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零售業

國內百貨自身行業的幾個問題:電子商務的分流;商業地產的泛濫削弱了既有商圈優勢;有車族購物半徑增大,渠道的可替代性增強;人工和租金快速上漲,但是現存畸高的加價倍率導致百貨公司在經濟低迷時無法轉嫁成本。

過去40年美國零售業湧現了沃爾瑪、家得寶這樣漲了幾百倍的大牛股,但他們是以價廉物美為賣點、以標準化全國擴張為增長模式、以郊區“Big Box”為經營模式的企業;相反,那些位於市中心核心商圈、高加價倍率的傳統百貨公司卻長期股價低迷,許多之前如日中天的標誌性百貨企業最終都難逃破產重組的命運。

電子股

我對買電子股一貫謹慎的原因是,也許剛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成為iPad2的供應商,蘋果又推出iPad3。在iPad2時最牛的供應商,到了iPad6、iPad7時可能就沒你什麼事了。前浪不斷死在沙灘上。

反觀現在的市場,像立訊精密這種大牛的電子製造公司,到底有多大潛力持續增長呢?到底是不是高估了呢?作為一個對立面,像藍思科技這種,有議價權的“獨一份公司”,是不是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有高增長潛力呢?

Ps: 華為,小米,ov,蘋果的玻璃後蓋,藍思獨一份,2年多的技術儲備,護城河還是有的。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肺炎概念股-海正藥業2018年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