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A股春節後開盤首日。
受疫情帶來的避險效應影響,早盤滬指大幅低開8.73%,深成指低開9.13%。至早盤集合競價結束,超過3000只個股以跌停價位開盤。
就板塊來看,僅有醫藥生物、紡織服裝跌幅為4.69%、7.63%,其他板塊跌幅均超過8%。其中,休閒服務板塊,整體逼近跌停,開盤跌幅高達9.85%。
截至到午後收盤,上證綜指跌7.72%,深成指跌8.45%,創業板跌6.85%。滬深300期指跌幅高達10%。
但與此同時,北上資金淨流入近200億元,大有搶著來“抄底”的架勢。
那麼這個“黃金坑”該如何去把握?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歷次突發事件都會跌出“黃金坑”今日開市,證監會表示是權衡各種因素的結果,也是從側面表明了對市場、對規則的尊重和戰勝困難的信心!
在A股開市前一日,央行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
歷次全球衛生風險事件出現後,對於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影響不一。其中,根據中金公司分析,進一步對比疫情期間對MSCI全球市場以及作為主要爆發地市場的表現,發現疫情對主要爆發地市場的衝擊普遍要大於全球其他市場。
1、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卷席整個東南亞市場,大量銀行、證券公司倒閉,南韓、馬來西亞、香港等地證券市場普遍暴跌。
A股亦受到波及,在危機的最高峰,上證指數連續下跌,從當時的歷史最高點1510.17點下跌至最低1025.13點,期間累計下逾32%,其中9月22日暴跌6.8%,9月23日再次大跌5.62%。正是這2日的大跌,給A股未來數年打下了堅實的底部,中期約1個月,上證指數上漲18.64%。
2、1998年,中國氣候異常,長江、嫩江,松花江、閩江等主要江河發洪水。
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也使得大部分上市公司面臨經營困難的局面。短短2個多月的汛期,大洪水“沖刷掉”A股26.7%的市值。
1998年8月14日,香港政府入場掃貨,抗擊國際炒家,恆生指數暴漲逾 8%。但A股受大洪水的負面影響,上證指數大跌3%,次一交易日港股休市,A股更是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暴跌8.36%,超過四分之三的個股奔向跌停。大多數投資者猶如驚弓之鳥,在底部交出了自己的籌碼。而正是這次暴跌,再次給A股打下大底,之後4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上漲逾10% 。也正是這次暴跌,為次年“519行情”探明了底部。
3、2002年底至2003年初的非典疫情,被眾多分析師拿來對比本次肺炎疫情。
在非典疫情之前,A股已經持續低迷了1年半的時間,在非典疫情爆發的期間,上證指數快速下跌逾250點。在非典疫情最嚴重的時期,2003年1月6日,上證指數一度下跌至1311.68點,隨後快速大幅反彈,7個交易日上漲逾11%。2003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非典防治工作,A股加速上漲,一度6連陽,上證指數最高摸至1649.6點,由1月低點算起,累計上漲逾25.76%。
4、2013年6月,金融業鬧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錢荒”,質押式回購隔夜利率更是一度摸高至30%。6月24日,上證指數大跌5.3%,次日盤中又一度大跌近6%,但隨著央行向多家銀行提供流動性,市場漸漸趨於平穩,A股現V型大反轉。這次“錢荒”奠定了A股2014年至2015年牛市的底部,最低點1849點至今未破。
5、2018年底至2019年全年,中美貿易摩擦跌宕起伏,幾經周折。但每次因貿易爭端激化,導致A股大跌之時,市場總能形成一個階段性的重要底部,短期內都能獲得一定超額收益。
那麼對於此類衝擊性不可抗事件,投資者應如何把握疫情進展中的幾個關鍵時間點,進行投資佈局?
以下內容轉自:招商策略研究
01模擬SARS疫情的三個時間節點投資者在相似事件衝擊來臨時的反應有跡可循,2003年的SARS疫情給我們一定啟示。
2002年12月5日左右,第一例SARS感染,此後,一直到4月15日,雖然SARS感染人數不斷增加,監測處置手段不斷升級,但是由於不斷宣傳“疫情不嚴重”“病情均在控制當中”,因此對於股票市場影響並不大。2003年年初至4月15日,市場大幅上漲。
轉折點發生在2003年4月15日,2003年4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加坡、中國臺灣地區、加拿大多倫多、越南河內及疫情始爆發地區的中國廣東省、山西省及香港列為疫區。市場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4月中旬左右,北京出現兩例超級傳播者,疫情在北京爆發。自4月20日開始實行“疫情一日一報制”,北京新增病例開始大幅增加,觸發了市場的加速恐慌。自4月15日至4月25日,上證指數跌幅達到8.8%。
4月26日起,市場開始了小幅反彈,主要原因是,新增病例人數連續三日低於200人。自高位明顯回落。
此後的4月29日,新增病例數再度反彈突破300,市場再度小幅下跌。
5月1日至5月11日,五一假期休市,新增病例數穩定在150人左右,情況沒有進一步惡化。市場企穩反彈。6月之後市場下跌與非典疫情關係不大,與經濟關係也不大,主要與金融監管趨嚴格,流動性惡化有關,這並非本文需要討論的問題。
SARS疫情告訴我們,投資者通常會在事件發生時低估事件衝擊的嚴重程度。隨著標誌性觸發事件(Trigger, T事件)發生,市場會出恐慌導致大幅下跌,並超調。隨著標誌性緩和訊號發生(Emollient,E事件),市場會出現反彈。隨後,事件衝擊影響消失,市場回到當前基本面、流動性的決定框架。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的T事件發生在1月21日,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正式明確證實了有人傳人,1月21日期,國家衛健委官網開始每天披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況,市場開始出現恐慌。
1月21日、1月23日上證綜指分別下跌1.41%、2.75%,創業板指23日下跌3.3%,A股進入春節休市。
從1月21日開始,富時A50指數期貨多次出現較大幅度下跌。春節前的1月21日和23日分別下跌2.32%、2.68%;24日A股開始休市,A50指數繼續下調,1月27日~1月30日,4個交易日累計下調8.39%。恆生指數在春節休市連個交易日下跌5%。
02推理武漢肺炎衝擊緩和的三個時間節點我們認為,疫情緩和有三個時間節點:E事件1事件節點——新增確認、疑似人數下降。
以2020年1月30日的資料為例,截止到當日共累計確診人數達到9692人,累計疑似15238人,累計治癒171,累計213人。
30日,新增確診1982,新增疑似4812,合計6794,仍然在上升趨勢中。
參考當年SARS的經歷,新增確診人數明確下降三天指數迎來第一次反彈。從新增確認新增疑似來看,截止本報告發布,30日新增確認、新增疑似病例仍在增加。根據各方專家彙總的資訊,有幾個關鍵時間節點值得關注:
第一個,最快的時間節點就是2月3日開市,即今日。1月27日衛健委釋出了相關通知,病例診斷和報告流程調整,下放到有核算檢測能力的醫療機構,不需要省疾控中心複核。病例確診和報告的時間加快,使得1月28日-1月30日的確診人數快速增加。同時,檢測試劑盒的產量也在增加。湖北全省目前有28家醫院能夠做到檢測,現在單日的樣本檢測能力已經從開始的200份提高到現在約4000份。同時2月3日和2月5日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將會交付使用,湖北收納病人確認人數可能會出現峰值。
第二個時間節點,2月6日前後。武漢封閉交通的時間是1月23日,此前是武漢人群流動的最高峰,按照14天最長潛伏期計算,2月6日之前可能會迎來武漢以外確診和疑似的高峰。如果武漢以外的地區疫情控制得當,2月6日之後,確認和疑似病例的高峰過去。
第三個時間節點是4月至5月。當年SARS疫情緩解與天氣升溫有很大關係,今年也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更重要的是,1月28日,李蘭娟院士領導的杭州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離出了3株新型冠狀病毒的毒株,這意味著疫苗又近了一步,但是,李蘭娟院士也提到製備疫苗有個過程,最快要三個月才能成功研製。也就是4月至5月,可能會傳來疫苗的好訊息。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緩和的可能性,從目前統計資料來看,累計死亡人數/累計確診人數為2.2%,目前死亡主要集中在高齡(60歲以上),有既往病史的病人,在年輕群體和無既往病史的人群致死率並不高。若經過一段時間發展,非高齡和無既往病史的群體致死率可控,出院人數和治癒率明顯提升,也會使得恐慌情緒緩解。
最後一種情況是出現特效治療藥。2月1日早間,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線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美國首例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確診病例的論文,詳細介紹了該患者就醫、治療以及臨床表現。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這名患者在接受了一種叫做Remdesivir(瑞德西韋)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後,出現了大幅改善,“截至1月30日,患者仍在住院,但除了咳嗽,其他症狀都好了,而且咳嗽的嚴重程度在減輕。”不過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03行業影響與後市佈局非典疫情給了我們歷史經驗,從4月16日至4月25日最恐慌的階段,按照切片方法統計每段時間的行業漲幅。2003年中國面臨的大背景是加入WTO後,投資增速迅速回升,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同時2003年隨著手機和電腦的普及,開啟了一輪新的科技上行週期,當時的景氣上行是在週期股和科技股。
從二級行業來看,最恐慌的4月16日至25日,醫藥商業、生物製品、化學制藥逆勢上漲,電子、網際網路、儀器儀表等與疫情相關度不高的行業響度抗跌。
跌幅最慘的兩類,第一類是群聚性消費、典型代表是航空,機場、旅遊、港口、公交;第二類是工地停工。對經濟擔憂使得大宗商品類,玻璃、鋼鐵、煤炭等前期漲幅較大的板塊回撥也較大。
在緩和跡象來臨後的五個交易日,市場從急跌轉為震盪,此時,投資者優先抄底金融、汽車和前期景氣度高得煤炭鋼鐵。而酒店、景點、公交、地產這些實際受損的板塊仍然在下跌,前期抗跌的電子出現補跌。
隨後的五個交易日,市場反彈,風險偏好明顯提升,市場開始買入風險偏好較高,景氣度較高的網際網路傳媒、計算機;同時,繼續買入高景氣的週期股和汽車股。
再後的十天,風險偏好繼續改善,TMT成為主戰場,受疫情影響的港口、航空、景點才最終反彈。
總的來看,非典期間,投資者會選擇醫藥和受非典直接影響不大的TMT板塊作為避險的板塊。當疫情第一個緩和事件節點來臨4月25日,抄底的投資者首選低估值金融、汽車和前期景氣度高的週期股。
隨著風險偏好的改善,投資者重新回到高風險偏好屬性的TMT,繼續加倉前期景氣度高的週期。
最後,疫情的影響開始緩解,投資者才敢抄底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如航空、景點、輕工。
參照如此思路,本輪疫情的應對:
2月3日開市後,仍處在疫情尚未緩解的恐慌階段,醫藥板塊,前期景氣度較高而受疫情影響相對有限的電子、新能源汽車、傳媒、計算機成為避險板塊。
當E日來臨,疫情緩和,投資者會思考經濟受到負面影響後,政策會不會放鬆,最初抄底的板塊可能是金融地產汽車。
隨著疫情進一步緩解,市場開始反彈,則前期景氣高電子、新能源汽車、傳媒、計算機將會繼續成為主戰場。
最後,疫情的影響開始出現消退,前期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航空、景點、餐飲旅遊、食品飲料等行業會重新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