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連續兩天放緩,這也是這幾天疫情概念加速的內在邏輯吧

因為炒作疫情概念,自然是和疫情掛鉤,如果疫情控制住了,特效藥研發好了,那這些題材就是利空。

反過來未來如果控制好了,一些經濟復甦的企業,多少會有補漲,這個是後話了。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

醫藥板塊,這2020年,我覺得會中線機會吧,醫藥裡面涉及很多,直接撈一個基金或者ETF就好了。

跌的時候撈,中線分散配置的思路,這個思路我說了三四天了。

因為藥店,很多類似消毒水,消毒液,等等東西都是脫銷的,即便疫情控制了,但是大部分人會提高這個防護意識。本身就造成了巨大的空缺,後續產量上來了,銷量也一樣會很好。所以今年有些企業的業績,確定性是比較好的,這些特別細緻的研究,我們自己難下手,大邏輯沒錯,讓基金經理去調研就好了。

我們做投資,配置一部分資金,知行合一就行。

指數方面

創業板新高了,但是上證還沒回補缺口,未來要回補。

一般就是靠白馬股,金融股

白馬股裡面很多是消費股,而消費股因為疫情的關係,預期有點下滑。從炒作的慣性,以及個股的彈性來說,金融股的確定性就比較高。

所以下週,或者二次探底的時候,配置一點金融股,就很合適了。

熱點

疫情板塊:

高位跳水,比如:

今天大分歧,下週預計還會有震盪,等一等。

策略

拿著立訊沒動,支付寶配醫藥基金

消費電子,我看了一下研報,疫情對電子產品的消費,確實也有影響,所以後面不打算回補太重的倉位。

【IDC:預計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同比下滑逾30%】調研機構IDC 2月6日釋出報告稱,1-2月的國內手機市場將面臨同比約40%的大幅下滑。而在3月內,如果疫情得到穩定控制,整體市場將會逐漸進入恢復期,但仍難以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整個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預計將遭遇30%以上的同比下滑幅度。

下週低吸:科技+新能源+券商,尤其是券商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醫藥股開始回落,反彈即將結束,短線資金可能會流向這兩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