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羅青山/文

基金2020年四季報剛剛披露完,還是有好多寶藏值得我們挖掘,其中便包括基金經理對後市行情的展望,這麼多基金經理的觀點應該怎麼看,我們採用了這種方式。

按照主題或概念,把消費、科技、醫藥、軍工等主題的基金經理放在一起,把他們在四季報中對未來市場的展望橫向對比,可以更直觀地瞭解他們眼中的市場。

在以下10位基金經理的後市觀點中,絕大多數基金經理都表示了對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的看好,看好行業成長的確定性和穩定性,當然了,還有新能源汽車一以貫之的政策背書。

創金合信新能源汽車,基金經理曹春林

中國已宣佈延長新能源汽車補貼兩年,歐洲提高補貼疊加碳排放新規,使得歐洲將成為快速增長的市場。特斯拉國產、海外主流車企的電動車車型密集推出,行業未來高增長可期。

四季度中國和歐洲的新能源汽車增長均超預期,行業重現高速增長,景氣度已明顯改善。我們將加大新能源汽車行業中業績較好、景氣邊際改善的行業龍頭的配置力度。

東方新能源汽車混合,基金經理李瑞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發展驅動力從政策到產品的切換基本完成,行業發展會更加持續。部分國家滲透率跨過了10%,有可能進入加速的過程,我們中長期看好行業進入發展新階段之後的成長持續性和確定性。

區域上,從歐洲超預期到全球的共振;產品上,車型更加豐富,一條鯰魚到一群鯰魚到最終激活了整個市場;產業鏈來看,從量增價跌到量增價穩甚至量價齊升,產業鏈許多環節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部分環節面臨供需偏緊的情況。

工銀新能源汽車,基金經理閆思倩

鑑於板塊整體樂觀的觀點,我們在去年四季度的整體倉位較高,總體超額收益回升。

對於具體環節配置,繼續看好漲價相關個股,維持超配;同時看好受益於歐洲新能源汽車需求放量的全球產業鏈龍頭,對看好的龍頭維持超配。

國投瑞銀新能源,基金經理伍智勇&施成

科技行業來看,電動車、光伏和電子都已經進入上升期。我們的觀點仍然是,在有巨大滲透率提升空間的行業的上升期開始以後,通常他的強度和力度都會超出市場預期,耐心等待業績兌現即可。

不要嘗試去判斷行業和股票的頂,因為在趨勢的力量面前,大部分的判斷是偏保守的。但如果未來進入下行週期,也會是如此。

華夏能源革新股票,基金經理鄭澤鴻

新能源車目前應該站在一輪新的投資起點上,純電新能源車的技術方向全球已經達成共識,海外和國內長週期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提升應該是未來比較確定的趨勢。

從產業鏈角度,全球新能源車上游和中游的優質龍頭以後必將在國內,長期來看,新能源車產業鏈上游和中游優質龍頭具備很大的成長空間。未來,我們將主要配置在新能源車、光伏等方向。

嘉實新能源新材料股票,基金經理姚志鵬

流動性最為寬鬆的時刻已經過去,對長久期資產而言整體是有壓力的,在2020年下半年已經有所體現,但景氣處在超預期上行趨勢、具備較大長期空間的長久期資產如新能源車、軍工的表現依然非常亮眼。

結合我們方法論的ROE-DCF工具,新能源和材料體系對世界的變革,和中國優秀企業全球競爭力提升的大趨勢,我們持續看好相應趨勢下的龍頭公司,包括能源革命以及新興材料技術等方向。

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基金經理趙詣

對於光伏行業,“十四五”規劃對於未來5年行業的高增長預期,使得行業在未來處於持續穩定成長的階段,在能獲得業績穩定增長收益的情況下,估值仍存在提升的空間。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品線的逐步豐富,售價越來越接近燃油車,在全球也有望進入到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階段,因此繼續主要圍繞光伏、新能源車為主的配置思路,同時疊加行業景氣度向上的5G產業鏈和高階製造業。

融通新能源靈活配置,基金經理彭煒

我們認為未來經濟的修復速率是相對偏緩和的,而且此次全球經濟修復的動能將主要來自於海外國家,市場或在交易上也將提前預期未來流動性邊際上收緊的可能性,關注企業盈利層面的改善將顯得更加重要。

考慮到未來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等細分行業景氣改善的確定性優於電子科技板塊,相關板塊在組合裡的配置比例也做了一定的再平衡。

申萬菱信新能源汽車,基金經理任琳娜

我們始終維持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樂觀態度,仍堅定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中長期成長空間,行業多維度向上拐點是可持續的。長期來看行業潛在空間巨大,是未來3到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都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

我們將持續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繼續堅持優選個股的投資思路,和投資者共同分享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長。

銀華新能源新材料量化,基金經理李宜璇

2021年,是國內光伏和陸上風電平價的元年,專案儲備充足,進入後補貼時代。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的換擋提速之年,國內補貼弱化,消費崛起,將實現高增長,歐盟碳排放趨嚴,有望繼續翻倍增長。

整體而言,新能源新材料行業發展空間廣闊,看好投資前景,價值與成長兼備,我們將根據市場變化對組合進行持續的最佳化調整。

End

10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博藍筆談—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