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是現在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醫藥股也在這一段時間成為了A股市場的“當紅炸子雞”。然而2月10日,前期暴漲的醫藥類個股卻出現高位分化。

資料顯示,2月10日週一開盤後,醫藥製造行業板塊以及醫療行業板塊大幅回撥,跌幅居前。截至當日(2月11日)收盤,醫藥製造行業板塊收跌2.57%,醫療行業板塊收跌2.32%。

2月11日,部分醫藥股繼續殺跌,300多隻醫藥股中,有209只飄綠,截至收盤,四環生物、紅日醫藥、魯抗醫藥、哈藥股份等12股跌停。

那麼,醫藥股的機會已經結束了嗎?

疫情對醫藥投資影響幾何?

毫無疑問,這次疫情對相關主題概念帶來了階段性的交易機會。

事實上,與其說前段時間大漲的是醫藥股,倒不如說是疫情概念股,我們可以看到,熱門概念如口罩、超級真菌、流感、消毒劑等在近兩日的跌幅均居於前列,出現跌停的也多為中小市值個股。

這類股因疫情的短暫需求而起,自然也會因為疫情的逐漸平息而回落。自上週末以來,湖北以外的新增病例資料有明顯的回落,同時此前的爆炒已經嚴重透支了估值的承受。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疫情概念股在這周的走勢。

此外,疫情對於現階段各種“賣斷貨”相關公司來說,業績提升的可能性並不大,而其中大部分被爆炒的公司與相關概念甚至毫無關聯。例如此前被爆炒的口罩概念股——江南高纖,起此前表示,公司並不生產口罩,上下游客戶中也沒有口罩生產商,疫情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不大。

我們也可以參考2003年SAR期間相關概念股的業績。當時板藍根和醋被“賣斷貨”的恐慌現在還記憶猶新,但直接受益的公司——白雲山、三九藥業(現華潤三九)、恆順醋業2003年的淨利潤增速並沒有驚豔。可見,單個產品短期的“賣斷貨”對公司全年的業績影響可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哪類醫藥股還會繼續受益

疫情之下,真正能穿越這場混亂與波動的必然是那些科技屬性的醫藥公司,因為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病毒,才能徹底打贏這場戰鬥。

因此應該從醫藥研發的角度、科技開發的角度挖掘公司,各種從事新藥研發試驗、疫苗開發、檢驗試劑、防護裝備、儀器監護、醫療軟體應用等業務的公司值得關注。

近期一條值得關注的新聞是,最新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已經開始動物試驗。如果動物試驗進展順利,那麼這款新疫苗將最快於今年4月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而根據中國疫苗協會的官方訊息,已有18家會員單位開展了新冠肺炎疫苗的研製工作,這18家公司中包括了5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是華蘭生物、智飛生物、遼寧成大、康泰生物、沃森生物,其中華蘭生物是流感疫苗領域絕對的龍頭,是中國最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產基地。

另一方面,疫情回落之後,傳統醫藥核心資產板塊及相關品種,可能隨時補漲。

因為疫情的影響,短期內很多疾病的就診需求可能會受到壓制,導致相關企業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受到一定影響,其中醫療服務板塊可能是影響最明顯的板塊之一,心血管、內分泌、消化系統等科室中非急危重症患者的就診人次預計將有所下降。但是這些醫療需求只會延遲,但總量不會減少,因此即使相關企業短期業績有一定波動,從中期來看業績的邊際改善非常明確,疫情過後就診人次有望實現快速的恢復性增長。

長期來看,如果參照2003年SARS的後續情況,中國醫療衛生費用的投入很有可能會繼續加大,醫藥板塊值得重配。

作為突發性事件,2003年的SARS還是2019年的新型肺炎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現有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相比經濟發展的滯後。在2003年SARS後,中國衛生費用佔GDP的比重從2002年的4.79%提高到了2018年的6.57%,其中財政衛生費用佔比GDP的比重從2002年的0.75%提升至2018年的1.82%;此外,近年來醫療衛生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佔比不斷提升,截至2019年11月底中國衛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已達到7.3%。

根據世界銀行資料,2016年美國、日本、南韓的醫療衛生支出總額佔GDP的比重分別為17.07%、10.93%、7.34%,中國在2016年該數字尚不足5%,差距顯著。因此,結合SARS後時期中國醫藥產業的變化,預計此次疫情後中國對於醫療衛生費用的投入有望進一步增加。

最新評論
  • 1 #

    同時我也非常關注眼疾方面的個股,就是這些年不論男女老少手機對眼睛的傷害。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明天不能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