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大盤的連陽天數定格在八天。
收陰是早晚的事,2017年的11連陽屬於極其罕見的情況,既然罕見,也就不可能輕易再出現。
這並非壞事,至少我可以安心的取消購買鍵盤的訂單……
雖然大盤收陰,但距離回補上週初的缺口只有一步之遙,而且缺口上沿是20、60兩條均線即將重合的位置,那裡才是真正的壓力區。
按理說應該再衝一下才需要選擇方向,明天的問題不大,下週要注意,到時候會是對本輪反彈成色的一次大考。
創業板已經徹底擺脫上週的超跌反彈邏輯,開始進入正常波動階段,所謂正常波動,說的是不會連續收陽線或者陰線,參考節前的走勢,震盪上行才合理。
如果把上週初的兩根K線抹掉,你會發現創業板其實是延續了節前的上漲趨勢,而且現在看上週初的下跌,更像是順勢回踩遠期支撐(60日線),當天我也談到過這個觀點。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資金更青睞中小盤股,同樣是黑天鵝,大盤砸出個深坑,形態完全壞掉,之後的上漲只能定義成超跌反彈。
創業板則是回踩遠期支撐,上漲趨勢很完整,砸下來屬於實實在在的買點,資金的參與意願自然更強,而且買的更安心。
指數短時間沒什麼問題,現在的難點是選股,這幾天個股分化越來越嚴重,同樣滿倉的倆人收益能差出半條街。
行情已經不是超跌反彈階段,超跌股的補漲邏輯也就逐漸消失了,現在還沒漲起來的股票是真的沒戲了,拿著只有浪費時間。
做短線要抱緊市場主線,就是我最近總說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年報預喜等等,雖然這幾個概念也有漲有跌,但不怕套,套了肯定有人解放你。
選股的關鍵是看形態,很多人做短線喜歡研究業績和估值,其實根本沒必要,你只是為了419,不需要摸清對方的家世。
我這幾天反覆強調選股思路,就是因為在結構化行情中最忌諱瞎選,寧可錯過,儘量不要出現過錯。
總結一下三種短線選股思路:
1、右側抄底:指標在超跌區+股價偏離中期均線(20、30、60)比較遠;
2、右側追漲:長陽漲停(首板)+突破中期均線或創階段新高(越久越好);
3、右側打板:連板股(非持續一字)出現首次分歧(低開、炸板、縮量回踩10日線);
資歷比較老的讀者對這三個思路應該非常熟悉,我大概從前年就開始講,一直講到現在,目前最優先考慮的是第二種,次選第三種,實在沒轍再考慮第一種。
做中線的關注點就不是形態了,因為短期形態對中期趨勢的影響並不大,一般股票能走出中線行情都和題材有關。
說白了,先有中線熱點,才有中線個股。
比如鋰電池概念的幾支上游資源股,去年年底剛啟動的時候形態爛的一塌糊塗,能一路漲到現在靠的就是概念帶來的推動力。
鋰電池是今年的年度主題,下游有新能源汽車和消費電子兩大需求陣地,雖然前期漲的多,但中線還有的做。
不過,概念內部的主要炒作點可能會轉移,資源股有階段漲幅過大的嫌疑,優先考慮我前兩天說的鏟子公司。
我昨天說的物流也值得關注,重點關注智慧物流部分,傳統物流受疫情影響比較大,一季度的業績可能會坑一把,等坑挖出來再買也來得及。
至於長線,我覺得就沒必要說了,之前講過不少,小銀行、某汽車股、某醫藥股等等都可以買。
做長線,選股是其次,耐心是關鍵。
今天還有人對抗疫情概念抱有幻想,我必須嚴肅警告你,這股風已經刮過了,再刮回來的可能性很小。
連口罩股都開始跳水,你覺得會有資金幫那些純炒情緒的站崗俠解套麼?
湖北省外的新增確診病例人數已經九連降,希望疫情快點過去吧,天天這麼隔離,我們小區今天有條狗都瘋了。
明天東財轉債上市,就是我年前中兩籤只交了一簽錢那個,預計明天能開在115塊左右,申購可轉債別想著賺大錢,開盤就走。
話說前天申購了兩支可轉債,我四個號居然一簽沒中,真嗶狗了。
就醬!債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