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數科升級後,旗下包括京東金融、京東城市、京東農牧、京東鉬媒、京東少東家等多個業務品牌。
就消費金融市場而言,擁有白條、金條業務的京東金融存在感當然更強,但實際上,今天要說的另一個業務品牌也為京東數科的消費金融業務獻力不少,將其比喻為京東數科消費金融業務的奠基石毫不為過。
這個平臺,就是京東數科挖掘大學生消費貸群體、培養新生代金融客戶的重要工具——“京東少東家”。
從校園白條到大學生小白成長分
學生認證目前只支援部分院校在校大學生認證,且只對專、本科開放,暫不支援碩士、博士以上學歷。
認證學生身份後的大學生使用者可在專屬的學生分期商城購物,也可享受金融等特權,比如申請“小白青春卡”。
小白青春卡本質是一張借記卡,但電子賬戶能使用京東白條額度,具有一定信用卡的屬性。
雖然不是學生也可以申請該卡,但小白青春卡主要在大學生群體推廣。
認證學生身份後,即開通小白成長分,小白成長分到一定分值,不僅有專屬於學生的低價商品購買、實習機會,也可以兌換白條免息券,以及最高12期免息的分期商城選購。
小白成長分類似京東金融的小白信用分,但面向的是大學生使用者。
據小白成長分解讀頁面顯示,大學生在科研、專案、實習等專業、職業領域的經歷會成為成長分的評估因素。
其實"京東少東家"的前身就是京東校園,2015年成立,受眾群體定位為年輕人,成立初期,京東校園對外宣傳,試圖通過頂尖網際網路公司的培訓、活動、實習等搭建高校與創業之間的生態圈。
也是在2015年,京東金融在白條的基礎上推出了一款專門面向大學生的校園白條,信用額度最高8000元,30天免息,並可選擇最高24期的分期還款。
彼時正是“校園貸”鼎盛時期,京東金融通過“京東校園”的資源在各大高校推廣校園白條。
在2017年校園貸被全面叫停後,京東的校園白條也逐漸暫停了推廣。
不過,在校大學生依舊可以使用京東的白條服務。
在京東數科品牌升級後,"京東少東家"承擔了此前京東校園的服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幫助推廣京東的“學生認證”服務。
大學生群體如何轉化成消費金融有貢獻的使用者?
毫無疑問,大學生是消費金融市場最好的使用者。
教育部公佈資料,截至2019年6月,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56所,在校大學生2700餘萬人。目前的大學,已經全面進入“95後”、“00後”的天下。
“95後”、“00後”群體的消費能力毋庸置疑,在接受分期支付等消費金融服務上有充分的適應能力。
但由於負面事件層出不窮,校園貸在2017年便被全面叫停。不過,監管層也鼓勵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進場服務大學生群體。
比如興業消費金融推出了“助學寶”,工行也有“大學生融e借“等產品。
有趣的是,其實在大學生群體中,通過京東白條、金條,螞蟻借唄、花唄享受分期和借貸服務的大學生實際佔大多數。
此處,京東金融和螞蟻金服背後的資金提供方多為銀行或者其他持牌金融機構,因此,一邊有從業者認為,“給學生放貸的是銀行或者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等正規軍就應該得到認可。”
另一邊亦有聲音質疑:“在校大學生並沒有賺錢能力,因此也不具備還款能力,他們的還款能力是父母在背後做支撐,因此鼓勵和誘導大學生分期消費並不應該得到提倡。”
這兩種矛盾的糾纏交織背後,“大學生群體如何轉化成消費金融有貢獻的使用者?”這一問題仍然值得探討。
1、完善大學生徵信體系。
大學生群體可以適當的分期消費,但要重視自己的信用消費行為,增加信用記錄,從源頭上防範大學生的消費金融風險。
因此監管層和校園機構聯合建立屬於大學生的徵信系統,如此一來,不但可以綜合反映大學生的個人信用情況,也可以約束大學生的消費金融行為。
2、普及消費金融知識。
在“95後”、“00後”消費能力越突出的背後,大學生群體的消費金融行為就越普遍,容易過度借貸,因此強化大學生信用教育變得尤其重要。
大學校園適當增設與消費金融甚至投資理財相關的必修課程,邀請正規金融機構專業人士到校園與大學生做交流,讓大學生了解金融知識,理解信用違約的後果,加強價值觀的教育工作,樹立良好的消費金融觀念,也可以有效防範大學生消費金融風險。
3、金融機構應該研發一些適合大學生群體的消費金融產品。
正確看待大學生消費金融行為,不在“堵”,而是“疏”,“疏勝於堵,疏則通”。
金融機構可以從大資料分析的角度,透徹理解大學生喜愛消費的商品,以免息或者信用租賃的形式來服務大學生群體,在滿足大學生消費需求的同時,避免大學生走向過度借貸的極端,降低大學生的消費金融試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