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企投家成長營
與吳曉波及1000多位企業家
學習企投家思維
6月19—21日,企投家成長營開年第一課在杭州展開,崔洪波、張其亮、劉春雄、鄭雲帆、廖潤丹等五位大咖導師,透過三天兩夜的課程,與企業家學員一起探討如何打造企業的全新價值。
最近幾年,我不斷在和企業家交流,雖然每次交流的內容都不一樣,但有一個主題始終沒有變過,那就是傳統企業怎麼和網際網路結合。
6月21日,在企投家成長營的課堂上,劉春雄老師對於這個話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作為深入一線的實戰導師,劉春雄老師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企業的最新實踐成果。
在他看來,企業去開個網店、做場直播,都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化有更高階的玩法。今天,我就與你分享劉春雄老師帶來的兩種“高階玩法”。
1
雙線深分
第一種叫雙線深度分銷,簡稱為雙線深分。
過去廠商做得是深度分銷,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從代理商到零售店的模式,代理商叫“大批”,零售店叫“小批”,而雙線深分則是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從資料層面實現對B端的雙線管理。
所謂的雙線管理,一條線是銷售團隊的人鏈管理,我們所有渠道都需要靠人來打通,另一條則是資料鏈管理,也就是抓取資料後進行管理和分析。
舉個例子。現在有了物品識別系統,你拿著手機在商城裡面拍一張照片,後臺立刻能夠算出來,你的品牌在貨架上擺了幾排,你的競品有幾排。
並且,你現在拍完一張照片,過一個小時再去拍一張,你就能算出產品這一小時內的銷量。你把機器一直放著,就能不斷獲得相關的資料。作為後臺的管理者,你立馬就可以知道這個商店哪個位置、哪段時間最好賣貨。
這個時候你獲得了B端的資料,你的銷售就有了千里眼,可以迅速採取改進的措施。
有一家企業叫今麥郎,已經連續6年實現40%以上的高速增長,它所銷售的產品無非就是泡麵和水,而它增長的原因,就在於使用了四合一模式。
今麥郎透過人員、車輛、片區和終端機的四合一系統,實現了渠道視覺化,能夠得到每一家店的資料,從而算出每一個店的問題,依靠演算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派一個人到市場上去做觀察。
這就像美軍打戰,只要把機器往那一架,就可以算出目標和距離,然後指揮導彈,實現精準打擊。
不只是商品,現在的技術還能夠識別出顧客。一個顧客進店,他是新顧客還是老顧客,是就來逛逛還是定期來買東西,後臺立即就能知道資訊。大資料能很好地識別出顧客的購買傾向性,以及他下一次什麼時候買。
不僅如此,這套系統還能把原來由人驅動的管理,變成由資料驅動,一線業務員做了沒有?他做得怎麼樣?賣得怎麼樣?問題在哪裡?怎麼解決?後臺都能夠知道。
所以,雙線深分其實是利用大資料來進行B端的管理,是“算出問題”,而不是“看出問題”。
2
BC一體化
除了雙線深分,傳統企業網際網路化的另一條道路是BC一體化。
傳統的to B只到零售店就結束了,再之後to C的銷售就是零售店的事情。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廠商也在幫助零售店做銷售,這就叫BC一體化。
上半年,劉春雄老師幫助一家飲料品牌進駐一個縣城裡的飯店,但因為這家飲料品牌並不知名,根本進不去飯店,於是劉老師為它策劃了一個方案,就是幫助飯店做直播,給飯店引流。
現在這個時間點,飯店非常願意做直播,劉老師嘗試合作的第一家飯店,還拿出了一千份免費的菜品做促銷。
有直播做引流,菜品做促銷,這麼幾場直播下來,就有了更多的人到飯店吃飯,飯店生意好了,自然也就樂意讓飲料入駐了。
重點是其它飯店看到了也想加入,就這樣只用了幾天的時間,這家飲料就入駐了這個縣城的所有飯店。而且因為直播效果非常好,還帶動了後續的飲料銷量。這家縣城的B端就這樣被激活了。
這個案例就很好地說明了什麼叫BC一體化,這裡面涉及到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藉助B端進入C端;
第二步是把C端打爆,形成勢能,什麼叫打爆呢?就是要有密度,一個縣城裡面有50萬人,要有一二十萬的粉絲進來關注;
第三步就是藉助勢能倒逼B端,讓那些根本不理我們的、特別難進的B端,主動找我們合作。
這裡的核心是一定要先從B端到C端,再用C端倒逼B端,錯誤的做法是什麼呢?就是廠家下場,直接去做C端、做零售,搶終端的飯碗,你越搶那個店越是不給你幹了。
所以,傳統企業結合網際網路,不只是開個網店、做個短影片或者直播,這些簡單的做法。
而不管是雙線深分,還是BC一體化,它們的核心,都在於強化終端,就像劉春雄老師說的,傳統企業,營銷的核心仍然在終端。網際網路工具,只是強化終端的工具。
這是傳統企業能力的延伸,而不是另起爐灶。好的網際網路化,一定是與你的業務和固有優勢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