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

先說幾個結論:

(1)從長遠期來看,在計算疫情帶來的影響時,我們不應該只考慮短期的利潤表業績預減數額來推斷股價應該跌多少,正確的思維是什麼呢?

對於消費行業各個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普遍具有現金流較好的特徵,且我們通常都會假設其能夠永續經營,不說太久遠的,就以10年為一個經營期假設不過分,我們也常說企業的內在價值是現金流的折現,至於時間價值、折現率啥的跟你解釋起來你也不一定聽得懂,所以再簡化一點,這裡統統不考慮。

那麼一家企業去年它賺到的現金流是A億,給它的估值是Y億,即使假設以通貨膨脹2%-3%的速度增長,也就是說未來10年合計現金流理論上為10A億+,市場認為Y億的定價是合理的,現在在疫情的影響下即使預計今年的現金流減半,對這家公司價值整體的影響是多少呢?

小學生都會算,影響大約是5%,這還不算這些行業龍頭本身還在不斷的成長之中。

所以說,只要由於疫情的影響跌了超過10%,就一定會漲回來,對長期價值投資者來說,可能是非常好的買入機會。——但前提是行業龍頭,在中國但凡是上市公司、行業的前幾名,如果遇到危機,地方政府、銀行、基金各方都會來馳援,倒閉是不可能倒閉的。——如果是一些默默無聞的小企業死了也就死了,落花無聲了。

(2)行業中短期不確定性可能較高,但是如果說明年確定性最強的行業是什麼?依然是消費。

這裡我貼一張社會消費品零售資料的圖,2003年的時候第二季度對消費行業的影響最大,但是到了第三季度疫情被控制後,分分鐘就瞬間反彈回來,之後重回高增長通道,根本沒有改變原有趨勢。

(3)消費行業涵蓋範圍很寬,我認為受疫情影響最小的可能是以下這兩類:

適合屯的必選消費品及其採購渠道

在疫情結束後恢復最快的可能是:

以體驗為主的服務業

2

哪些東西是容易屯的必選消費品?

最典型的莫過於糧、油、飲料、乳製品、速凍食品、泡麵、零食、生活用紙、洗衣粉等等~

參考歷史經驗,在非典大規模爆發期,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零售額逆勢同比增長20.8%,基本未受疫情負面影響。疫情反而幫這些行業清了一波庫存。

因此,我認為這些行業一季報出來很有可能不減反增。

哪些東西是沒有人去屯的呢?——大部分可選消費品。

最典型的包括什麼珠寶、黃金、服裝、家庭耐用消費品等。

這些行業一季報大概率直接撲街,死給你看。而且,就連恢復起來都是最慢的,在非典大規模爆發期可選消費中金銀珠寶零售額同比下滑5.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1%,在非典疫情逐漸明朗之後,金銀珠寶和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仍然是分別下滑了15.8%和3.5%。

這裡再來談談白酒,白酒嚴格意義上屬於可選消費品,而且在大家的理解中白酒具有很高的禮品屬性,再加上聚餐上的消費,春節原本就是消費旺季。

但熟悉這個行業的老鐵肯定清楚,白酒銷售通常都是採用的酒廠→分銷商→消費者的2級-3級分銷體系。如果春節是白酒消費旺季,那麼酒廠肯定會在每年春節前就會完成大批量的發貨,而這次疫情正好是在春節放假前兩天被爆出來。

因此,最受傷的是經銷商而非酒廠,酒廠的一季報不會特別難看,但後面的影響有沒有?肯定有。

經銷商的庫存只要不去,就會影響酒廠後面2-3個季度的發貨,所以,你看到有些白酒企業一季報還不錯,但二季報或者三級報反而突然撲街了也別覺得驚訝。

這次疫情對於不同定位的酒廠的影響自然也不同,比如茅臺明確提出“計劃不變、任務不減、指標不調”,五糧液也提出“推動全年營收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對於這種高階白酒品牌來說,本來就是供不應求,業績提升靠的漲價而非走量,實在不行就在最後兩個季度給經銷商壓壓貨,完成目標,反正這兩家的酒根本不怕賣不出去,所以我判斷影響也不大。

對於普通二三線白酒品牌來說,根據行業規律,白酒一季度銷量佔比一般為全年的 30%左右,考慮到年前已經發了一批貨,春節期間及年後的影響遞延到二季度,所以生叔預計疫情會影響二三線白酒品牌全年銷量的 10-15%。對於在去年庫存就比較高的品牌來說,影響還要大。

3

除了以上這些必選消費品以外,超市等渠道也是受疫情影響較少的領域之一,部分龍頭反而還偏正面影響。

因為全國物流基本上都在春節期間停了,即使開業的也都是直接往武漢方面定點輸送物資。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與其等待電商發貨,不如自己跑去大潤發、歐尚集中採購。

比如,我找到了以下這幾組資料:

2020年1月,步步高超市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3%。

物美超市平日每天菜量約700噸,春節期間出現3倍增長

春節期間,永輝生活蔬菜備貨 20 萬份以上,是平時的 3 倍

大潤發門店商品採購量同比增長 4-5 倍。

又或者,更多的人減少了出門頻次,開始使用線上的生鮮配送~

根據幾家線上生鮮平臺的資料,叮咚買菜大年三十的訂單量同比上月增長超過300%,客單價翻倍;蘇寧小店菜場線上環比增長 245%,每日優鮮除夕到初八實收交易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0%。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是疫情特別時期的影響,疫情一旦結束後資料增長就會下來,還有人說,疫情期間蔬菜、水果、肉食被政府嚴格控價,這些企業根本就不賺錢。

但你不要忘了,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最難的是拉新——讓平時根本沒用過線上生鮮的使用者第一次嘗試。為了拉新它們過去還要派送大量的紅包、補貼,現在卻反而因禍得福,從天上掉下來大量的活躍使用者。人性就是懶惰的,習慣了便利過後,就很難回到過去了。

同樣是渠道,百貨、商場這一類的就慘兮兮了。

它們可能是整個消費行業中受疫情影響最大的,一方面商場延長休業期以及減免租金,與品牌方共渡難關;另一方面線下實體預計會有大量門店撐不過去倒閉,所以整體而言恢復週期較長。

4

在疫情結束後,恢復最快的可能是體驗性為主的服務業。

比如,餐飲。

過去10年,生活工作習慣已經發生了非常巨大的改變,比如很多人很少在家做飯,習慣每週到餐館去吃幾頓,每個月看機電影,每年旅遊那麼1-2次。疫情的發生並不會改變這些消費習慣,只是暫時抑制住了,這段時間在家人都塊呆傻了,開始在朋友圈晒掃把了。

等疫情結束,消費者必然會產生報復性消費心理,到處去活蹦亂跳。

這就像生叔原來是早上餵你3個包子,晚上餵你兩個包子,現在換成早上餵你2個,晚上餵你三個,其實是一樣的。

毫無疑問,這次危機對於全國大部分的商業連鎖都是非常致命的,就拿餐飲行業來說,由於現金流非常好,一般賬上只會留3個月左右的現金,所以停業3個月是一條生死線,大量撐不過去的企業都會非常艱難。

原來我也預期餐飲上市公司會暴跌,包括一家我在1.0裡面非常看好的龍頭公司,結果節後開盤,股價不跌反漲,可能的理由就是市場認為這類上市公司現金充裕,扛過去沒問題,疫情後可能市場佔有率反而會有所上升,充分承接來自飢渴難耐的消費者們的“報復性流量”。

第二塊就是旅遊。

在春節的時候,即使很多人因為這個因素沒有旅遊,但是很可能會延期到未來的五一、十一、或者暑期,而不會因為這個事情大幅縮水或者取消未來的旅行計劃,它的需求還是可預計的剛需,而且也是基於中國的巨大的人口基數。

03年疫情期間民航、景點和酒店的客流量基本上都是下滑50%以上,但是在半年後直接報復性翻倍增長。旅遊板塊長期增長邏輯未變,如果到疫情基本被控制住的時點,股價還沒有提前反映,就可以來重點配置。

5

還有一個行業會分化得很厲害——那就是化妝品/護膚品。

由於長時間不出門了,化妝品的需求自然會減少,但是女生來說,儘管呆在家裡,護膚品也仍然是剛需。

化妝品/護膚品如果按照渠道來看,還分為線上為主的品牌,如珀萊雅、丸美,以及線下傳統渠道為主的品牌上海家化、百雀羚,後者在疫情中就涼涼了。

所以我們看到春節期間:

①丸美股份旗下和丸美品牌銷量和 GMV 分別同比增長 95%和 和 59%

②珀萊雅根據公司口徑,全網銷售額增速約為 10~20%,天貓旗艦店增速近 10%

這兩家品牌的資料表現其實都非常好,股價也非常強勢

免責宣告: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掩飾資金撤退還是繼續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