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爆發於武漢地區的肺炎疫情值得關注,大宗商品領域需要注意流行性疾病可能引發後續相關問題。比如疫情的傳播使得節後市場需求的迴歸速度是否有影響,進而對市場的供需面是否會產生不利影響。從今日(1月22日)國內期貨市場盤面價格大幅下跌這一現象來看,節後受到相關事件的影響的概率或有上升。
疫情對商品市場的影響邏輯推斷
從最新疫情發展的速度來看,目前整體處於可控,但截止到2020年1月22日上午10:00國內15個省級單位存在確診病例,7個省份存在疑似病例。下圖為公眾號丁香醫生公佈的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
由於目前南方主要省份已經成為疫情,而這些地區集中了國內的主要經濟大省,疫情對春節後市場開工造成影響的概率將上升,其影響邏輯主要有以下:
1、返城民工返城時間推遲,可能會導致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工推遲。按照目前公佈的訊息推測,春節前後疫情均處在集中爆發期,由於疫情發生時正處於春運高峰期,而武漢九省通衢,不管是在武漢工作的人員還是返鄉路過武漢的人員非常集中,這就給病毒傳播帶來極大的便利。隨著疫情的發展,出於擔憂情緒,民工團體或推遲返程時間,待疫情得到控制才會重新返城。由此,勞動力缺乏可能帶來終端開工推遲。返城務工人員推遲返城可能會造成疫區務工人數急劇下降,從而影響到下游的開工,勞動密集型產業影響尤為嚴重,例如紡織、服裝等行業均可能受到其影響。
2、交通物流可能會受限。國新辦最新召開的釋出會對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情況的介紹:病毒傳染源仍未找到,病毒存在變異可能,疫情有進一步擴大的風險。未來不排除為防止疫情擴大,對已經存在疫情的區域進行交通管制,這樣會限制疫情的發展但同樣會影響貨物運輸,對終端消費市場的需求造成影響。
前車之鑑:“非典”對經濟的影響回顧
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之後,全國在4個月後也就是2003年的4-5月份展開重點防治,非典疫情持續時間長達8個月,2002年12月廣東發現第一例到2003年7月全球病例不再增長。在“非典”疫情爆發的高峰期,中國主要防治手段包括:多地中小學全面停課、多項賽事停辦、考試推遲、外出務工人員禁止返村、鐵路航空全額退票、施工單位工人健康登記及限制人員流動等等。
“非典”期間,國內經濟受到較為明顯影響,疫情發生過程中的三個季度經濟各項指標均有所下滑。2003年二季度GDP增幅由1季度的11.1%下降至二季度9.1%,下降幅度達到2個百分點;而GDP構成中的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速下滑更加明顯,從02年四季度的9.1%,下降至最低2.3%,降幅達到6.8個百分點。
本次疫情對建材特別是黑色系產品的影響
黑色系產品目前面臨的基本面格局是產量處於歷史高位,2019年粗鋼產量達到9.96億噸,粗鋼日產量仍處相對高位;庫存方面,累積速度明顯加快,節後市場庫存大概率超過2019年水平;需求預期下滑,短期需求韌性來自於對節後房地產市場新開工的樂觀預期。
>>>節後需求恢復或更為遲緩。房地產建築市場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依賴於大量的務工人員,2020年春節本來就比較早,節後市場可能受到天氣因素影響會推遲,疫情因素可能會導致務工人員不足,從而導致建築市場需求恢復推遲,建材領域受影響程度將高於其他行業。
>>>庫存被迫補庫,庫存或大幅度提高。由於鋼廠生產反映的遲鈍性,企業春節期間照常生產,不會因此減少產出量,發往市場的庫存會持續,若終端需求啟動放緩則可能對節後去庫存產生較大影響,進而造成庫存的大幅上升,庫存壓力增大,成為壓垮鋼價的主要因素。
>>>節後鋼材生產節奏或有所放緩。當前國內鋼廠生產效率仍保持在相對高位狀態,若疫情發展處於不可控狀態,或2-3月份開展較為嚴格的疫情控制,下游終端需求的推遲會倒逼上游企業減少生產量,以減少庫存壓力。
因此,疫情可能會導致需求的放緩從而使得鋼材價格下行,節前交易日在盤面形成的技術利空訊號在節後或被放大,從而造成行情的大幅下行;節前兩日盤面趨弱除未來需求預期的影響之外,更多的因素來自於因節後不確定性因素增加造成的減倉下行。
結論:當前正處於庫存週期的過渡期,新的庫存週期仍未形成,但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庫存週期的提前,但庫存週期的提前不會對價格形成正向反饋,反而可能會導致部分原料類產品的下跌。春節期間密切關注疫情的發展,以備節後市場出現較大幅度波動。
儘管此次疫情爆發的時間正好恰逢春節前後,將會對疫情傳播形成便利條件,但相對於“非典”期間,本次疫情的防治手段的力度和幅度均會明顯大於“非典”時期。因此,卓創認為短期內,大宗商品市場受到的心態影響大於實質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