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對於傳統數字的發展,推進全球化程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大力倡導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側重的方向是產業區塊鏈的應用,但對於完整的區塊鏈技術發展來說,圍繞公鏈進行的去中心化應用建設也非常重要,目前中國在此方面較為薄弱,需要警惕未來出現可能如同華為一樣被技術“卡脖子”的現象。
產業區塊鏈和數字金融一體兩面
區塊鏈技術誕生於比特幣,其金融屬性是天然的,在此前中國央行等五部委釋出的檔案中,雖然承認比特幣虛擬商品的合法地位,但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方面,目前在中國國內主流的區塊鏈技術的研發主要針對於產業區塊鏈的領域,進行溯源、存證等方面的應用。
火幣聯合創始人杜均認為,“產業區塊鏈的應用領域非常廣闊,前景遠大,但對於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完整性是有缺失的。嚴格地說,產業區塊鏈和數字金融一體兩面,不能完全分割。”
區塊鏈技術不光在技術上滿足了不可篡改,資料確權等核心要素,而且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生產關係形式,基於智慧合約基礎之上,建立可以公開參與,並結合通證經濟激勵參與和分配成果的去中心化金融的形式。這個形式雖然目前還很稚嫩,但未來發展的前景卻充滿了想象空間。
杜均表示,“去中心化金融對於傳統金融的部分業務具有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的作用,嚴格地說,去中心化金融的發展和傳統金融是互補關係,而不是矛盾對立的。”
目前,公鏈的領袖是以太坊,大部分知名的去中心化金融專案是圍繞以太坊所開發,而中國的國產公鏈在技術性能和發展規模來看,目前都難以望其項背。而且即使是圍繞公鏈開發應用專案方面,中國的發展也相對薄弱。
杜均表示,“我曾經在社群中,看到有人說中國開發的應用是“土狗”專案。”
區塊鏈是一個不分國界的技術,而且天然是跨國界的,而在技術發展在不同地域依然呈現了高下,看到有人看不起國產公鏈以及國產的應用專案,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被技術卡脖子的現象應敲響警鐘
中國的崛起已經是時代的必然趨勢,但還會因為技術落後被迫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值得反思的。
杜均表示,“我認為區塊鏈技術是世界的,不應該存在誰看不起誰的現象,而中國也歷來善良友好,不對誰心存敵意,但是要得到平等正視和尊重,從來都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因此我認為中國需要更進一步加強對於去中心化金融的探索和研究,才不會出現被卡脖子的現象。”
由於區塊鏈天然的無國界性,很多海外專案也會打著各種旗號在中國進行推廣,但是也會由於技術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海外專案即使在程式碼背後做了手腳,中國的使用者要完成稽核也有一定困難。多年前,一些海外的企業利用資訊不匹配,把一些劣質的產品銷售到中國充當優質的產品,如今在區塊鏈領域,這一現象也有重演。
杜均表示,“中國的區塊鏈技術如果要取得領先性,首先要保證發展的完整性,圍繞公鏈探索去中心化應用的的必要性很強,而且當技術環境成熟以後,對其監管的效果也會更好。否則一方面由於發展方向不完整,難以達到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在大趨勢下應用滲透無可避免,未來技術的缺失更進一步加大監管難度。”
就像現在很多老年人不善用智慧手機,一開始不普及的時候,不用手機支付還能用現金,但是這次疫情中,由於很多老年人不用智慧手機連健康寶也無法配合,這就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了。
去年12月份,火幣生態鏈(Huobi ECO Chain,簡稱“Heco”)正式推出,這是一個去中心化高效節能公鏈,並於12月21日上線主網,火幣還成立了生態基金,用於支援火幣開放平臺和火幣生態鏈上專案發展。
“要把區塊鏈技術發展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杜均直言。在行業發展大趨勢下,區塊鏈向各行各業的滲透已經無可避免,必須抓住契機,發明確展方向,形成完整的體系從而達到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