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方機構的年度策略盤點年年有人做,但買方機構的年度策略盤點卻很少,聚焦於頂級投資人的盤點就更少了。主要有2個難點:1、買方機構發聲少、有些沒有正式的年度策略,只能從蛛絲馬跡中歸納。2、買方機構水平參差不齊,備案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有8000多家,但真正值得信賴的僅有兩位數左右的家數。
正所謂:跟著贏家買,別墅靠大海。私募行業主要收入來源於業績分紅,相比於追求穩定和規模的公募,競爭更激烈。經過16年的優勝劣汰後,目前已經篩選出一批靠譜的實力派投資人可供參考。
當然本指南對於賣方機構也有所盤點,不過這不是核心,主要是相對來說賣方機構迫於各方利益權衡,內容做得更全,但相比來說側重點不多,對於投資人來說參考性較小。而買方,尤其是私募證券機構由於自身揹負業績壓力,他們的投研成果必須要有投資決策的參考性。會更有目的性的去研究自身認為更有機會的領域。而且據證券之星不完全統計1.6%的頭部150傢俬募手握1.5萬億鉅款和佔據50%的私募證券基金市場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總體的概況:
核心觀點梳理(總的來說,基本都是看多的)。看多的理由主要集中在5個方向:
1、 指數估值低位,相對合理
2、 大藍籌的配置依然有提升空間,靜待爆發
3、 利率走低,權益資產的吸引力上升
4、 銀行理財22萬億產品過渡期在2020年底前到期(部分配置可能轉移到權益資產)。
5、 外資長期會繼續流入
不過除了看多,也稍有不同側重,但大體內容還是有所重合,主要分為四大類:
1、核心資產慢牛
2、結構牛
3、主題成長牛
4、商品牛
核心資產慢牛
側重於核心資產慢牛的主要代表有景林的高雲程。景林是一家老牌機構,15年來一直能保持淨值的穩定增長。多次在別人恐慌的底部佈局(18年雖然淨值有不小回撤,但正因為逆勢重倉佈局,今年的收成不錯)。他提出在中國由大到強之中尋找投資機會。“外資增配中國資產是大勢所趨”,“未來藍籌股股價波動率會下降,但投資收益的體驗會更好一些。”是他的主要觀點。高雲程承認行業龍頭這幾年估值增長難以長期持續,但目前仍不貴,仍能持續不斷賺增長的錢。當然也提到了需要配置新經濟的成長性企業。建議兩者一同配置構建兼顧現金流和成長的組合。其他偏向於這類說法的機構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結構牛
結構牛其實意思就是分化明顯,參考意義不大,主要看配置哪些方向。結構牛觀點比較激進的是中歐瑞博,中歐瑞博的看法是機會很多,風險很大!潛臺詞就是個股分化可能會比想象中的還要大。
主題成長牛
側重於主題成長牛的主要是看好一些行業的成長性機會。兩個百億機構星石和淡水泉都是特別看好成長股機會,淡水泉說:最大機會在成長股,星石投資表示:產業加速升級,成長股長期牛市來臨。這類看法的潛臺詞基本都是預設一些產業剛處於新一輪週期的起點,對經濟的帶動效應會很大。比如5G投資驅動變革性機會基本都有提到,進化論資產就很看好5G的機會。當然這些主題還包括新經濟、人工智慧、K12等等。這裡不展開,後面配置方向分析的時候再細說。
這類說法可以類比2010年iphone4後的移動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急速膨脹。現在大部分網際網路巨頭都是移動網際網路週期的受益者,回過頭來不難發現這些成功者市值不少都翻了十倍以上。
商品牛
看好週期板塊的主要有凱豐、源樂晟、星石、銀葉等。這裡凱豐投資的看法是比較有參考性的。首先凱豐投資是一家巨集觀對衝多策略的私募,研究領域覆蓋各方面。其次創始人吳星長於大宗商品分析,對產業鏈上下游資料都有一定的監控。這輪豬週期凱豐是有把握到的。而本輪週期股上漲去年年底前凱豐也於各場合提前提示過。他們認為2020年大機會的排序如下:商品>港股>A股>債券。當然,也強調了需要主動管理。其實也正常,大部分週期股都是階段性投資機會,是需要做波段的。
配置方向
其實盤點完核心觀點,不難發現結構性行情算是一個共識。這意味著個股分化會很大,選對股就是牛市選錯股就是熊市。所以歸根結底還是看要買啥。讓我們先看看大佬們都給我們推薦哪些方向。
科技、消費、醫藥、港股、傳統行業龍頭、週期是比例比較高的,先重點分析這六個大類。
科技
科技基本半數以上都有提。這基本上是共識。所以機會肯定是很多的。細分到題材有5G、新能源產業鏈、人工智慧大資料這些。
其中16個提到科技的有7個特別又提了5G,還有2個沒提泛泛的科技,只提5G。毫無疑問5G將是科技大類機會中的主要機會。不過大部分預期目前都已反應在股價裡。最先受益的光纖光纜在16-17年已經反應得差不多了。19年2月份相關的硬體產品幾乎所有的相關股票都已大漲了一波。滬電股份、鵬鼎控股、深南電路、碩貝德等都翻了個倍。這就類似PC時代賣小硬體和滑鼠鍵盤的。可能短期能漲幾倍,長期也賺不了什麼大錢。最終受益的還得像英特爾和微軟這種,才能誕生超級牛股。所以這類股票潛在收益率都已經下滑,需要具體個股具體分析,通過增速、確定性、估值去找到預期差。
以進化論資產為代表,他們針對5G的核心觀點概括下來就是:
目前已經過了5G投資的第一階段——基礎設施建設。主裝置、PCB等估值都有一波上漲。目前進入5G投資的第二階段——智慧終端/雲端計算刺激半導體需求復甦階段。
5G萬物互聯的情況下可能出現2種產品:高精尖的雲端計算中心,阿里、亞馬遜、騰訊都已經佈局。然後就是低端製程的連線像智慧傢俱這些需要的晶片規格不會太高。
為各種用途特殊設計的IC晶片設計需求可能是首先爆發的,然後是半導體裝置,其次是晶圓代工廠。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代表中低端產能的中芯國際產能利用率也大幅度的提高至100%,所以進化論資產發現近期晶圓代工廠也開始復甦了。再接下來是封測,晶圓代工廠產能拉滿,必然帶來封測需求的爆發,未來更精密的sip、aip技術也有望在5G時代進一步拉昇封測產業價值量。
站在今年向後看,進化論資產認為未來一定會是萬物互聯的時代。雲化會是整個產業的趨勢,車聯網、雲遊戲等應用會成為5G下半場的亮點。“
以上這些進化論資產的年度投資策略對於5G的看法我們是比較認同的,當然他們也提出了:並不是看好科技產業就意味著所有科技公司都可以用高預期去展望。其實就是上面我們說的:需要具體個股具體分析,通過增速、確定性、估值去找到預期差。其實選股難度還是不低的。
所以科技股投資機會大,選股難度也大。
消費
消費行業在A股的漲幅一直是靠前的。我們覺得在消費行業深耕多年的同犇投資是最值得參考的機構。同犇投資創始人童馴認為:
“過去二十年中國A股表現最好的行業是食品飲料,漲了近14倍,未來大概率還是會排名靠前。”
“未來我們依舊堅定看好中國的大消費領域,也會看好科技領域,尤其是有一定消費屬性的科技子領域”
“外資有一句話是買消費股在中國,背後原因是中國有14億人口,消費空間巨大”
這無疑是長期看好消費板塊。其實但斌也持有相似的觀點:
“哪些行業適合長期持有這一問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主要是一些消費品公司。”
“消費類的公司在海外估值都是非常高的,像化妝品雅詩蘭黛國外市場能給到40倍的PE。而週期性的企業,國外都不願意給很高的估值。”
從這樣的邏輯去推,消費屬於長期值得配置的板塊,如果要問短期比如2020年的漲跌其實不好推斷。必須拉長到3-5年以上去看。
所以消費股適合在合理的估值長期持有,慢慢跟隨企業的盈利成長,長期看收益不會太差。
醫療
醫療的邏輯上和消費品類似。隨著老齡化的到來,吃藥也是未來的景氣行業。民間投資大神林園在醫藥領域上算是長期看好的。林園本人就是醫生,家裡人也有不少是醫生。他認為:
“長期看好醫藥”
“有些藥企30年後的市值,會比茅臺高几倍”
“人口老齡化帶來了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普遍性。”
“藥企賺的錢賺到你都不相信,很多藥企的市值也會因此不停上漲。”
林園其實在醫藥股上已經賺過一波,13年時他敏銳的看到了這些慢性病藥企的成長性。不過現在他認為漲過了就要休息。目前以觀察為主,但長期還是需要持有。
之前也有篇文章指出:現在的醫藥板塊很像禁酒令後的白酒板塊。醫保政策的改革對行業壓價影響雖是長期,但也提高了有創新能力龍頭藥企的競爭力,順便打壓了部分可能困境反轉走出創新藥邏輯的藥企股價,給出一定的配置機會,我們覺得那個邏輯依然會貫穿2020年。而部分龍頭創新藥公司按照管線估值已經基本估滿,建議重點關注可能轉型成功的藥企。
所以長期來看醫藥板塊也是值得長期配置的板塊,不過2020年屬於轉型期,漲跌不好判斷,選股難度還是有不少。但難度大收益也大。
港股
以景林、凱豐、希瓦、保銀、重陽為代表的優秀私募機構都比較看好港股機會。而且相比科技醫藥並沒有給出很多限定條件。
在港股方面,高雲程判斷:“現在港股的整體估值依然便宜,很大原因是週期性板塊估值較低,同時香港當前的資金流出產生了估值折價。未來一旦情況有變化,比如中國巨集觀經濟觸底回升,港股很大可能會發生整體性的估值修復。”
希瓦樑巨集認為:“恆指跌的越多,我越願意去買。什麼東西導致它的下跌?僅僅是短期訊息面面和情緒面的東西,一些公司的業務在內地,本身那裡就只是個掛牌地,按照憲法第13條規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你完全不用擔心這些事。”
整體看我們判斷港股機會應該屬於整體性機會,把握的難度不會太大,建議重點關注。
傳統行業龍頭
高毅、源樂晟是看好傳統行業龍頭的典型代表。
高毅認為:“在傳統的製造業繼續存在由於行業格局改善所帶來的市佔率提升、定價能力提升的投資機會”
源樂晟認為:“這兩年,雖然巨集觀經濟向下,但是這些企業(傳統行業龍頭)的盈利還是非常好,活下來的優秀企業因為有護城河,能迅速擠佔其他公司的市場份額,所以即使行業沒有增長,優秀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在增長,而且這些公司也不貴。”
“這個其實就是賺的ROE回報的錢”
重陽認為一些關乎國計民生被嚴重低估的優質公司值得關注。
週期
週期主要以凱豐的觀點為核心,他們認為:
“豬週期的高點在2020年中,豬週期的結束為貨幣寬鬆流出空間。與基建疊加的還有庫存週期。目前資料反應去庫週期已接近尾聲,上游行業已初顯補庫跡象。本輪去庫週期從18年三季度開始,進行了一年半,截止到10月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增速為0.8%,歷史情況來看,庫存增速接近0時往往意味著去庫進入尾聲。
分行業看,上游行業庫存增速已經於今年三季度初顯回升跡象,中下游仍在回落,但均接近歷史低位水平,亦標誌著去庫週期接近尾聲。隨著穩增長政策發力、疊加外需溫和回暖,需求邊際回升將帶動行業進入補庫週期。”
我們的整體看法前面已經提及,是階段性機會,需要高拋低吸。
其他非一致預期類別
核心資產、地產基建、成長股、大金融、網際網路等重複提及的家數並不多。
核心資產前面已有提及,大多是看好長期慢牛,因為長期向好,所以雖處於高位但不是不買的理由。
地產基建也被週期所包括,凱豐的觀點比較有參考價值,其次希瓦資產樑巨集的觀點也可以參考:地產主要邏輯便宜,增速快,股息高,部分企業前瞻PE僅3。
成長股前面核心觀點已有提及,星石和淡水泉都是特別看好成長股機會。其實是包括在科技裡面的,當然也包括一些新經濟機會,總的來說還是機會大風險也大。
題材方向的主題投資本文暫不展開。
其實32家買方機構基本沒啥大的分歧,就是側重點各不同。我們認為文中提及的邏輯很有可能都會貫穿2020一整年。對於有一定一致預期的板塊賺取超額收益的難度一般比較大,不過港股除外。其他非一致預期的板塊反而可能賺到更多的超額收益。不過相對的確定性反而見仁見智了。
22賣方機構盤點
整體看來券商給出的配置方向比較全,基本能提及的都提一遍。核心觀點句號後面是我們提取的核心內容。中信證券算比較有看點的,1到4季度的佈局方向都幫忙指出了。太平洋看到3600、聯訊去年看到3200基本是驗證了,今年他們看到3700。然後大多也都是慢牛與結構性牛市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