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放假期間,遇到了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爆發,節後開盤第一天A股市場大幅度跳空低開,而就在當天北向資金淨流入近200億,隨後也是連續大幅淨流入,因為場內有了活躍資金注入,市場開始有了緩和的跡象,截止昨天收盤,市場已經超跌反彈八連陽,可以說北向資金起了很大作用。
當前的市場竟然由外資來主導節奏,朋友們可能會有些詫異,但是不要忘了去年可是A股市場國際化的元年。2019年,A股加入了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又在9月份放開了QFII的限制,A股已經向國際資本敞開了懷抱。
目前,在A股市場中外資機構的規模已經成了僅次於國內公募基金機構的第二大群體。這次跳空低開如果是過去的A股,很難走出這樣的反彈行情,A股在有了外資的進入後,開始慢慢的趨於理性化,完善化。既然是A股市場與外資的聯絡緊密了,那也就要說到關於醫療健康的第一個重點。
看上圖,近三十年的標普500醫療指數,期間標普500醫療上漲了14.5倍,同期標普500僅上漲8.1倍。縱觀美股十多年牛市,醫療保健領域成為牛股“溫床”,輕鬆跑贏標普500指數。
如治療神經和內分泌疾病和病症的藥物開發公司神經分泌生物科學、生物製藥公司阿卡迪亞製藥、生物程式開發公司Repligen、腫瘤分子診斷公司精密科學、醫療裝置公司阿比奧梅德等,均為該領域十年20倍的牛股。有分析人士稱,A股醫療保健板塊的投資方向可在一定程度上參考美股的對映效應。
要知道,中國的醫療服務發展水平可以說還處在“初級”階段,目前國內醫療產業投入近佔GDP不到6%,只有美國醫療產業投入佔GDP的17%,與當前美國相比我們只有1/3。總體來說,相比美國,中國的醫療健康行業依然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網際網路醫療建設提速,行業前景廣闊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相繼釋出《關於加強資訊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於在疫情防控中做好網際網路診療諮詢服務工作的通知》。
線上問診助力疫情防控,網際網路醫療迎來快速發展契。機疫情發生後,各地醫療機構線下門診壓力劇增,線上問診的需求快速增長。根據產業調研,各家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在疫情期間積極提供線上問診服務,相關業務快速增長。
2 月 6 日,國家衛健委釋出《關於在疫情防控中做好網際網路診療諮詢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大力開展網際網路診療服務,並做出相關規範。此次疫情期間,網際網路醫院建設需求快速釋放,使用者習慣被培養,配套政策對相關業務進行支援與規範,網際網路醫療迎來快速發展的契機。
目前,國內的網際網路醫院大致分為兩種模式:1.以網際網路平臺匯聚醫生與患者,輸出線上診療服務。這種模式以平安好醫生等網際網路企業為代表。2.基於網際網路醫院牌照,依託實體醫療機構建設網際網路醫院。
其中,公有云模式的醫共體線上融合服務,造價相對便宜,被中小型醫院廣為接受。私有云模式造價相對較貴,適合二級以上的大型醫院,其優勢在於可以與院內系統做 O2O 連線,隨著業務深入有望在諮詢服務外,進一步連通電子病歷資料,提供處方流轉、遠端會診等服務,打通線上線下診療環節。除了建設費用以外,後期的運營中,還將按照一定比例獲得醫院的分潤收入,初步測算這將是百億級的市場空間。
2003 年非典之後,國家大力投入公共衛生建設,7 年間投入百億以上的資金。本次冠狀肺炎疫情防控中顯示出公共衛生平臺與醫療機構資料互聯互通等方面仍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未來 3-5 年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有望迎來新一輪高峰。
院內方面,電子病歷資料流轉、應用等資訊化系統的痛點不斷被完善,發熱門診管理等多個系統建設需求旺盛,醫院資訊化的建設將持續推進。本次冠狀肺炎疫情發生後,全國線上問診流量快速提升。同時,公共衛生、醫院等領域的資訊化建設有望進一步加碼,行業景氣度向上,持續成長無憂。
商業巨頭,佈局網際網路醫療並高速發展平安集團、阿里巴巴和騰訊等較早進行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進行了佈局。平安好醫生截止 2019 年 6 月 30 日,醫療健康服務供應商網路覆蓋 400 家中醫診所、超 1600 家體檢中心、超 1700 家牙科診所、超 150 家醫美機構,使用雲診所繫統的診所超 47,000 家。2019 年總註冊使用者數 2.89 億人,日諮詢量 65 萬人,線上醫療收入 3.36 億元,同比增長 80%,總收入 22.72 億元,增長 101%。
阿里健康依託阿里巴巴的強大資源,目前支付寶已簽約的醫療機構數超過 11000家, 其中二級和三級醫院數量超過 3600 家,並在超過 300 家三級醫院接通了醫保支付。旗下天貓醫藥平臺的年度活躍消費者已超過 1.6 億,線上自營店的年度活躍使用者數超過 3700 萬人,公司近 3 年複合增長率超過 150%。
阿里健康,最新公告,擬收購 Ali JK Nutritional Products Holding Limited 旗下Ali JK ZNS Limited 全部股權,注入核心醫藥資產;同時,此次疫情期間,公司順勢推進“線上購藥”、“線上問診”服務,加速培養消費者消費習慣,助力長期沉澱更多使用者,提供全面健康管理。
阿里集團支援力度彰顯,打造阿里生態大健康平臺。為此次交易是阿里集團 double H 戰略的進一步落實,以公司為平臺為阿里生態使用者提供集預防、治病、康養等全生命週期健康需求為一體的個性化服務。目前公司已覆蓋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醫美、體檢、口腔、疫苗等大健康產品及服務領域,未來增長將持續靠阿里系 AAU 轉化、使用者消費頻次提升及消費內容擴增。
隨著疫情的推進,國家政策及時、明確支援網際網路診療業務發展,全民加快培養網際網路問診購藥的消費心智,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視窗期已經來臨。公司順勢加碼網際網路醫療,在疫情期間推出免費義診、慢病複診、專家直播以及開設疫情防護課程等多種服務內容,有效實現使用者量增加,同時公司也大力推廣“買藥不出門”,形成從“問診”到“購藥”的通路,助力“醫+藥”聯動發展。
同樣有利好,為什麼“牛股搖籃”是醫療而不是醫藥醫藥-醫藥企業生產的藥品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創新藥,一種仿製藥。創新藥開發週期長達十幾年,但是一旦上市就能壟斷市場,利潤巨大,並且享有20年專利保護。而仿製藥藥效則和創新藥差不多,不過要等創新藥專利保護期過後才能開發,仿製藥由於門檻低競爭激烈,因此利潤微薄。
為了方便理解,可以設想創新藥是“科技”股,未來成長潛力巨大,而仿製藥為“消費”股,雖然同樣有增長空間,但是市場已經非常成熟,潛力很小。目前國內只有恆瑞醫藥、藥明康德等為數不多的藥企開發出了創新藥,恰好去年市場主要炒作的板塊正是創新藥,而非仿製藥!因此那些只做仿製藥的小企業去年走勢感人,拖累了醫藥指數的走勢。
醫療-醫療健康業和醫藥行業不同,主要是業務範圍為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的股票作為成分股。比如開眼科醫院的愛爾眼科,為機構客戶提供臨床試驗的泰格醫藥,做健康體檢的美年健康,專注基因檢測的華大基因等等。
老齡化時代醫藥增長需求潛力無疑是巨大的,但醫藥行業畢竟受國家社保目錄的報銷金額和範圍類別限制,與政府社保收入存在一定的關係。而且醫藥行業目前主要的發展方向是創新藥,對於仿製藥這塊,其實早已經到達了瓶頸期。但反觀高階醫療資源,這一塊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高階醫療資源稀缺,市場前景廣闊。資料也正說明了這點,近兩年來,中證醫療業績增長均超過30%,碾壓中證醫藥,如下圖。
結合2019年的市場-醫療與醫藥,從去年下半年到先現在,延續了一個關係就是醫療強於醫藥。只要遇到上漲的日子,醫療的漲幅總是比醫藥要多,醫療持續領頭。來說一下醫療為什麼能領頭,醫療是雙重利好,一個是因為,醫療器械需求本身是呈上升趨勢的,近期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援發展智慧醫療,網際網路醫療,這都是大方向利好。
二,就是它本身還有大健康的概念在,醫療大健康是一個長期向上發展的產業。醫藥,2019下半年開始不如醫療,是因為醫藥體系查賬很多醫藥公司業績暴雷。然後就是進入社保目錄,這個是眾多醫藥企業投標的,中標的企業大利好,沒中標的企業就難說了。所以那個階段很多資金對於醫藥企業是謹慎的,因為不知道誰能中標。沒中標的企業,則需要在市場上有一個緩衝期。
上圖是對比了中證醫療與中證醫藥兩大指數,從2019年12月到現在的階段技術走勢,可以看出中證醫藥指數只是回到了年前的高點位置附近,而中證醫療指數則站在全年的高點之上,又創新高。
有的朋友會說,都創新高了,這個時候是不是晚了?一點都不晚,不要以為錯過了很多,對於一個有發展前景的行業來說,重要的不是現在有多高,而是未來的發展空間有多大。對於醫療健康行業,可以在2020年的年底再回過頭看現在,或者是更長的時間之後再回顧,估計就像,蘇軾的那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