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日,一向不安分的“恆大”又一次被輿論推向了風口浪尖。

上週二,恆大汽車股票暴漲超60%,收盤價45.35港元/股,市值達到近4000億港元,位列國內車企前三甲,港股排名第二,僅次於比亞迪的7093億港元。並一舉超越了上汽集團2693億元市值,以及國內新能源汽車代表品牌蔚來汽車。

沒有生產出一輛量產車的恆大汽車,市值接連超越多個老牌車企,不免讓很多人為之眼紅。隨後,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美團創始人王興分別發表微博,將恆大汽車“貶”的體無完膚,可謂不留一點情面,尤其是王興的一句“校驗世界觀”更為扎心。

世人皆知,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什麼樣的人或事物需要去校驗和改變呢?王興的這句話顯然是太損人不利己了。但就目前恆大汽車的高調行事上看,又讓人浮想聯翩,顯然王興的情商似乎比沈暉高明瞭不少。

未來兩年,恆大汽車的宏偉藍圖將如何落地?恆大造車的世界觀是被“毀掉”還是被“尊敬”,尚有待時間檢驗,但下面這“三問”,卻需要當下“膨脹”的恆大仔細思考。

一、對市場缺乏認知,判斷力不足!

即便新能源產業一直被詬病為偽命題,但新能源汽車行業依然在國內汽車市場大行其道。能否像蘋果 iPhone一樣,革傳統行業的命,我們不得而知。但汽車行業作為全球製造業的支柱,靠的是積澱與傳承,像沃爾沃、寶馬、福特這樣的百年車企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顛覆的,況且這些企業在當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佔據了一席之地。

拿造車新勢力的代表蔚來汽車來說,其申請專利就達1042項,發明授權105項;自主品牌比亞迪申請專利多達23164項,發明授權高達4860項;而作為初來乍到的恆大汽車,申請專利只有201項,發明授權僅3項。更為可怕的是,華為、格力、美團、滴滴、百度、蘋果等IT巨頭,或多或少地都參與甚至已經開始了汽車專案的研發與製造,未來無論哪一家的規模都不容小噓,更何況阿里投資的新能源汽車智已也已經上市,恆大卻剛剛開始。

事實上,恆大以地產起家,雖然也曾涉及多個行業領域,但地產仍為主業。據恆大 2020 年半年報顯示,恆大汽車健康管理收入 44.57 億,佔比 98.82%;新能源汽車 5300.10 萬,佔比 1.18%,造車只佔了不到一成。以至於很多人都說恆大造車完全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言下之意就是造車不是根本目的,實則變相圈地,和恆大投資足球如出一轍。

二、品控難以保障,專業人才缺失!

誠然,恆大新能源汽車外圍陣容強大:分別來自德國 BenTeler 和 FEV。動力總成則來自德國 hofer,並與 15 位來自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等國的汽車設計專家達成合作,唯獨遺憾的是,恆大汽車內部並無一位專業的汽車人士,如同外行領導內行。在團隊管理方面,恆大汽車的員工大部分沒有汽車行業背景,甚至有媒體報道,恆大汽車的員工要背賣房才能完成KPI,以至於很多員工無法專注於工作。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步入電動化3.0時代,恆大汽車既要抵禦特斯拉、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的合圍,又要面臨吉利、長城、比亞迪等老牌轉型車企的打壓。但在許家印看來,這一切似乎都不是問題,他曾坦言,“我們要走一條全世界車企都沒有做過的道路,如此才能夠實現換道超車!”大家想必都聽好了,不是彎道而是換道,意思徹底變了,彎道至少還在賽道內,而換道的前方有太多不確定因素,萬一陷入泥潭該怎麼辦?

三、顛倒的行業邏輯,客戶在哪裡?

恆大汽車作為造車門外漢,透過買買買很難獲取有價值的公司,其只靠資本也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有專利的科技。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造車常規流程都是先有產品,再根據產品規劃工藝、採購裝置,因此建廠速度要晚於產品的開發,但是恆大汽車卻恰恰相反,在恆大汽車南沙基地,工廠早已建好。如此顛倒的邏輯勢必會讓產品的開發受制於工廠的裝置,亦或是建好的生產線必須根據車型做調整,最終導致產品線的混亂不說,還會增加其造車成本。

按照許家印的邏輯,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五句話,如此簡單粗暴的豪氣確實令人佩服,可再大的泡沫都需要實實在在的產品來兌現,一旦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巨大決心化為一攤腐水,不得不說,對於恆大和許家印在過去房地產領域披荊斬棘、戰無不勝的經驗和“套路”都是一種褻瀆和侮辱,房地產泡沫和實體產業之間的區別也在於此。

如果說房地行業的營銷“噱頭”和造勢是一種常態化競爭手段,放到實體經濟上也未嘗不是好事,最起碼在股票及資本市場上,我們能很快看到刺激的拉昇和增長。但長期來看,恆大汽車要實現年銷量100萬輛的全球一流新能源車企目標,前路漫漫而道遠,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幹出來。

由此可見,許家印定的調不是一般高,壓力也不是一般的大。

業內流傳著一句老話,當你覺得無法打敗競爭對手的時候,就要考慮如何和他們成為朋友。可在許家印的眼裡,競爭對手幾乎不存在,畢竟沒有一家車企是可以拿著圖紙和模型就能融資達數千億規模。雖然恆大汽車目前沒有一款實質性的產品問世,但好在恆大資金鍊充足,雄厚的資本能讓一切的不可能變成可能,一旦“東風”來臨之時,或許就什麼都萬事俱備了!

消費者是最大的見證者,市場才是最權威的解答。歷史如何被改寫,讓我們翹首以待。

11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以太坊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