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理財產品利率一路走低,固收類平均收益已經低至年化4%以下,在監管政策下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也將在2020年消失;以支付寶餘額寶為代表的靈活互金理財產品利率已經降到年化2.3%附近。隨著2019年的央行降息以及易綱行長和周小川前行長的幾次重要表態,2020年中國勢必依然在低利率狀態執行。
在此種經濟形勢下,普通家庭應該更加註重理財的重要性,要通過合理資產配置,有效投資理財,從而達到資產保值增值目的。現實情況,隨著理財觀念不斷的深入人心,大家確實紛紛開始進行理財,但在理財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近日就有不少網友私信芽媽說理財比較深奧,一不小心錢沒有掙到反而還虧了不少,成為了被收割的韭菜,有沒有什麼理財捷徑?
所謂理財的捷徑,就像說成功是否有捷徑一樣,其實是不存在的。但是理財當中的一些技巧、操作經驗以及易犯的錯誤是可以總結下來,給到大家作為參考的。今天芽媽就給大家帶來了10個的理財錦囊,為大家佈局2020年家庭理財提供策略參考,尤其是針對理財新手尤為適用。
錦囊一:理財從強制儲蓄開始存錢是必要的,這是你的財富蓄水池,制定強制儲蓄計劃,目的就是為了有能投出去的錢,不要嫌少。
不少網友反饋存錢太不容易了,定好的計劃經常被打亂,然後再趕上一個購物狂歡節,就徹底前功盡棄了。芽媽推薦3個比較好用存錢辦法,大家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來選擇。
1、52周存款法。52周存錢法的全名是52周階梯式存錢法,是國際上非常流行的存錢方法。按照52周存錢法,存錢的人必須在一年52周內,每週遞存10元。
舉個例子:第一週存10元,第二週存20元,第3周存30元,一直到第52周存520元。
這樣一年下來會有多少錢呢?
10+20+30+40+50+……+520=13780
比如我們的目標是五萬,就可以把起始金額調整到40元,第一週40元,第二週80元,第三週120元,第四周160元,一直到存到第52周存2080元,這樣全年下來就有55120元了。
在執行計劃時,可以調整目標順序,預估當週或當月沒有較大支出,當週或當月就多存一點兒,完成大的金額目標;預估當週或當月有較大支出,當週或當月就少存一點兒,完成小的金額目標。
簡言之,52周存錢法,就是52個小目標,完成52個小目標的先後順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2、12張存單法12張存單法,就是把目標分成12份,每個月發工資的時候,直接按照月目標存一張一年期整存整取存單。我們要存5萬的話,每個月需要存4200元,就在發工資之後直接存個4200的整存整取存單。
特點:硬性儲蓄,可保證目標達成;有大額支出月份,當月將非常難過;如遇突發事故,中途可取但損失利息。適合月收入與支出均衡性家庭選擇。
3、貨幣基金定投法這個是在12張存單法的升級版本,同樣是分成12份,每個月發工資時進行貨幣基金定投,金額同上。
與12存單法相比的好處是:收益上要大於整存整取,靈活性上可以隨時贖回不要手續費,風險上屬於低風險理財產品,無本金損失風險。
錦囊二:不要把全部資金都用來理財很多新手喜歡一上來就把全部閒置資金進行理財,這樣就沒有什麼資金浪費掉。這種做法太過激進,如果遇到突發事件很容易導致現金流崩潰,從而陷入被動的局面。
身邊的實際例子,朋友基本沒有銀行儲蓄,錢基本都在P2P、股市、保險理財上,每個月的工資是他的最大流動資金。平時喜歡旅遊,基本上也不大算計花錢。結果今年就趕上裁員風暴,而在被裁前媳婦懷孕7個月,每個月還有近萬元的房貸,不僅如此,投資的P2P也暴雷了。一下子,所有的生活節奏都被打亂,為了能夠給媳婦湊齊生孩子的錢差點借了高利貸。
所以要把資金劃好使用規劃,不能全部都用來投資理財。要留出6個月生活費用的流動資金作為緊急備用金,這部分錢要放在安全的渠道當中,比如隨時可取的銀行存款、靈活性較高的貨幣基金。
錦囊三:新手理財從基金定投開始作為理財新手不要一上來就開始投資風險高、難以判斷的產品。比如股票、期權、期貨、房地產等,這些需要專業的知識和市場的判斷,普通投資者運氣的成分居多,大部分會成為被收割的韭菜。所以芽媽比較推薦的是新手理財可以從基金開始,這是專業的事情留給專業的人做,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選擇好品種和設定好收益率。
1、主動型投資基金主動型基金是基金經理通過主動投資管理策略,主動想盡一切辦法打敗基準業績的主動管理基金。包含了股票基金、混合基金、部分二級債基金等。主動型基金一般收取較高的管理費用和申購費用,原因在於需要基金經理花更大精力研究投資策略以便跑贏基準業績。
2、被動型投資基金被動型基金是一種跟隨策略,一般選取特定的指數成分股作為投資的物件,不主動尋求超越市場的表現,而只是儘可能跟上業績基準。最常見的為指數基金。被動型基金最大的優勢在於成本低。
指數基金被巴菲特譽為非專業人士的投資神器:“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實際上,主動型和被動型之間的差別在於人們對於市場有效性的看法不同。主動型投資的人一般認為市場是非有效的,因此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填補市場的空白,獲取超越基準的超額收益。而被動型投資的人一般認為市場是有效的,或者接近有效,那就意味著市場難以被打敗,無論做多少努力,最後都很難敵得過市場,那麼不如直接跟隨市場,還能節約成本。那麼從新手理財角度,更加推薦從指數基金開始,因為不需要那麼了解市場。
3、基金定投,微笑曲線幫你實現收益基金定投的目的是通過定投平攤成本,通過時間的維度最終實現收益“微笑曲線”。“微笑曲線”最早出現在管理學中,講得是產業鏈中的附加值分佈。而在投資中的“微笑曲線”,是指投資者通過定投,在股市下跌時開始投資,待股市上漲至所謂的“獲利滿足點”時贖回,將每月買入的基金淨值與最後賣出淨值,用曲線連線起來的弧形宛如一張笑臉。在這種情形下,投資者的獲利結果不但會優於指數表現,而且通常情況下比在股市上漲時開始投資基金獲得的收益還要高。
錦囊四:“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基金組合比單一基金風險可控收益易保要降低系統性風險,所以不要投資單一理財產品,要均衡投資風險。但是這種均衡,並不是產品的簡單數量增多,而是不同的品類,當一類整體不好的時候,還會有另一類進行對衝風險。
拿基金來說,剛開始理財的時候可以從指數基金定投開始。隨著自己理財經驗的提升,就可以過渡到投資基金組合上來。根據自己的收益目標、風險偏好以及風險承擔能力進行配置基金組合。推薦給大家3種組合。
1、資產保值財富基金組合。目標更多是資產的保值,對於收益率沒有過分的追高,更加重視的是風險的控制。
所以在構建基金組合時,中低風險的基金佔70%,高風險類基金佔30%。比如配置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比列在70%,指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在30%。整體配置以固收類為主,配以少量高風險的基金以便可以擴大收益可能性,但同時風險性又在相對較低可控範圍。
此類組合的目標收益值一般在6%-8%左右,基本以跑贏CPI和PMI為主要目的,也就是資產保值為主要目標。可實現的概率也是在80%以上,唯一的缺點在於市場行情大好的時候,收益率也不會有太大的起伏,其優勢就是風險可控收益相對穩定。
2、資產穩健收益基金組合。目標為在以一定風險為前提下獲得資產增值的提升空間,其中風險為可虧損部分本金。此類基金組合,目標收益值一般在8%-15%。
構建基金組合時,中低風險的基金佔60%,高風險類基金佔40%。比如債券基金(純債基/可轉債基/二級債基等)比列在60%,指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在40%。整體配置以均衡為主,既有保證收益的固守類,又有部分高風險高收益基金產品。在一定風險下博取擴大收益範圍。
3、極簡投資組合。目標為均衡風險,同時享受高收益。以一年為週期,目標收益值10%為基準衡量。
組合由1只純債基金,加上滬深300指數基金、中證500指數基金、美國標普500指數基金和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組成。
這樣投資組合的好處是,囊括了大陸和美國的基礎市場行情,儘量平衡風險(涵蓋了系統風險和全球市場風險)的同時,保留了獲利的可能性和穩定性。與單一指數基金定投相比,更具安全性和收益性。
錦囊五:選基看業績,更要看人選取基金的標準,一是要看歷史業績,二是要看基金經理,尤其是主動型基金,其基金經理更為重要。
1、業績衡量標準。看兩個指標,一個是跟同類基金比,另外是同滬深300指數比。
同時還要看3年、5年的基金表現業績。一支基金一年表現亮眼很容易,但是連續3、5、10年表現是什麼樣更重要,如果可以持續表現良好,能夠平均複合年化收益在10%以上,這個基金就很厲害了。
2、跟對基金經理。看了過往業績,更重要的是看基金經理,尤其是主動型基金,基金經理才是靈魂。如果一個經濟經理所操作的基金3年、5年都業績不錯,說明這個基金經理實力非常可以。所以在關注基金業績的同時需要關注這個基金中間有沒有換過基金經理,當一個基金公告基金經理更換時,你就要留心了,這支基金的風格可能會變化,要考慮是否要更換基金產品了。
錦囊六:止盈比止損更重要基金定投不存之止損說法,重要是學會止盈。一般的基金週期可以設定為1-3年,設定收益率,到達目標即開始下一輪定投週期。這樣的設定,比較簡單易於操作,但是會碰到極端情況。比如在行情好的時候,可以投了不到3個月就達到收益率了,但是絕對值收益又很少,這個時候該撤出重新投嗎?如果行情不好,會碰到1年沒有達到預期,那麼在第二/三年要調整收益率嗎還是按照原收益率來衡量?
針對這樣的情形,芽媽會使用年化收益逆推法。年化收益逆推法,是要將資金時間成本考慮到其中,從預算投資開始,推出預計收益值和預期年化收益率,以預計的年化收益率所對應的收益值為止盈線進行獲利了結。
錦囊七:謹慎對待新基金
很多朋友喜歡買新基金,因為新基金的淨值便宜為1元。但是芽媽對於新基金並不是很感冒,原因有二:
1、新基金,沒有過往業績參考,很難判斷之後的操作策略如何;
2、新基金,建倉需要一定的過程,比如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往往看到業績很慢。而此時基金經理往往有建倉壓力,那麼就會以較高成本進場。
如果非要買新基金的話,那麼就要選擇基金經理,是你以往熟悉的基金經理,且投資業績平穩有亮點。
錦囊八:謹慎借錢,超過8%的借款都要做好拿不回來的準備2020年的原則,一定是謹慎借錢。無論是親戚朋友還是高額利息的民間貸。因為外部市場大環境並沒有實質的變好特徵,整體市場依然是缺乏現金流,所以意味借出的錢很有可能收不回來。
對於難以推辭的借款,保持兩個原則:
1、救急不救貧有句老話“長貧難顧”就是說,只借給突發事情而導致短暫缺錢的人,如果是一直都有困難就算了,因為能幫一時幫不了一世。
2、只借出自己能承擔損失的金額就是當借出這筆錢的時候,就做好了要不回來這筆錢的打算。所以到時候不管結局怎樣,你都不會因此干擾你的生活或是失去情誼。
錦囊九:不要胡亂購置保險每每有名人去世,保險公司的人都會藉此炒作一番。要買重疾險、癌症險、意外險、醫療住院險……,反正就是各種恐嚇式營銷。保險確實是個家庭理財配置的必要產品,但是要適合自己的需求,不能被保險銷售帶著走。明明要保大病,結果搞了一堆萬能險。
所以在購買保險前要做好功課,自己先明確需要的需求,然後再貨比三家,找多家多個保險經紀人來諮詢。價格絕對不是唯一衡量保險產品的標準,承保公司大小也不是,需要看綜合指標。
錦囊十:切記急功近利,堅持是理財的第一要義理財是一個長期性行為,要堅持,不要想立竿見影,短期就暴利。就拿基金定投來說,有朋友基金定投不到三個月說自己虧錢了,就給割肉了,說基金定投不靠譜。基金定投不是股票投資,至少要看一年到三年的收益,短短三個月是看不出來收益的。
給大家一個複利公式:
理財和工作一樣,最怕的是你在錯誤的方向上忙忙碌碌、勤勤懇懇,方向正確是第一位。第二重要的就是耐心,尤其對於理財新手,收益小一點不是問題,要先學會控風險。2019年P2P的連續暴雷,就給大家上了一堂良好的風險課,因為有太多人認為投資就該有回報,而不是風險與收益對等。最後,希望上面10個理財錦囊,能夠給想要理財的新手們一些參考,避免還沒得到理財收益就先跌進理財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