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投資,很多時候是和人性的鬥爭。

在市場呆的越久,我就越能更好的理解這句話。

同樣是堅守,大部分人被套後,都能夠堅守住,不去隨意割肉,這個能夠堅持的下跌幅度根據個人承受能力各有不同,有的人是10%,有的人是20%,有的人浮虧50%依舊能夠堅持持有。

但有關資料表明,當虧損在5%以內時,相當一部分人會考慮止損,但當虧損來到8%以上時,大部分人表示能夠堅持10%甚至15%以上的虧損。

這樣看來,似乎投資者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都還算不錯。

但若是換一個場景,被套20%,市場轉暖,投資品大漲,收益由綠轉紅。此時的統計表示,在即將回本(即依舊虧損2-3%左右時),與盈利5%時,會有相當比例的人選擇賣出。

為什麼會這樣?說實話,我也無法解釋,這些反饋行為彷彿是刻在腦子裡,融入血脈中的,在這些關鍵時候,我也有非理性賣出或者買入的衝動,大部分時候我能剋制住,少部分時候不能。但凡我沒有很好抑制住這些隨市場波動產生的衝動,都造成了我不小的虧損。

腦子和思想大多時候並不是一路人。所以,我們就需要一些策略,一些紀律來規範我們的投資行為。

我個人的投資體系為:抓大放小,將時間線拉長,把主要邏輯外的其它弱因素影響做減法,通過心理預期,行業發展,常識判斷等多學科思維,找到現實價格與實際價值之間的較大差異,獲得能達到的最大的安全邊際與收益潛力。

其中,最大安全邊際可以說是我投資體系的基石。

在市場裡,理論永遠是那麼的完美,而實際情況大多卻經常不如人意。

在最近的一次投資行為中,我就很典型的犯了有違個人投資體系的錯誤。

按我體系的規定來,對於一隻股票或者基金,我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足夠便宜的價格出現再買入,並預留一部分補充資金,應對可能的繼續下跌或黑天鵝事件。

然而,市場持續性的上漲,個人賬戶盈利數字的速度增加,不可避免的降低了我的警惕性。剛開始,甚至在行情中段我都可以理性的堅守低估值投資品,守住低廉價格買入的原則。

但行情來到最後一截,內心準則反而開始鬆動,開始對錯失機會的風險耿耿於懷,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虧損的風險上。

於是,我不在追求極致的低估,而追尋可能帶來超額收益的投資品,雖然僅存的理性讓我規避估值超高的個股,但更高的風險偏好,和不在留有餘地的倉位管理,加大了個人投資風險。

最終,在市場相對繁榮中,我的投資品轉頭向下,一瞬間利潤回吐,原本超低價格買入帶來的安全邊際因為之後的高位補倉,被侵蝕的寥寥無幾。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流感概念股”漲幅超19%,東陽光藥一顆“神藥定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