慧化轉型“小步快跑”的節奏。

按照浙江省的規劃,基礎平臺搭建好,在其基礎上將構建“一行業一重點平臺、一區域一重點平臺”的框架,基本實現17個重點傳統制造業行業和主要塊狀經濟產業集聚區全覆蓋。

企業家意識與數字化轉型

多數主動擁抱工業網際網路的中小企業,都離不開經營一把手對轉型的強烈意識。

從方向上,以明志科技、瀚川智慧為代表的在細分領域佔有可觀市場規模的中小企業的經營者,通過定期參加國際性的、行業領先的展會,了解並對標國際市場最新需求和技術標準,找準差異化發展方向,加大技術投入,加快數字化轉型。

隨著轉型而來的還有不可避免的陣痛:大量投資卻需要耐心長期經營才能看到效果、對一些工作崗位和人力的裁減、對整個企業經營和管理模擬的顛覆,都會遭遇企業內部巨大的阻力。轉型,非一把手的強烈意志不能為也。

在汽車輪轂軸承行業的龍頭企業浙江兆豐機電,得益於經營者孔愛祥對資料價值的深入思考、對5G技術的超前規劃,以及對各方資源的合理呼叫,建設起了數字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完成了5G工廠打造,實現了生產效率、產品品質,以及人均產值的大幅提高。對於孔愛祥來說,這也是兆豐願意投入數字化的動力和價值所在:“我的體會是,沒有停止的時候。不斷折騰,不斷注入新的思想,它就會不斷產生價值。”

勞動力素質對先進製造業發展至關重要。在蘇浙地區,員工老齡化、勞動力頻繁流動、素質欠缺等問題是很多中小製造業企業主面臨的棘手現狀。而企業家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意願,能夠促使企業改善人才結構,數字化的生產流程進而可以更好地匹配現代人才格局,讓工人成為“工程師”,形成對人才的吸引力,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政府如何作為

工業網際網路作為一種製造業的基礎設施,一大特點就是投入大,這也是中小企業難以跟上步伐的重要原因之一。江蘇省在提供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方面,著墨頗多。

針對核心資料管理,中小企業自購資訊化業務系統並自行維護是一筆不小支出,且存在機房環境不穩定、技術響應不及時等問題。瀚川智慧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政府為高科技中小企業打造了“國科資料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安全、穩定、經濟的方式滿足中小企業資料儲存需求。通過租用國科的資料服務,瀚川智慧以較低的成本保證了高標準的資訊化業務水平,也得以更加專注於核心業務能力的投入與提升。

綠色環保也是傳統制造業比例偏大的蘇浙地區推進智慧製造的一大訴求。以鑄造業為例,傳統鑄造業一向是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自工信部2016年啟動綠色製造系統整合工作以來,蘇州明志科技自主研發的“無機粘結劑綠色鑄造系統整合”獲得了首批立項,生產總排放降低了98%,綜合成本下降了30%,並形成了一套鑄造工廠綠色智慧整體解決方案。為了通過這一示範案例帶動本地鑄造業綠色、智慧水平的提升,吳江區政府與明志科技正在聯合打造綠色智慧鑄造產業園。政府組織本地中小鑄造企業遷入由明志科技制定標準和整體規劃設計的鑄造園區,園區內企業通過共享數字化車間、共享公共服務平臺,完成資源的有效整合。

另外,在工業網際網路標準制定上,政府角色也尤為重要。不少為行業提供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的企業提到,沒有明晰的行業標準,資料介面、格式標準不統一導致資料採集難,是工業互聯生態建設中的重要制約因素。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也提出,在標準制定上,涉及的利益攸關方眾多,需要有頂層協調。標準化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主動牽頭,組織一線企業共同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基礎共性的標準研究,制定出科學有效、不斷創新完善的標準體系。

對於廣大中小型製造業企業,進行工業網際網路改造,實現智慧化轉型,是市場倒逼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無論是基於自身需求主動改造,還是藉助平臺力量逐步轉型,蘇浙兩省的中小企業在應用工業網際網路過程中,正在形成一種產業生態模式。在政產學研用協同共建下,或許能成為打造工業新引擎的一條有效途徑。

企業案例:樹根互聯打造工業領域的共享經濟

CJZK 財經智庫CJZK

摘要:製造企業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是:不轉型是死,轉型可能死得更快,因為轉錯了,投入的資金就打了水漂。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供了小步迭代轉型的可能,大幅降低了企業的試錯成本。

文 / 樹根互聯CEO 賀東東 編輯/王延春

樹根互聯的創立起源於2015年對工業4.0的深度調研,在拜訪了德國工業4.0之父、GE等企業後,我們認識到:工業網際網路是必然的大方向,但如何具體落地還有待時日,那麼這對中國來說就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未來製造業必定是基於工業網際網路來進行、中國製造不應該構建在國外平臺上,中國需要自己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從2016年創立起,樹根互聯給自己的發展定下兩個關鍵詞——“專注”、“平臺”,專注做好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團隊搭建、研發目標、技術構建都圍繞著建立平臺進行。

基於“平臺”性質,樹根設定了四個目標:一、服務中國製造,能夠提供端到端的低成本服務;二、發掘跨行業、跨領域的平臺價值;三、要打造底層作業系統,搭建一個底層連線不同裝置、中間進行資料分析、上層支撐各種應用的體系;四、中國企業已經有大量海外業務,一定需要全球化服務的能力。

走“平臺”這座獨木橋很艱難,投資大、技術跨度大、時間跨度大,需要先把平臺基礎搭建起來,當架構在平臺上的應用足夠多時,平臺才會發揮它的作用。這是一個需要耐心,持續投入的過程。

目前樹根互聯覆蓋行業為70個,平臺使用者數接近30萬,活躍使用者為5萬左右,開發者使用者數約為2000個,儲存資料總量為1300多個TB。

權威市場分析機構Gartner基於兩個維度——落地性和執行能力、願景的成熟度,對全球的工業網際網路進行排名,樹根互聯榜上有名,並列排在第九位。Gartner對樹根互聯的評價是:在物聯接入、應用實踐案例、全球化能力方面具備優勢。

端到端的體系

樹根互聯的方向,是做一套完全端到端的體系。從最底端的物聯接入開始,到雲端計算、通訊,到PaaS應用、SaaS平臺,再到行業的通用應用,最後是行業解決方案。

這樣的設計基於中國市場的特點。中國絕大部分製造業企業IT技術薄弱,急需補課資訊化時代的差距,依賴企業自身IT能力部署工業網際網路難以落地。樹根互聯給自己的定位是提供端到端保姆式的服務。

構建這樣一套體系,最重要的是沒有核心短板,在裝置接入、資料處理、資料分析、應用方面、後市場管理、能耗管理等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存在短板,才是一個真正端到端的方案。打個比方,在中關村攢電腦的時代,只有高手才能攢一臺機器,而樹根互聯要做的就是一臺品牌機,非專業人士可以即買即用。

另一個重要能力是統一的架構和資料。如果純粹從應用角度來看,單獨做生產流程管理、後市場管理、能耗管理難度不大,但這些應用的內在架構和機理不同,系統之間難以打通,導致現在很多企業面臨資訊孤島問題,難以形成統一場景、統一應用,這也是傳統資訊化方案最困難的地方。底層架構和資料統一的價值在於,可以形成平臺支撐,靠單個微服務或者單個APP形成的大場景,既靈活又可以產生整體效益。

最大優勢:工業經驗

樹根互聯最大的優勢,在於工業經驗。樹根互聯脫胎於三一重工,在產品的智慧化、研發、製造、服務方面都已經有深度應用。在服務三一重工的過程中,已積累十餘年、幾十萬臺裝置實戰的演練,三一重工所涉及行業的工業機理、研發模擬、資料演算法、業務流程模型等都沉澱下來。

第二個優勢是接入能力。一方面覆蓋的通訊協議和工業協議要足夠廣泛;另一方面是裝置連線的雙向性,裝置的動態資料能夠採集上來,反向的控制資料可以落實下去。

第三,跨行業、跨領域。這是樹根互聯一開始就定下的目標,但一家企業不可能在每一個行業都能解決所有的應用,最上面行業級的應用一定要依靠行業企業來完成。樹根互聯提供的是紮實的平臺能力層,例如,統一的物模型、能夠快速進行資料清洗和建模的大資料平臺、可通過拖拉拽快速構建視覺化報表和裝置呈現的雲視界等,用這些基礎能力來支撐行業龍頭企業快速構建行業工具和應用。最終要達到的效果是,當一個企業與樹根互聯合作,兩三個月時間就可以構建出一批行業級應用。

第四個優勢是全球服務。樹根互聯在海外基於亞馬遜的AWS,已經平行構建了一個海外平臺,在20多個國家實際服務客戶。

“P to P to B”模式

跨行業、跨領域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普遍面臨的難點,難點在於對細分行業缺乏了解,IT人員與OT需求的不匹配。樹根的解決方案可以概括為“P to P toB”,樹根提供一個平臺(Plat),客戶是合作伙伴(Partner),用他的行業經驗,一起為終端客戶(Business)服務。

這同時也是一種商業模式,樹根互聯為行業龍頭提供底層技術平臺,向其收取服務費,行業龍頭以行業應用服務其行業內企業,向他們的客戶收費。服務費按照管理裝置的數量、所用通訊費用、流量費用,對雲平臺資源的佔有量收取。行業夥伴服務客戶的蛋糕越大,平臺收取的服務費越多。

與行業夥伴的合作,還可以帶來商業模式的迭代,這是樹根互聯與新能源電池行業的優力電驅動系統有限公司合作帶來的意外發現。優力電池最初利用樹根平臺的目的,是做其產品鋰電池包的管理系統,在積累大資料後,得到了重度使用者——快遞小哥的使用者畫像,以此深入到了快遞物流的上游,做起物流行業的融資租賃服務。這是一個典型的利用工業網際網路,幫助企業自下而上將行業打通的案例。

必要的治理模式支撐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很多人看重技術和產品,但網際網路創業尤其要做一個公共平臺的願景,治理結構和資本模式非常重要。大量具有工業背景的傳統企業在網際網路領域創業都以失敗告終,因為兩者的盈利模式、投資模式和邏輯完全不一樣。雖然對於GE和其工業網際網路品牌Predix究竟誰拖累了誰,存在爭議,但持續的高投入、不及預期的收入,顯然受到了華爾街的打壓。

因此,樹根互聯的定位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獨立公司,而不是三一集團的子部門和子公司,股權架構被規劃為在上市之前至少要完成“三三三”,即三分之一為原來的投資股東,三分之一歸團隊,三分之一為外部股東。這樣社會化的股權架構也有利於保持公共平臺的中立性,減少企業對平臺為誰服務的猜疑。

獨立的治理架構還可以保證團隊人才的高水平。樹根互聯現在有600多名員工,70%是研發人員,都挖掘自BAT等網際網路、高科技企業,由全球化的頂級人才組成,也是支出成本最大的一項。

樹根互聯成立三年來,估值成長60倍,B+輪融資額5億元。只有和資本市場打通,才可以支撐起大量且持續的投入,這也是樹根互聯必須從三一集團獨立出來的原因。

工業界的Windows

經過幾年的探索,樹根互聯這樣定義工業網際網路:工業界的Windows作業系統,下連各種工業裝置,上層將平臺能力提供給各種開發者,利用他們開發出來的應用來管理裝置。

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腳步加快,到2020年工業社會的基礎將發生深刻變化。在當前的大環境下,製造企業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不轉型是死,轉型可能死得更快,因為轉錯了,投入的資金就打了水漂。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小步迭代轉型的可能,企業要轉換生產模式或商業模式,可以先連線幾臺設備嘗試,而以往一家企業要想連線裝置,需要進行伺服器、軟體、實施的一系列工作。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幅降低了企業的試錯成本,是工業領域的共享經濟。

隨著基礎的逐漸牢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以發揮加速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作用:大資料縮小企業從“知道到做到”的差距;積累多年的工業經驗可以依靠數理進行分析,依靠資料傳承下來。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另一個意義不容忽視,它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利用現有的存量生產資料。工業企業轉型的一個方向是技術改造,普遍想法是要更換新的生產線,但是這樣的做法投入大,並造成工業企業現有資產的浪費。AI演算法等網際網路技術可以洞察出工廠裝置的整體開工率,檢測出某個工序的不完善,改善因此造成的產能浪費。對於眾多中小企業來說,幫助企業在不增加投資的情況下,提高效益,是更現實的事情。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工廠走出去,工業網際網路又有了一重新的意義。在中國製造業從價值鏈低端到高階發展的程序中,有一些產業外遷不可避免,老闆對於國外工廠的實時監控、運營管理有了新需求,工業網際網路可以幫其進行遠端管理,同時資料、裝置物件、場景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對中國製造業的意義,則是低端製造業即使遷移出去,但製造業微笑曲線兩端的核心還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銘記:過去一年A股最重大的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