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過去GDP的增長對投資的依賴性很大,城鎮化的發展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及房地產投資的快速增長。從2001年到2015年,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一直在10%以上,而在2008年之後,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在2008-2012這5年間的增速一直處於20%以上,高峰值的2009年甚至達到30%.
我們看到,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趨勢基本上與GDP的增速下滑的趨勢保持一致,2012年開始逐步下滑,只是下滑的幅度要比GDP大很多,2016-2018年的增速分別下滑到8.1%、7.2%、5.9%;進入2019年,前三個月有輕微回升的態勢,分佈為5.9%、6.1%、6.3%,至於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要看後面的趨勢。
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是房地產和基建,基礎建設投資沒有單獨作為指標列出來進行統計。那我們看看房地產投資的表現如何,從月度資料來看,中國的房地產投資其實也是很早就放緩了速度。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15年“330政策”之後,房價飆升的事情?房地產投資增速也就是在2015年3月開始下滑的,然後一直低位徘徊,並且於2015年12月見底後開始有所回升,但回升的幅度有限。
2015年房地產增速放緩,其實那個時候並不代表開發商對後市不看好,反而是“330政策”之後,資產價格飆升導致投資被動減速。2016年後開始有所回升,到了2018年,資產價格階段性回落促使了房地產投資小幅回升,但這個市場的預期已經出現明顯掉頭,放在大週期下,仍是處於下滑階段。進入2019年,前個月有所回升,是不是觸底反彈了?現在還不好說。
我們再看房地產投資另外兩個很重要的指標——施工面積和竣工面積。從下圖中可以看到,房地產施工面積在2012年達到35.5%增速峰值之後,就開始進入下跌週期,一路下滑,在2018年1-2月以1.5%的增長率出現了階段性見底,之後還是有所回升,到了2019年,這種回升的態勢更明顯,是不是出現了新的拐點?
再看竣工面積,其實很好理解,施工面積的增速的下滑必然導致竣工面積增速的下降。但是總會有一些中國特色的東西,竣工面積的增速自2017年11月開始一路負值,並且這個負值還有繼續擴大的態勢,即便是到了2019年改觀也不明顯。按道理說,並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或是出現這種情況,也不會形成趨勢,畢竟施工面積還是增長呢?那究竟是什麼原因?我判斷的是開發商對短期的市場不看好,加上嚴厲的調控政策,尤其是“限購”和“限價”,導致房子不好賣也賣不了高價,開發商有故意在拖延工期的嫌疑,希望以此熬過冬天。
但誰又會知道什麼時候才是真正的冬天?
作為國內投資最主要的兩部分,基礎建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基礎建設投資是以政府為主導,但這個發展到一定程度上肯定會出現投資效益邊際遞減的,在目前國內基礎設施已經相對成熟的前提下,政府繼續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是否能夠繼續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有待進一步驗證。
更讓人擔心的是代表市場化資本的投資是否會放緩?首先房地產投資的增速已經表明態度,確實增長放緩比較明顯。我們從下圖的資料來看,二產和三產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來看,也都是處於一個下行的週期(這個其實更危險)。
當然,我們也關注到第二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2018年03月份觸底後開始逐漸反彈,這是一個長期訊號還是短期的起伏,還是有待觀察。但第三次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也是處於低位徘徊的階段。但可以看到,到2019年,二產和三產的固定資產投資都有所回暖,這可能是一個積極訊號。
總體來看,投資增速相對低位徘徊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都知道,投資決策是基於對未來的預期作出的,投資放緩著實會讓人在猜測是不是大家對未來的預期比較悲觀,尤其是代表市場化資本的投資的大幅放緩。也許下一步政府會發動新的一輪基礎設施的投資,但是這個拉動會有多大的作用,需要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