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根據供應鏈金融平臺生態所整合的主體環節的不同,本報告將供應鏈金融平臺體系大致劃分為“兩橫一縱”的三個大類。

1、橫向行業整合平臺

橫向跨行業平臺是指橫向跨多個行業形成的平臺。此類一般是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的,可以分為如下兩種型別:

第一大類橫向跨業平臺是基於交易或服務資訊優勢形成的橫向跨業平臺。這類平臺的主導方,通常是實體產業鏈中的交易參與方,或者與之有著緊密關係的生產性服務提供方。常見的有以下幾類參與主體主導的供應鏈金融平臺:

(1)B2C 電商企業主導的平臺,比如:京東、蘇寧推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2)物流企業或供應鏈管理服務公司主導的平臺。這裡的物流企業或供應鏈管理服務公司主導的平臺主要指依託其服務的行業客戶優勢,為客戶所在行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平臺。(另有專注於為物流產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平臺屬於下述垂直產業平臺。)比如:怡亞通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3)資訊軟體服務商主導的平臺。比如:用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對於 B2C 電商企業,它們作為平臺提供方的優勢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a)本身有參與產業供應鏈的交易環節,具備一定產業知識和產業客戶積累(主要針對具有自營業務的電商);

(b)在其之前發展業務的歷程當中已經積累的大量產業供應鏈相關的資料資訊,鎖定了平臺上的支付和交易,並且是作為主要力量推動了關聯環節的資訊化,這也就成就了其產業話語權和影響力的一部分;

(c)對於不少大型電商平臺而言還進一步拓展了自有的倉儲物流體系,進一步提升了平臺與產業供應鏈的互動深度,拓展了平臺可整合的資訊維度和風控監管的手段。簡而言之,類似阿里、京東、蘇寧這樣的典型電商企業,切入供應鏈金融成為了其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擁有過別的平臺難以企及和複製的優勢,最主要是因為這類平臺在前期電商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已經踏實的投入做了“苦活”“累活”把交易、資料、甚至倉儲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起來了。

對於物流企業或供應鏈管理服務公司而言,其主要優勢在於參與客戶交易過程積累起來的產業知識和產業客戶資源,還有與物流倉儲相關風控監管優勢。

對於資訊軟體服務商而言,最重要的優勢還是在於對產業供應鏈各環節數字化和資料打通整合方面,和服務的企業客戶資源的積累和觸達。

第二大類橫向跨業平臺,主要是基於區域產業整合優勢而形成的。常見的主導方為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等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比如:寧波保稅區主導的供應鏈金融平臺、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推出的供應鏈金融平臺等。這類平臺的優勢主要在於參與方協同機制上,第三方的加入和推動,有可能借助第三方政府或相關組織的公信力,充分調動區域內更多的資源,比如協調打通轄區內的各公共部門相關資料;出具配套的正向或負向激勵措施,比如地方政府轄區範圍內的財政獎勵、稅收優惠、產業園區優惠等,對潛在參與主體形成更強驅動力。

2、縱向垂直產業平臺

縱向垂直產業平臺,是基於某一具體產業鏈深耕發展的供應鏈金融平臺。這類平臺的主導方可以是多樣的,但最常見的主導方是核心企業。當然主導方也可以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金融科技服務公司主導,以其資金優勢、或技術服務優勢為切入點選擇特定產業進行深耕提供服務,但在這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與所選定產業的核心企業發生合作或聯絡。同時,主導方也可以是專注具體產業的 B2B 電商,其優勢在於對具體產業的理解和相關交易資料的積累。

以上型別的劃分只是從所整合主體環節角度的粗略劃分,劃分方法和以上所討論的情況並不完備,實務中具體參與主體搭建的平臺情況會更為複雜。對於大多數具備一定實力和優勢的參與主體而言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顆“主導”的心,但是實務中很少有企業能同時具備科技、資訊、資金(或金融服務)、產業認知的多方面資源與優勢,同時,由於在供應鏈金融和社會科技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或作用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平臺自身的整合範圍也會發生拓展或變化。

除了按照平臺的整合行業來劃分,供應鏈金融平臺的發展還可以按照主導方來分類,如核心企業主導、銀行主導、金融科技公司主導等。

1、核心企業主導型供應鏈金融平臺

核心企業,一直以來被視為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依託。所謂核心企業,顧名思義,即指在供應鏈網路的組織形態中居於核心地位,通過共同利益所產生的凝聚力把相關企業(與“核心企業”相對應,以下稱“節點企業”)整合起來吸引在自己周圍的主導企業。實務中,核心企業往往是整個供應鏈網路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協調者,具體而言它往往扮演著供應鏈中的資訊交換中心、物流中心和結算中心的角色。

在目前階段,無論核心企業是否為平臺提供方,對於一個供應鏈金融生態而言,以核心企業為依託開展業務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1)核心企業信用背書。利用核心企業相對節點企業的更高信用,以核心企業信用,為整個產業鏈整體信用做背書。在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中所涉及的重要環節“核心企業確權”就是這一點的典型表現。

2)核心企業帶來的批量的融資客戶。這裡主要強調“量”,即依託核心企業平臺可以快速觸達大量具有融資需求的節點企業,

3)核心企業對節點企業隱效能力的識別。這裡主要強調“質”,在建立良性的推薦或合作機制的基礎上,依靠核心企業對本行業節點企業隱效能力的識別,其推薦引入的客戶本身會更有質的保證。相對於傳統金融機構基於資產、核心企業信用等顯性資源作為評估識別融資物件的標準,核心企業因為對本行業的執行特點有更深的認知,基於長期的互動合作,核心企業對於中小節點企業是否在其所在環節具備競爭優勢具有更準確的判斷,所以可以突破顯性資源的約束,使更多具備隱性資源的優秀中小節點企業獲得融資機會。

4)核心企業帶來的風控助益。

資料方面,核心企業掌握了大量節點企業相關的提貨資料、存貨資料等業務相關硬核資料,這些資料對融資風控非常重要,這些資料的動態變化是風控預警的重要依據。

行為方面,核心企業的業務經營管理流程與供應鏈金融業務流程在實務中交織關聯,核心企業的配合行為,比如“輔助控貨”,“承諾回購”等本身就是重要的風控手段。

生態影響力方面,核心企業不僅能增加整個供應鏈金融生態的粘性,更重要的是它對供應鏈網路的影響力能形成對節點企業機會主義行為的一定約束力。當核心企業與該供應鏈金融生態深度繫結利益高度相關時,節點企業為了保持其與合作伙伴關係的連續性,一般不會做出機會主義行為。

對於核心企業直接作為主導方,搭建供應鏈金融平臺,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而言,首先,它天然具有以上所提及的幾個方面的優勢;再者,作為主導方,核心企業會深度參與,其原有經營管理業務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協同作用凸顯。

2、銀行主導型供應鏈金融平臺

銀行等金融機構主導建設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可以從自身積累的某些核心企業客戶所在的產業切入,藉助核心企業的力量拓展其上下游客戶和業務,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打磨,整個平臺的技術和業務能力更加成熟之後可以再拓展接入更多的產業,於是就從一開始的垂直產業平臺發展到了跨業平臺。最開始的這種跨度是依據客戶資源去引導跨越,發展到後續更成熟的階段,更理想的狀態是平臺技術和金融微服務的標準化輸出,由產業生態的合作伙伴去基於具體產業和業務場景做適配性差異化組合,這與開放銀行的理念不謀而合。

但是,要能做到這種程度,讓產業中的核心企業心甘情願作為“配角”參與的,也就只有少數大行能有這樣的資源實力。實務中,撬動一個產業的核心企業,讓其積極參與配合在實務中已實屬不易,要做到撬動更多的產業核心企業配合就更是難上加難。這是從業者的共識,供應鏈金融中的優質的核心企業本質上是一種稀缺資源,正所謂“一核難求”。因此,對於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非核心企業從業主體而言,在總體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如何選擇合適的產業邁出供應鏈金融的第一步也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以上說的是金融機構能夠撬動核心企業資源緊密合作的情況,與之相對的另一種情況是產業供應鏈並沒有被深度整合,有些銀行的供應鏈金融平臺還在沿用傳統的授信和風控思維,而只是把線下的流程搬到了線上而已。

3、金融科技公司主導平臺化

金融科技公司主導建設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其優勢在技術、資訊,在金融資源(主要是銀行)和產業供應鏈資源(主要是核心企業)方面更需要通過合理的合作機制接入適合的合作伙伴才能撬動整個供應鏈金融的生意。

當然如果發展順利,它也可以從一個產業做起,逐步擴充套件到其它產業,但是這發展擴張的道路註定不容易,除非技術優勢所帶來的利益達到足夠高的程度,比如能以足夠低的成本和足夠高的效率解決不同產業鏈的數字化和資料資訊整合的基礎的關鍵的問題,比如它足夠高效的助力核心的風控管理等。因此對於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理解金融科技賦能供應鏈金融的邏輯,在重點問題上發力突破對自身發展尤為重要。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茅臺大跌後,未來漲跌的邏輯,都藏在這9個因素內「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