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飽受關注的明星公司WeWork最近正遭遇一系列的風波。

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最新報道,繼撤回IPO申請且WeWork執行長Adam Neumann宣佈辭職之後,這家公司正計劃裁員數千人,佔員工總數的25%,而新任CEO將聚焦於公司的核心業務。

還有報道稱,WeWork正考慮出售旗下業務,以及Neumann曾用來環遊世界的那架飛機。這架飛機是Neumann在去年以6000萬美元價格購入的。

今年8月,WeWork正式對外宣佈將準備進行首次公開募股。We公司(WeWork母公司)在今年年初的估值曾達到470億美元,但在最近,投資人大幅下調對這家公司的估值至150億美元,導致IPO計劃的流產。

大舉燒錢拼命擴張的模式似乎走不通了,裁員、出售非核心資產恐怕僅僅只是開始。顯然,如果公司不能儘快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並改善現金流水平,這場危機仍將延續。

撤回IPO申請,這似乎是個異常艱難的選擇。上市之後可以有持續的融資渠道,但必須大幅折價,這讓早期的投資者幾乎血本無歸。

01

公開訊息顯示,We公司去年營收為18億美元,但虧損也達到16億美元。We公司的債權人對公司的現金儲備表示擔憂。截至6月底,該公司的現金儲備約為25億美元。標準普爾的分析師在近期把該公司的信用評級進一步下調至垃圾級。

但根據這家公司的招股書披露的資料,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的今年前6個月,WeWork 來自 " 會員及服務 " 的佔比為 88%,比2018年93%的資料下降了5個百分點,但收入結構顯示這家公司從商業本質上,與科技公司的傳統定義的確相去甚遠。

隨著共享經濟模式的興起,共享辦公模式也一度受到了資本的青睞,WeWork可以說是這個行業的獨角獸之一。

根據其官網上的介紹,WeWork 說,“當我們在2010年創辦 WeWork 的時候,我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個美麗舒適的辦公空間,而是一個可以讓‘我’融入‘我們’的社群。”

作為頭部賽道的選手,這家公司在成長路上一直受到資本的大力加持,截至目前為止,WeWork已經融到過百億美元,但是由於一級市場估值跟二級市場倒掛,對於目前470億美元的估值,二級市場的投資人根本不買賬。

公開資料顯示,就WeWork的IPO而言,員工們目前的賬面淨值至少要比該公司上次融資時低70%。

02

共享空間到底是不是個好的生意?

從國內目前的情況來看,多家角逐在共享空間這個賽道上的公司,似乎過得都不太順利。

一級市場最近的一次相關的融資事件是在今年5月。5月15日,氪空間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金額為10億元,由IDG資本、歌斐資產、逸星資本聯合領投。此次融資成為氪空間歷史上單筆金額最高的一次融資,所獲資金將用於進一步推進新戰略的發展實施。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時氪空間的這次融資進展也相當不容易,有整個市場環境趨冷的因素,也跟投資人對商業模式的質疑有關。

融資成功後,氪空間的業務模式也相應的從“聯合辦公”升級到“綜合辦公服務+新型資產管理”,打造“全週期企業辦公服務商”新戰略。

其他沒有進行融資,或未獲得融資的公司,也在通過一些渠道加速整合。例如,優客工場在今年第一季度,分別完成了對洪泰創新空間的全資併購以及無界空間的併購;4 月份,優客工場又宣佈併購 Wedo 聯合創業社。隨後在 7 月 12 日,宣佈戰略合併 Workingdom。

共享空間普遍流動性吃緊已經成為行業共性。除了氪空間成功融資之後,創富港、優客工場等玩家都在使用銀行貸款,而納什空間近期發行了一筆2億的ABS。

延伸閱讀

近日,長期跟蹤各大公司新聞的作家Henry Hawksberry發表文章稱,WeWork的運作是一次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在可預見的未來,WeWork永遠不會產生利潤,更別說撐起其470億美元的估值。

Hawksberry的主要觀點有:

2. 模式並非獨創的。LEO, Workspace Group, The Office Group, ServCorp, MWB, HQ還有很多其他公司都想到了這種商業模式。

3. WeWork玩弄財技,使用了一些會計手段來增加收入。

4. 估值過高。兩個最賺錢的服務式辦公室集團,最大的IWG (Regus & Spaces) 以及最豪華的LEO,他們共同管理超過3500多箇中心,已上市近兩年半,還並沒有人願意為他們投入超1.25倍營收的投資。軟銀為WeWork支付的120億美元已經可以買下超過四個Regus。Facebook在首次公開募股前籌集了22億美元。谷歌上市前籌集了1.3億美元,Ebay籌集了690萬美元。到目前為止,WeWork已經籌集了140億美元。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你怎麼看?中國2018年人均GDP達到了6.46萬元,人均收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