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夏翼:前阿里巴巴運營專家,現風險投資人

---------------------------------------------------------------------------------------------------------------------------------------

本篇的核心是講對個人能力要求的變化及我們這些普通個體的機會點,前面資料部分,是推導邏輯的基礎,請慢慢往下看,結尾還有一個實戰小栗子的分享哦。

自從春節前武漢疫情開始到擴散再到爆發,過去已經10多天,要應對的難題從前期的有效控制人口流動,到春節後的如何繼續有效控制疫情、開展復工,如何應對疫情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對各行業的影響問題。

恆大研究院2020年1月31日釋出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中指出,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醫藥醫療、線上遊戲等行業受益。

資料顯示,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2020年春節檔顆粒無收。

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2020年同期受損嚴重。

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2020年同期銳減。(PS:根據攜程此前釋出的《2020春節“中國人旅遊過年”預測報告》中預測春節或將有4.5億人次出遊)

房地產行業暫停銷售活動。建築業、金融業、農林牧漁等行業受波及。

簡單估算,電影票房70億(市場預測)+餐飲零售5000億(假設腰斬)+旅遊市場5000億(完全凍結),短短7天,僅這三個行業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佔2019年一季度GDP21.8萬億的4.6%,這還不包括其他行業。

2020年第一個月,對於很多實體經濟而已是非常大的打擊,一個月甚至是短短的十多天,像過了整整一年似的。像星巴克、海底撈、外婆家等等都部分或全部停止營業,看圖就知道了。

但也有很多行業卻在這次疫情中逆勢上揚,甚至是突破了以前從來沒有過的規模,奠定了更堅實的江湖地位。

像《王者榮耀》,春節期間的DAU峰值在1.2-1.5億之間,僅僅是大年三十當天,單日流水就到達了20億,創下人類歷史上但款娛樂產品單日收入的最高記錄;

很多外賣、生鮮的平臺也不例外。像到家電商叮咚買菜,春節期間(除夕到初六的7天)訂單量預計400萬單,日均超過57萬單,但是大年三十這天,就同比增長了300%

疫情對生活和經濟的影響,並非我們個人能夠決定和有大影響的,我們只能儘量待在家裡,強身健體,不出門就是為社會作貢獻。破開冰火兩重天的行業表現,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普通人,在這個時候都可以做些什麼?快速的提高自己,抓住這個起碼是十年一遇的好機會,要知道2003年的非典可是成就了京東和淘寶使其上了不止一個臺階的啊!

從以上的疫情期間的資料分析,可以看得出來,疫情後很可能快速爆發發展的是以下的一些行業:

一, 像視訊、遊戲、線上教育(連學校暫時無法復課,老師都用直播給學校講課講解作業),知識付費等,不需要和人群接觸,但可以娛樂放鬆或者自我成長的內容類行業,將會遇到空前的發展機會。二, 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等這些通過技術優化及提升整體服務鏈條的效率的模式創新、解決方案、硬體等都會有突破性的進展。三, 各種上門服務或定製/個性化服務,如蔬菜/生鮮配送,清潔防護,在家養老服務(這次疫情死亡人數裡面佔比最大的是老年人)等,肯定也會崛起,因為現在是剛需啊!各種回想一下就幾個月前,2019年秋和初冬,無數買菜們紛紛倒在了黎明前。四, 遠端協作、協同辦公等。在這次疫情裡面,無論是阿里的還是阿里的,遠端辦公和協同辦公軟體,都作出了快速響應,不單支援這兩家巨無霸自己的在家辦公,更好的保護員工,也不耽誤工作進度,也向社會發布了這些功能,支援更多的企業可以讓員工在家辦公。五, 家用/個人用的辦公傢俱、裝置、運動健身器材等等,有了遠端協作軟體和系統的支援,可以越來越打破地域、區域甚至國家,進行合作;而且對於企業而言,除了人力成本外,場地成本也是一塊支出,如果遠端辦公的效果OK,特別是現在的90後、00後的更加自我和熱愛自由的個性,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工作。六, 醫療健康類的相關行業,經過這次疫情,無論是大家對紅會的失望,還是對整體醫療體系的信任程度等等,很可能都會加速醫療體制的改革,可以給到民營企業更多的機會,參與到醫療基礎服務中去。

從以上的需求來看,關鍵字是顛覆!顛覆的是什麼?顛覆的是工作內容,工作場景,工作地點,工作關係。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些需求都不是小的優化升級就可以做到的,而是全新迭代。

我們先談最簡單的,是工作地點問題。我相信即使現在和爸媽講你在家趟沙發上,對著電腦或者手機,就是在處理工作,他們肯定不相信,在父母那一輩認知裡,上班肯定得回單位,在辦公室裡,最多就是跑跑外勤出出差,怎麼可能那麼輕鬆在家就可以呢?

其實我們心裡在滴血啊,怎麼就輕鬆啦,對著筆記本、對著手機,可能就是面對無數的客戶奪命追魂call,領導佈置的無數任務,盯著工作群裡的必須秒回的資訊,客戶群裡的各種問題反饋啊….

工作地點的變換,使得工作關係也有了變化,很可能同事在不同的地方,甚至不同的城市。

和我一樣在阿里或者其他大廠工作過的小夥伴,肯定深有體會。當時我做雙十一的時候,我是在杭州辦公,支援我的技術開發小夥伴都在北京啊!我基本是半周待杭州,半周待北京,每週飛至少2次,其他不能見面的時間就是遠端協作辦公和各種語音、視訊會議溝通,也是把無數個大促安全扛下來了。

以上兩點都比較容易處理,其實對個人最具考驗的,其實是工作內容的變化,及由此帶來對個人的核心能力要求的變化。

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到底都有哪些變化呢?

一, 創新、創意內容增加。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遊戲、視訊(電影、電視劇、短視訊、綜藝等等)、線上教育、知識付費,其實都是創意內容,這些都需要創意類的人才,去快速產出內容,以滿足大家越來越高的審美和娛樂需求。大家不知道有沒算過,到底2019年有多少的火爆劇?反正我是沒算過,我只是在2020年1月不能出門的時候補了一些課,我能說出來的有《慶餘年》、《鶴唳華亭》、《唐人街探案(電視劇版)》、《親愛的熱愛的》、《小歡喜》、《都挺好》、綜藝還有《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等等,還有各位知識付費領域大咖的跨年演講…

這些僅僅是被我所知道的,我所不知道的無論是劇還是綜藝、還是知識付費等等,甚至是書,像今年流行的繪本類,數量都大大增加。而這一切的一切,說到底就是內容,而做這些內容的人,都需要創新。我個人覺得,即使今年沒有疫情,春晚也沒多少人看。一說這個,大家就知道創意人才是多麼的重要了!

二, 商業模式、技術、硬體等的創新

說到底,這些內容,很可能不是普通的人會去關注的,因為大家都是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才會發現,當這些服務或者硬體還沒有改變我們的生活的時候,普通人的感知會比較低。就像之前滴滴、快滴補貼大戰的時候,普通人才有感知,但真正之前市場中血腥的洗牌,無數創業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倒下或被吞併,其實並沒有很多普通福斯在關注。說到底,這些創新,其實也是靠創意型人才去實現的,無論是商業模式創新,還是技術突破,無論這個技術是航天、新能源、還是醫療、生物….

那麼問題來了,未來創意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到底創意型人才,是什麼鬼?那麼創意型人才是不是可被培養的?是不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學習或提升技能可以到達的呢?

創意型人才其實是以產品開發為橋樑,用獨特的創意滿足廣泛使用者的感受和需求的人才。

創意型人才到底需要哪些核心的技能呢?其實在去年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有大牛談到過這個問題,還給了詳細的答案,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大概2019年夏天的時候,知名科幻作家,憑《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的郝景芳做過一次分享,她詳細說明了創意型人才五項核心技能:分別是自知,共情,規劃,品味和技藝。

我們詳細的來看一下,這些技能和技能養成的路徑方法。

1,自知:獨特的創意源頭其實是每個人的自我。

我們有時看到某件產品或者看到某些東西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驚訝到底那些創作者是怎麼想出來這樣的方法,或者產品,或者設計,甚至是小說情景,遊戲玩法的呢?其實無論是創業成功的大佬,還是知名導演,或者其他的成功人士,其實都是有著自己的不同背景、性格和生活經歷,正是這些元素,使得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創造出來的肯定是不一樣的內容和作品。

這個玄而又玄的“自知”,是不是有方法習得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每天找一個安靜的實際,感受內心的思緒,抓住生活裡情緒尖銳的時刻,思考原因;在閱讀或者欣賞其他作品時,多思考why 和 if.

2, 共情:需要在共情的基礎上,才能做到讓創意滿足他人需求

而自知和共情,則是串聯了自我和他人。我們可以通過體會他人情緒,與他人溝通情緒的方法,更多的溝通可以更快的知道別人怎麼想的,從而以後習慣了同時站在陌生人的角度去審視,去獲得共情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審視自己的作品或創作,是不是真實解決問題,或者只是偽需求?

3, 規劃:頂層思考、邏輯推演、系統框架、全域性思維

這一點非常好理解,千萬別把自己當作一顆螺絲釘,而是需要全域性的看問題,對事物分類,形成系統框架,通過各種方法和方式,進行邏輯推演,然後歸納,最後得出解決方案。只有這樣做出來的創意或者作品,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4, 品味:細膩的感受力,優質的審美能力、獨特趣味

從規劃到品味,其實是一個從左腦到右腦的過程,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左腦是做理性思維的,所以從收集資料、分析事實等等到做出判斷,是左腦負責的;而品味則是由右腦去負責的,右腦負責感性思維的部分,通常說“我覺得…”的事情,都是由右腦去做的。

真的可以做到左腦和右腦串聯麼?大家還記得《紙牌屋》麼?這部曾經是人人必刷的熱門劇,其實就是通過大資料進行了分析,然後才拍出來的劇,包括選角色,劇情如何推進,衝突在什麼時候發生,都有資料做分析和支撐。但到底人物角色之間的關係、角色性格如何塑造這些這些,還是由好萊塢一眾實力編劇進行創作的。這就是完美的左腦和右腦結合的例子。

品味要如何學習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多看藝術作品,多看設計,多看分析。其實包括像騰訊、阿里的大牛,都出過類似的書,講UED(設計/互動)如何為阿里、騰訊的業績做貢獻的。同時多對細節加以關注,體會視覺、聽覺等等帶來的感受。

5,技藝:快速持久的學習能力,動手操作的實際能力

說到這最後一點,是大家最熟悉,又最容易落地的,就是“在做的過程中去學”,邊學邊做,自學和交流並重。這點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切身體會了,不需要詳細解釋了。

說了這麼多,可能小夥伴覺得我說得太虛了,又是創意,又是品味,有些摸不著頭腦,我們舉一個小例子來具體看一下,這5個點是怎麼聯絡起來,相互作用,又密不可分的!

疫情期間,相信大家都會在家裡囤食物,不知道大家有沒見過一個牌子叫“拉麵說”。我最近詳細的研究了一下拉麵說,就覺得她們特別顛覆我的認知。

創始人是90後貴州女孩,在2016年開始由0創業,到了2019年年銷售額2.5億,一共賣出去1600多萬包拉麵,這類似泡麵的拉麵裡,單價最貴的49.5元/碗的鮑魚花膠雞拉麵,其他的拉麵也比我們常規認知的泡麵貴了不是一點半點。我們隨便截個圖感受一下。

我們回到2016年的時候,外賣大戰,那個時候餓了麼、百度外賣,美團的紅包補貼不要太多哦,什麼不用配送費啊,什麼新店優惠啊等等。根據當時的資料,泡麵在中國2016年的銷量下滑6.75%,當時大家都覺得不是康師傅們做得不好,而是由於外賣的興起完全殺死了泡麵行業啊!

但到了今天,大家都知道結果,這幾年殺出來的,瘋狂崛起的,不單有螺螄粉,還有像拉麵說這樣的,還有今年《囧媽》裡面廣告植入的自嗨鍋等等。這些速食食品都是單價不低,味道不錯,包裝有個性有調性,大家買來除了吃還會拍了發朋友圈、甚至拍小視訊的。

再回到剛才個人核心能力的5點,來看這個小栗子,自知不用說了,如果創始人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了解,也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共情,拉麵說的團隊,顯然清楚知道使用者的痛點和喜歡什麼,才選擇了這些產品和產品形態;規劃更加不用說,當時大市場的資料明顯是下滑的,外賣這個競爭對手又是在向上走的趨勢,如果沒有通盤的考慮和認知,是做不出現在回頭去看無比正確的決定的。品味,從拉麵說的包裝設計等等可以非常容易看得出來。技藝,90後的創始人和團隊,在如此複製的競爭環境中,肯定是邊學邊做,特別是這樣以前在泡麵品類裡,從來沒有過的嘗試,無論是價格,還是味道,還是銷售方式。

說了這麼多,雖然2020年開局不是很好,現在也不知道未來的情況,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我們可以確定、可以控制的是我們要走向哪裡,要怎麼走,怎麼做。趁著現在在家,好好做一下2020新年規劃,說不定就能像非典那樣,出現下一個京東,下一個淘寶呢。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外貿進入瓶頸期,跨境電商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