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寫在前面
一些企業家朋友,問我關於數字經濟、產業網際網路兩個關鍵詞本質和關係是什麼?簡明認知:我們國家近些年的發展目標是“經濟強國”,如同每家企業一樣,目標設定好了,那麼就需要找到一個具有長期性、確定性、價值空間巨大的趨勢和方向作為行動主線,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規模化發展,數字經濟已然成為了強有力的新經濟動能,於是也就成了國家經濟發展核心戰略之一,戰略有了,那麼如何落地呢?工業領域提倡工業網際網路,農業領域提倡農業網際網路等等,這些本質上都是“產業網際網路”。從國家層面,數字經濟是國家戰略、產業網際網路就是戰術,大資料、雲、人工智慧、5G等等就是實現的手段和關鍵動作。
02數字經濟產業結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2005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為2.6萬億,2019年是35.8萬億,十四年漲了近14倍,同時2019年數字經濟規模佔國家GDP比重更是提升到了36.2%。進一步拆解數字經濟產業結構分為兩大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2019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為7.1萬億元,GDP比重為7.2%;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約為28.8萬億元,佔GDP比重為29%。產業數字化在數字經濟中佔到了80%,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
數字產業化的本質就是數字技術源生下的產品和服務,它們依託於數字技術而存在,並在數字生態空間中逐漸發展進化,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資訊科技的產業化,如網際網路業態、資訊通訊、軟體服務業、電子資訊製造業等等。包括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ABCDE五大風口行業,A-人工智慧(AI)、B-區塊鏈(Block Chain)、C-雲計算(Cloud)、D-大資料(Big Data)、E-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產業數字化的本質是傳統產業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創新升級,實現了價值創造的增長、增速、增效,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創新”。如工業網際網路、農業數字化、金融數字化、會展數字化、貿易數字化、餐飲數字化等等,這些產業本身不會變成虛擬形態(數字形態),但可以利用數字技術進行模擬的連線、記錄、展現、交易等等。
03產業網際網路:以數字化為始,以重構產業為終
產業數字化就是產業網際網路麼?不同的格局和認知,對產業網際網路的定義不同。我們定義的產業網際網路主體是傳統產業自身,而不是網際網路、也不是數字化,真正的產業網際網路,指的就是進化後的傳統產業,它是產業自身進化的新階段,是一種生態,如同經常聽到過的“綠色、可持續”等等。所以我們認為數字化只是產業進化階段的開始和必須階段,只有傳統產業各個環節利用數字化的技術、裝置、演算法,實現了互聯互通,才能進一步結合“網際網路式”的商業模式、運營邏輯、創新思維進行傳統產業鏈條的重構。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不是“產業網際網路”戰略,而是產業數字化呢?首先需要了解一點,數字化是可量化、可快速啟動、安全有效的行為,如一個傳統工廠、農場,進行數字化升級,就要看看什麼裝置、什麼環節可以增加數字技術、軟體裝置,從而使運營管理更順暢、效率提升、降低了成本等等,這個是看得著、想得到的。而“產業網際網路”中的“網際網路”這個詞本身是不可量化的,它不是拉根網線、建個網站就“網際網路”了,其真正代表的是,新的商業邏輯、商業模式、交易結構、價值生態邏輯。(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網際網路,真正的網際網路商業生態的特徵是什麼?一個詞“時時進化”,每天全球上線和下線的網站和APP應用有近千萬個,每個應用要做到平均2.5天進行一次更新迭代,更有的一天多次更新)。
產業網際網路的商業生態到底什麼樣?這個問題我們也一直在探索之中,但經過我們近十年的實踐發現,針對於當前中國傳統產業現狀和問題、痛點階段來說,產業網際網路的核心價值觀更應該是真正的“平臺價值觀”(平臺價值觀不是非得做個平臺),是開放、利他、超連線,是保護和最佳化“必須保持的環節”,排除“資訊遮蔽者”、“價值壟斷者”、“成本虛高者”、“效率低下者”、“品質低裂者”、“要素錯配者”、“合作失信者”。
04寫在最後
回看網際網路前15年商業發展的特點,以使用者痛點和需求為切入點,建設網站/app模型,然後上線,逐漸跑通,最後成就一個成功商業模式。而在2015年之後,想要做成一個網際網路商業,只是盲目的以使用者痛點切入,先解決有然後再跑通這個方法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要有更高維的生態頂層設計,要有5年、10年、20年戰略發展生態才會獲得產業和資本的認同。所有現在做得成功、市值高的網際網路企業,它們的商業模式都是十年前,五年前制定出來的,並且能夠指引未來5年、10年的。聯絡和比較下來,我們國家傳統企業產業網際網路轉型處於兩者並行的階段:一是,國有企業產業網際網路轉型,正是處在網際網路商業前十五年的階段,先上線數字化技術、軟體、裝置,先解決現在的痛點,先動起來、走起來,一步一步安全、穩健的升級商業生態;而民營企業則不然,想要進行產業網際網路轉型升級,即要能活好當下,又要能引領未來,所以是戰略先行、頂層設計、模式先行,數字裝置和技術要符合長遠規劃,這樣能夠降低裝置和硬體成本。我是張晏佳,專注於中國數字經濟黑土地的創新耕耘與產業網際網路生態企業的成長賦能,您的企業創新增長顧問!未來有多近,在於我們已走了多遠!未來有多美,在於我們與誰同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