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注:M0可以簡單理解為紙幣而M1可以簡單理解為活期賬戶上的錢)

簡單說說央行數字貨幣DCEP

去年啟動試點的央行數字貨幣DCEP(後面都簡稱為DCEP)將在今年進一步擴大試用的範圍,在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領域,我國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DCEP由央行發行與人民幣實行1:1等價兌換。採用了與紙幣相同的央行-商業銀行雙層發行模式,即央行發行庫面向商行銀行發行,再由商業銀行向終端使用者兌換,使用者的電子錢包設在商業銀行,交易及清算由商行銀行層面來實現。DCEP在央行層面上沒有使用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層面對使用的技術不做限制,至於更為具體的技術(一幣二庫三中心等)這裡不再贅述,本文意在探討DCEP可以做什麼而非DCEP是什麼。從目前獲得的技術資訊來看,DCEP就是電子化了的紙幣,這一點也央行設計的初衷之一代替M0非常吻合。與當下如日中天的比特幣相比,除了名字都叫“數字貨幣”,共同點不多。

DCEP與現有的活期賬戶在功能上嚴重重合,發展空間有限

其實對於DCEP我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電化後的M0和電子化後的M1有多大的區別。雖然一個是基於電子錢包,一個是基於銀行或支付機構的賬戶,真正使用起來似乎沒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電子錢包裡的DCEP由央行背書比銀行賬戶裡的人民幣更安全(銀行有可能會倒閉而央行不會)。還有就是電子錢包裡的DCEP不會爛掉,只是對於那些因為誰都信不過而把錢埋到灶坑裡的人來說,倒是比較適合,儘管能有此壯舉的人大機率不會用DCEP。另外如果信不過銀行的話,國債是不是更值得考慮。而相比較於紙幣,DCEP不具備其匿名和交易便捷的特點(所有人的都會收紙幣,但不一定都有電子錢包收DCEP),貪官們打死也不敢儲備DCEP。如果DCEP和M1是一樣的,我們為啥不用M1早已習慣呢?至於在支付方面,其實用啥不重要,使用者習慣的養成和場景的建設才是重點。不同於網際網路大廠在吸引流量和收集資料方面的現實要求(當年支付寶和微信在培養使用者掃碼支付習慣在終端和使用者身上砸進去多少銀子),央行在這方面是既沒錢也沒動力,除非使用行政命令,可央行圖啥呢?所以央行一早就說了DCEP不是一個支付產品。DCEP對於小額高頻的支付場景基本不會產生威脅,也就是說沒想去動支付寶和微信的壟斷地位。唯一有發揮空間的反而是大金額的支付場景,因為目前DCEP的交易是免費的,用它來支付房款、車款可是實打實能為商家省下大筆的手續費(千六的費率雖低,但架不住錢多),所以試點時萬科那是相當的積極,現在用來收物業費後面就可以用來收房款(沒準以後用DCEP交房款能送你個電飯鍋啥的),省下來的可是真金白銀啊。只是這樣一來與央行設計的代替M0又不在一條線上了。至於後面的跨境交易代替swift啥的,還是等人民幣能夠自由兌換再說吧。

總結 DCEP對於普遍人的生活來說,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目前我們在支付方面的方便程度應該是全球領先的。對於大的商家來說,可以考慮,畢竟能夠節省大筆的手續費。

10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21年,你最看好哪支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