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受國際油價暴跌、新冠疫情等影響,現代煤化工產業在“十三五”收官之年遭遇滑鐵盧,曾經的現代煤化工產業在收官之年遭遇滑鐵盧,成為受衝擊最大的化工產業,諸多專案跌破盈虧平衡點,產業大面積虧損。

趙俊貴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趙俊貴客觀評價了“十三五”期間煤化工產業的發展。他指出,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在“十三五”期間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氣均已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產業地位進一步凸顯。

總體上看,我國現代煤化工“十三五”不僅產業規模大幅增加,生產裝置執行水平不斷提升,關鍵技術不斷取得創新突破,而且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基地化格局已經形成。可以說,現代煤化工產業無論從創新能力、產品結構、產業規模,還是工藝技術管理、裝備製造,均已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在2020年黑天鵝事件頻發的情況下,傳統煤化工企業的產品優勢、技術門檻優勢正在消退也是不爭的事實。顯然,“十四五”是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在面臨更為複雜的政策、內外環境和市場競爭的大背景下,煤化工產業起碼還要過三關:

一是技術關,努力實現煤炭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二是環保關,努力實現低碳排放和二氧化碳的集約高效利用;三是商業效益關,努力實現與石油路線的差異化、高階化發展,提高整體產業鏈的核心競爭能力。

趙俊貴對煤化工產業的反思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

白頤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原副院長

以煤制乙二醇為例。“十三五”期間煤制乙二醇專案發展較快,長期保持19.5%的年均增長率,但2020年上半年,由於受到石化乙二醇和進口乙二醇的衝擊,專案開工率萎縮至30%~40%。

“十四五”若再加上東部沿海新一輪石化乙二醇專案的投資建設,煤制乙二醇生存空間將繼續收窄。

這就是未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找準目標市場的慘痛教訓。

張建勝 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2020年前3季度,煤制油產能利用率為59.3%,虧損39億元;

煤制氣產能利用率為85%,虧損12億元;

煤制烯烴產能利用率為100%,利潤1.8億;

煤制乙二醇產能利用率為57.1%,虧損24.5億元。

對企業而言,一方面,由於清潔生產及汙染治理壓力大,煤化工專案的用煤、用能及環境容量指標獲取難度將更大;另一方面,水資源3條紅線(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及水功能區限制納汙)將全面管控,煤化工水資源獲取及廢水排放的要求也將更高。

而在煤化工專案集中區域,如能源金三角地區,國家正在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戰略區域建設,對當地煤化工企業的要求將會更嚴格。

在指出煤化工產業面臨的難題後,各位專家同樣給出了破局的建議

白頤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油品、天然氣、烯烴、芳烴、乙二醇等化學品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煤化工未來仍有一定市場空間。

但這是有條件的,即以關注終端客戶為核心的技術創新為競爭力。同時,突出高階化發展特徵、體現選擇性發展模式,避免增量不增效。

對整個產業而言,應推進煤基清潔能源產業升級,助力國家能源體系高效發展,科學把握煤制化學品程序,最佳化建設方案。

對企業自身而言,應積極開展產業診斷工作、產業對標分析等研究,最佳化利用資源配置和能源分級措施,研究產品牌號、效能與市場發展的適應性。

張建勝建議“十四五”期間煤化工企業應以競爭力為目標進行適度發展,主動適應市場的新要求。

在此基礎上,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提高系統整合最佳化,提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水平。

同時要避免新一輪投資熱。隨著國家對煤制化學品審批權下放以及“十三五”前期專案經濟效益良好,要警惕國內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規劃及建設再掀熱潮。

要更加註重提升行業發展質量,鞏固行業產能平穩健康增長,提升經濟效益,科學進行煤制化學品的佈局。

西安科技大學教授王再英則建議重視實現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

他指出,現代煤化工確實產生二氧化碳,但產生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便於集中處理和使用。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二氧化碳的使用領域用量都太小,不足以消納全部二氧化碳。

“十四五”期間應大力研發二氧化碳的應用技術,擴充套件應用途徑與領域,將二氧化碳作為資源加以產業化利用。

多位專家不約而同為煤化工產業“十四五”破局開出的藥方

趙俊貴指出,當前數字化、智慧化革命正在開啟另一扇視窗,給煤化工產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煤化工企業可綜合應用智慧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共同設計建造領先的智慧化工廠。

新建與改建並舉,全面提高安全性、環保性,達到提質降本、節能減排的目標。

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特級專案經理劉燕儒認為,“十四五”煤化工的發展方向是以技術創新為核心,而技術創新重點就是提升行業的資訊化、數字化、智慧化水平。

建議煤化工企業從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轉型出發,即包括工藝創新、工程設計、採購管理、施工管理、試車交付及生產運營等的數字化,最終實現升級商業模式併產生新的價值。

華為將人工智慧技術與焦化產業先進的配煤機結合進行工業建模,為焦化企業提供了智慧配煤方案,使噸配煤成本降低0.5%~3%。若按全國焦化用煤計算,每年可以節省40億~50億元成本,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內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透過智慧工廠建設,極大促進了生產經營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透明化和精益化,實現工作效率提高10%、節能降耗顯著提高、安全環保可控。

趙俊貴提醒化工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要注意克服兩個問題一是不清楚自身真正的需求,缺乏戰略頂層設計。化工裝置建設投資大、參與方多、資源複雜,工程建設各系統相互獨立,缺乏有效關聯,存在天然的資訊孤島。資料分散使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尤為困難,難以獲得數字化工廠所需要的系統性全生命週期資料。二是陷入唯效益論誤區。當前數字模型還處於半經驗半理論階段,邊界條件複雜,大多數生產工藝做不到實時線上最佳化。要實現高度數字化或自動化,技術方面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若一味在增加效益、節省成本方面提要求,想必企業數字化轉型也不會取得什麼效果。

9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亞馬遜換帥或利好加密市場、幣安將推出Binance Pay